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浅谈民间DV纪录片的技术论与真实论

浅谈民间DV纪录片的技术论与真实论
摘要:本文从媒介环境学大师莱文森的“后视镜”观点和媒介进化的“玩具—镜子—艺术”三阶段论入手,分析民间DV 纪录片的局部真实和相对真实问题。

关键词:DV纪录片后视镜真实

  根据美国南伊利诺斯大学、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休斯顿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联合编辑的《电影术语辞典》界定,纪录片是“一种排除虚构的影片,它具有一种吸引人的、有说服力的主题和观点,但它是从现实中汲取素材,并用剪辑和音响来增进作品的感染力”。由此可见,一部纪录片的首要条件是“非虚构性”,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时真景而创作的。钟大年在概括纪录片的特征时指出:纪录片应有的特征应是一种利用没有虚构的方法进行的创作,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一种认知方式,因此可以有创作者的想象手法,但是一定要真实。中国民间DV纪录片只是纪录片的一种形态,以下就从它的想像手法与真实的博弈中来分析论述。
  “民间DV 纪录片”指的是专业体制以外的范畴,用DV 机拍摄的纪录片。“民间”的精义在于自由的可能性,虽然自由未必都是颠覆,也可能是肯定,但可能性才是意义最终所在。这里的“民间”,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思想状态,是针对作品自在的完整概念,是抛开商业等压力的作者自足,强调的是影响主体的非职业化和公益精神,包含着文化、技术、立场和姿态等方面的意义。
  麦克卢汉曾预言:“技术进步一次又一次的使每一种情景的特征都发生逆转。自动化时代将是一个自己动手的时代。”在实际创作中,DV具有明显的成本低廉、制作方便等特征,随着它的普及,一种更加平民化、个人化的,一种属于普罗大众的影响制作和传播的方式正在来临。民间DV纪录片让平民在一定程度上有了话语权,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影像也成了人人都可以使用,谁有感受都可以记录下来的载体,非常个性化的影像传播手段产生了。民间DV纪录片的出现,代表了一个影像制作的新时代。
  
  一、民间DV纪录片是时代的“后视镜”
  
  “我们通过后视镜看现在,我们倒退走入未来。”麦克卢汉解释说:“我们面对一种全新的情况,我们往往依恋不久前的客体。”我们的依恋既是物质的依恋,也是语言的依恋……后视镜的类似效果,就是模糊新媒介最重要的革命功能,对麦克卢汉而言,后视镜成为媒介演化及其影响的基本运作法则……他认为,旧媒介成为新媒介的内容,更加引人注目,并且被误认为是新媒介;后视镜把我们向前看的注意力倒过来,引向刚刚过去的东西。……他说,我们看自己在媒介中的倒影时,陷入了自恋之中,对媒介的影响视而不见,因为我们是与媒介关系最亲密的媒介制造者。在民间DV纪录片中,创作者往往沉浸在自己在作品中的倒影里,对其本身文本的社会功效和文化影响视而不见,在他们充当一种媒介制造者的同时,本身也被卷入到技术进步和文化融合的潮流中去了。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待媒介演化的总体情况:首先,我们借助发明媒介来拓展传播。使之超越耳闻目睹的生物极限,以此满足我们幻想中的渴求;其次,我们发明媒介,以便重新捕捉在初始延伸中已经失去的那部分自然。从这个观点看问题,整个媒介演化过程都可以看作是补救性措施。民间DV纪录片可谓是一种补救性媒介的产物,借助数字摄像技术,把镜头延伸到我们耳闻目睹的极限之外,既满足了人们“远视”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窥探了原本未知的世界,人类的好奇心得到满足的同时,眼睛和耳朵原有的功能也得到了延伸。
  波斯曼常说,我们应该自问:我们用一种新媒介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谋求解决什么问题?其结论是,我们要拥抱技术,出于错误也好,出于轻浮也好……我认为“后视镜”是一种工具,是刚刚过去的东西进入现在的放映机,是有助于我们跟上当前真正问题的理想设备。在功能清楚的补救性媒介中,我们不需要后视镜,因为手边的问题及其补救措施是显而易见的……。后视镜成了一个基本的工具,它可以告诉我们,应该去偏爱哪一些最初的感觉。在这里,民间DV纪录片充当了后视镜的作用,透过它,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感觉更加清晰。普通人和平常事有时候更能引起我们的兴趣和关注,这里反映的不仅仅是窥视欲,更多的是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透过民间DV纪录片,我们往往能够看到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过去的自己、或者是现在的自己;还可能是理想中的.自己和自己恐惧的画面,那样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事,充当了时代的“后视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