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浅谈道德叙事论

[论文关键词]道德叙事 道德教育 信仰 
  [论文摘要]当前道德教育重抽象的理论导向,忽视与人接近的生活教育。这种缺少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最终导致道德教育难有成效。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提倡古老的道德叙事是有积极意义的。这种贴近生活,走进心灵的教育方式给道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改进了道德教育的效果。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西方思想的入侵,青少年的思想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重利轻义、重经济轻政治、重个人轻集体、重自由轻纪律、重民主轻法制等。这些渐渐衰败的道德表现给教育者提出了许多挑战,我们当前所采取的教育手段也似乎是急功近利的,没有认真研究教育对象,而只是从自己的愿望出发,力求解决问题。这种力求解决问题的教育方式永远都是滞后的。出问题了采取补漏洞的方式,治标不治本。教育者无休止地扮演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这种缺乏超前意识的教育方式往往是要付出代价的,而且更多的损失是无法弥补的。另外,在道德教育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我们往往是“预防为主”。道德教育的出发点是预防青少年出事,所以任何一项法律和制度甚至是会议精神都有可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这种复杂却又缺乏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往往是难以发挥作用的。这种出问题解决,不出问题预防的教育模式无法具体落实我们的核心价值教育。所出的问题也是有增无减。这种缺乏对人的研究的教育无法形成一种理念进入人心,而没有进入人心的理念永远都是身外之物,更没有办法形成一种习惯,更不可能成为信念和信仰,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于我们缺乏对人的研究和了解。特别是处在特定时空中的教育对象,传统道德教育“把儿童心理看作是等待填充的‘道德之洞’(杜威语)或‘美德之袋’(科尔伯格语),因而强调道德条目的灌输”。 
  这种灌输的结果只会导致被教育者的反感,出现了“教”和“学”这一对本不该出现的矛盾体,教师怕教,学生怕学,教学的和谐过程也将会变成“矛盾运动”而无法协调。这种道德教育的困境已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反思。不应该只重视抽象理论和空洞说教,把道德教育还原为本真生活的轨迹,因为道德始终是与生活相伴的。陶行知先生讲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思”,“健康的道德环境需要有健全人格的公民共同营造”。 
  这表明道德教育应寓于生活之中,体现生活、表达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诚信、正直、善良和正义等价值观念。由此看来,重塑道德复兴之路势在必行。 
  l古老而又具有活力的道德教育方法 
  道德叙事是教育者为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素质和思想境界,采取讲故事的手段来传递丰富、鲜活的教学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来达到目的的一种教学活动和方法。这种叙事的教学方法非常贴近生活,教学内容丰富,直观形象。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手段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基本上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如《论语》、《史记》等都传递着一种价值观念,都是借鲜活的故事情节传输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故事的载体丰富多彩,可以是寓言、童话,也可以是歌谣和剧情。这些形象、生动的道德教育方式似乎在现代已经被尘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无休止的空洞说教,失去了本应该保留的教育活力。道德叙事的回归,应该是道德教育的福音,因为这是一种生活化了的教学方法,其间充满了人情味和人生关怀。而且这种教学方法极具亲和力,有许多东西会无法抗拒的流淌进心灵。这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素质。无需灌输,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接受。可喜的是,我们有许多道德教育工作者,开始重新涉足道德叙事的教学手段。重读中国古代优秀叙事的传统。如一些小学就自编歌谣来代替理论的说教,删去了以往那些连成人也难以悟出的大话和空话。其实一种好的思想不用苦心于如何扎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灌输是没有意义的。背下来的东西只是一种常识,它不是一种思想。这种灌输和说教无异于写在烟盒上的“吸烟有害健康”。仅仅这几个字不会让人悟出生命的价值和文字里透出来的震撼。为什么《泰坦尼克》可以创影视的历史,就是因为它能够对视觉、听觉产生很大的冲击,正是这种丰富、形象、鲜活的场景才让故事深入人心并且悟出它的价值: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贵,什么是低贱。求生的欲望是任何人都有的,但就在生死关头你就能尽阅生命百态故事。有人为爱可以舍弃生命,有人为财可以舍弃爱情,有人为老人和小孩留了逃生的窗口而舍弃自己,有人为了逃生而舍弃更多的生命,乐师可以敬业到生死不顾把最后的音乐留给人间。这就是叙事的魅力,核心伦理价值一览无余。多年以后还想再重温一遍,如同读一本书,因为它总会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叙事就是这样通过故事的叙说来达到教育目的,道德叙事也一样,可以通过多种叙事手段来起到殊途同归的作用,使核心价值深入人心。 
  2充满生命色彩的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饱尝低效的苦果之后,人们不得不从糟糕的道德教育中另谋生路。正如A.威尔森教授所说:“正当中国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文化与社会变迁现象横扫全国而竭尽全力,以便有效果的教导下一代良好的道德标准时,或许可以从美国过去的经验里、从他们的错误和成功中学习到有效于中国的教训。”

浅谈道德叙事论

美国在道德教育中采用道德叙事的方法和手段来传递核心价值理念取得了很大的效果。道德叙事的效果和影响,詹姆斯.威尔逊有过论述。他认为:“道德故事以三种方式对我们产生影响:第一种是传递一种道德信息。故事传递的道德信息绝大多数都是因果论的性质,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故事鲜明生动让人经久不忘;第二种是激发道德情操(moralsentiment)。故事激起了我们体验他人承受的巨大不幸,或者体验他们取得胜利的喜悦,而这正是我们在日常环境中难以经历的。故事帮助我们体验他人的生活,唤起我们的热情,激发我们的道德情操;第三种扩展思想视界。故事扩大了我们的思想‘视界’,使我们可以超越时空,与人类的普遍性相协调。” 
  道德叙事大多传递着一种善恶的因果论,总是倡导人们培养虔诚的美好心灵。故事往往激荡起人们内心行善积德的美好愿望,体验他人的疾苦,唤醒我们的良知。并且打破由于时空禁锢下的'狭隘与自私。道德叙事克服了以往僵化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重新回归道德教育,其发挥的巨大作用取决于叙事本身。叙事总是取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叙事总感觉与自己的生活很相似,是在演绎自己的道德,总会找到许多相似性而引起共鸣。或者欢畅、或者悲伤、或者超越,都会与故事情节紧紧纠葛在一起,梳理出一些人性的亮点供人生慢慢消费。 

标签:道德 浅谈 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