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论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

论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现有的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为全国范围内的会计信息的可比提供了平台。笔者通过对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分析,为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实践中合理利用会计信息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可比性
  
  一、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历史沿革
  
  (一)改革开放前(从新中国成立到1993年7月1日)的会计制度
  这段时期内我国的会计制度是分所有制、分行业和分部门制定的,这是从前苏联借鉴而来的。由于存在很多的会计制度,没有统一的会计准则,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和部门的会计规定不同,结果也不同,这时的会计信息可比性很差。
  (二)从1993年到2000年的会计制度
  1993年的会计制度改革将会计信息可比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是通过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来实现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了按行业或企业组织形式的办法,取消了不同所有制的界限。这样所有同一行业的会计资料就有可比性。
  2.不同行业或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发生相同交易或事项尽可能采用同样的核算方法进行会计处理,这样也就提高了这些不同行业会计信息的可比程度。
  (三)2001年到现在的会计制度
  2001年取消分行业的会计制度,逐步发布了一系列的具体会计准则,建立起综合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合为可比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上了一个新台阶。
  
  二、对会计信息可比性概念的理解
  
  (一)基本理解
  2006年我国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十五条对会计信息可比性规定如下:“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重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一规定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信息的可比性强调的是可以比较,并不是完全相同。第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相同会计事项(或相似)的会计信息具有比较性,是会计信息纵向比较,以前也称一贯性。第三,不同企业相同事项(或相似事项)同时期的会计信息具有比较性,这叫会计信息横向比较。也就是说在全国范围内只要是事项相同(或相似)所有的企业会计信息都可以相比。第四,只有会计指标口径一致和会计政策相同的条件下,会计信息才能相互可比,这是会计信息可比的条件要求。
  (二)可比性概念认识上的偏差
  有人认为有了统一的会计准则,所有企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从而所有企业提供的会计核算资料和会计信息就完全可比了。笔者认为这是对可比性会计原则认识上的一大误区。事实上,会计信息不可能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所有企业之间的比较。原因如下:第一,由于存在不同的行业,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不可能所有企业采用同一会计核算方法。这是因为在处理相同的会计事项时有几种方法可以选择,不同企业会采用适合自己行业特点的核算方法。第二,由于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规模大小不同,会计指标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即使会计指标的名称完全相同,其包含的经济内容的性质和多少也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
  
  三、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构成要素
  
  可比性是一项质量指标,要使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各种会计指标的构成要素是必须一致的。
  (一)会计指标反映的经济内容是一致的
  会计指标也称会计科目。它是会计对象的具体项目。也就是说,在会计报表中相同的项目所表达的经济含义是一致的,不能有歧义。例如,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放在银行里的各种存款,而不是企业存放在别处的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