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论文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摘要】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论文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关键词】挖掘实践类比质疑问难学以致用

正文: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植根于生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教科书数学》每册教材中都安排了一些涉及“生活数学的内容”,这些具有生活味道的内容及一些“生活问题”能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习生活,磨砺人生。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

那么,如何把枯燥而脱离实际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让学生活学、活用呢?

一.挖掘素材,让生活数学化.

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事实上,世界上每一个空间或每一段时间里都有数与形的存在。

如果能从某些生活现象中挖掘出数学因素,并充分利用,就能使学生化难为易地接受数学知识,进而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

1.创设情境,渗透数学知识。如在教学的“小统计”时,我采用了小猫钓鱼的故事情节。用学生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积木代替鱼,一块积木表示一条鱼。

谁的积木叠得最高,表示谁钓的鱼最多。正是在这样的活动中,把统计中的知识进行了生活化,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相似类比,探索数学规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春夏秋冬自然风光的录像,从四季更换、周而复始,获得了对“循环”含义的初步理解.接着,我启发说:“像这样的事例,你们还能举出一些吗?”有的学生说:“每个星期,从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过了星期日又是星期一、二、三……”我接着说:“那么,数学中有没有‘循环’现象呢?请试算1÷3,14.2÷22。”在计算和讨论中,让学生联系自然界中的循环现象,为“循环小数”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3.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课前我组织学生到社会中开展调查活动。

通过调查,学生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如果车轮不是圆的,车子还能行驶吗?会开得快吗?……

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仅要善于观察,还要勤于思索,大胆质疑,培养创新能力。

二.注重实践让数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用理论指导实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教师必须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让学生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真正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1.体验生活,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室里有些桌椅松动了,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通过思考,觉得用学过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顺势要求学生在课后自己来修理松动的桌椅。在实际运用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了,创造意识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

2.模拟操作,提供实践情境。如在教学“元、角、分”时,我在课堂上让一名学生到“商店”买6支铅笔,“售货员”告诉他一支铅笔2角钱,一名学生拿出准确的钱数来购买,另一名学生拿出2元钱让“售货员”准确地找给零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对元、角、分有了充分的认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计算,同时还学习了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礼仪,让课堂焕发出了生机活力。

3.开展小型研究,提高全面素质。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社会实践对数学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教师有责任教会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本领,而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有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可安排小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数学,回过头来再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专题学习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既达到了综合训练的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4.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教《长方形的面积》后,我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计算装修房间所需要地板及钱数。于是学生必须对房间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再到市场了解地板的尺寸规格及单价,然后再进行计算。通过这种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学生兴趣倍增,既能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 三、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把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间长5米,宽4米的客厅,妈妈准备花800元铺地砖。你和父母一起去商店挑选材料。其中有3种规格的地砖:

甲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9元。

乙种:边长为5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元。

丙种: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你能为你父母做参谋,买到适合你家的地砖吗?

买地砖,关键是要搞清楚所买的地砖应符合下列条件:(1)价格适中,总价在800元以内。(2)质量较好。那么,究竟哪一种地砖符合条件呢?只有尽快地算一算才是。首先算出家里铺甲、乙、丙三种地砖分别需要几块:用房间面积÷甲(乙或丙)的地砖面积。再分别算出铺三种地砖各需的费用,分别为720元、560元、1000元。最后通过比较知道,丙种价格太贵,甲、乙规格相同,价格均在800元以内,但乙的价格太便宜,可能质量不够好,所以选择甲种地砖最合适。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最后,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让生活走进课堂”,将学生置身于现实的应用情境中,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意义。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个内容后,我要求学生亲自测量一下我们班教室的长和宽,及门、窗和黑板的长和宽,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测算教室粉刷的面积。又如:在教学比例尺时,我取出中国地图。问:你们知道九江到南昌有多远吗?然后引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比例尺和量出九江到南昌的图上距离,最后算出其实际距离。使学生做到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实际的问题,真正做到课堂教学融入生活。 总之,联系生活实际,让数学生活化,使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同时认识到学习数学不是照搬前人的经验和方法,而是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生活问题,这样才做到数学生活化。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遐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