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探析“电视说书人”在故事类节目中的素养生成

摘要: 本文对当代电视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的职业素养生成进行了分析

探析“电视说书人”在故事类节目中的素养生成


关键词: 电视说书人 故事类节目 主持人 素养生成
  
  作为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电视节目样式,故事类节目日益活跃于方寸荧屏,如央视的《财富故事会》、江西卫视的《传奇故事》、河北电视台的《天下故事会》等等。这类节目凭借鲜明的故事讲述定位,真实历史的视听记录功能,逐步在电视节目的诸多形态中占据了的大块收视份额。而其中的“电视说书人”——主持人的个性魅力、职业素养更成为节目制胜的法宝,也渐渐成为当代电视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一、故事类节目主持人职业素养的传播魅力
  
  环顾当代电视传媒生态,“讲故事”的节目能够在各大电视台风生水起,无疑印证了人类对于“故事”的原始喜好,借助电子声像技术得到了空前满足。不同的主持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叙事学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在节目中进行结构布局。主持人不仅要讲述一个个精彩故事的来龙去脉,起伏波动,还要在起承转合之间呈现人间百态、嬉笑怒骂,更要在适时加以精妙的点评,以传递节目的立场和态度,传递一种媒介价值观。而就在“讲、述、品、评”的全过程中,主持人自身职业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上述传播目的的实现,更直接影响自身能否自由、流畅地驾驭节目,形成持久吸引受众的传播魅力。
  
  1 故事化叙述
  不同于电影、电视剧对生活的虚构演绎,故事类电视节目以“真实故事”为注脚,在抓住戏剧冲突精髓的同时,再辅以艺术化的再现。在这个过程中。主持人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对“人物——事件”进行逻辑结构,其要在倒叙、插叙、顺叙等手法的综合运用中。让矛盾冲突得以集中呈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主持人也同时是“说书人”,故事悬念能不能迭起,构思够不够巧妙,全仰赖于这个“说书人”对故事的了解、掌握以及向外传播的能力。
  
  2 评书式表达
  目前我国电视“说书人”普遍采用了评书式的语言表达模式,更有地方台直接将评书演员或是相声演员直接收纳为主持人。“评书”这种在中国宋明时期就开始流行的口头语言的表演形式,如今被移植到电视节目中来,可以说是“以辨性情、考方俗、形容万类”的传播功能丰富了主持人的`表达魅力。“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穿着中式盘扣上衣,坐在摄像机前的几刻拍案惊奇,都成为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的标志性媒介符号。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财富故事会》主持人王凯被定位为儒雅说书人,在讲述创富故事和创业历程的过程中传播一种文化感和人文精神;河北卫视的《天下故事会》干脆直接采用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作为主持人,其以独具中国传统韵致的说书方式和语音语调将故事讲述得跌宕起伏;中国教育电视台的《体育评书》主持人梁宏达则以口语化的、一针见血式的讲述评论老百姓关心的体育新闻……总之,“故事化叙事 评书”式表达已成为目前故事类节目主持人特有的传播模式,嫁接了相邻艺术品种的同时,打造出了主持人独特的传播魅力。
  
  3 全知型视角
  故事类节目是在用一种过程化的节目语言有层次地展开事件,其中的主持人起到的是穿针引线提纲挈领的作用,在故事的迂回辗转中把观众带人事件现场,走到当事人身边,巧设悬念、层层剥笋,步步探求,紧跟事态发展,发观众之所问。评观众之所感。表面来看。主持人在节目中表现出的是与观众同步进入事件,同步解析情节的讲述状态,但实际上主持人扮演的是一个全知型的角色。只有站在全知型视角,方能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诠释人与事的复杂关联。
  这一角色定位要求主持人要具备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表述功底,讲述时身临其境、感同深受,语态语调配合着现场画面。起到加速或缓和事件发展的作用,带给受众最大的想像可能与想像空间;评论时则要跳出故事框架,自由俯仰、尽情体味、精到批评,让个性、个体、个案的故事生发出最大的社会影响和公共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