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问题与完善方案

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之前,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是管理计划中的关键,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企业市场营销管理现状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中的问题与完善方案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各个企业十分注重自身的销售策略,争取最大程度的满足顾客的需求,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市场营销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内容和策略各有千秋,所以,对市场营销的管理就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而且过程比较复杂。目前,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改革,经过一番努力未来对市场营销的管理肯定会有更加规范的标准。

 1.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进行市场营销,出发点是顾客的需求,通过组织规划一系列的销售活动来全力满足顾客要求并促进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我国目前的市场营销活动在各个企业的不断努力下有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但因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经济水平和市场方面还未达到相应高度。所以,我国的市场营销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我国同样存在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在突发问题和细节问题的处理上略显不足。我们主要归纳了这样几种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管理观念较为传统,不能与时俱进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方式和内容也不断丰富起来。对于市场营销的管理,传统的思维方式有时会与现实联系不够紧密,因此在实际的营销活动中,管理理念不能与时俱进,造成解决问题时越来越没有实用性。

1.2管理力度不到位,体系不完善

市场营销需要协调企业、消费者、经销商或销售队伍等多个方面的联系,管理上内容较多,有一定难度。现如今的市场营销的管理常常有力度不到位的现象,即约束实施力不强,实际的结果往往不能满足提出的计划。这也是管理体制制定不够完善的表现,可能缺乏对实际问题的考虑,可能在细节问题上不够细致,也可能重点地方没有突出强调。这些缺陷和不足对管理过程的进行有着严重的影响。

2.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的方案

2.1分析研究市场机会

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时刻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市场营销也需要做出一定的调整以适应整体发展趋势。

因为市场的发展不断变化,所以也经常会出现对企业有利或不利的局面,抓住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有利机会对进行的'营销活动十分有利。满足了市场需求才能掌握发展方向,从而促进营销活动的开展,实现收益最大化。因此,在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中,分析研究市场局面,不放过任何有利时机,才是完善优化市场营销的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2.2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

在进行市场营销活动之前,制定行之有效的营销理念是管理计划中的关键。所谓理论是得到成果的基础和前提,只有拥有一整套完整全面的营销理念,才能使接下来的营销活动具有相应的指导思想。而且,我们对市场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和研究,综合各种因素设计的营销理念具有足够的针对性和实际性,对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影响价值。

2.3负责小组的分工

在市场营销的管理中,明确相关负责部门或人员的安排分工使得整个营销活动过程更加清晰简明,也有利于不同工作的进行。因为市场营销活动包括的工作内容比较繁多,不同任务的内容和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分设不同的负责小组,使之完成相对应的工作任务,既是对整个营销活动质量的保障,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大大完善了市场营销的管理。

2.4完善优化营销活动和方式

不容置疑,具体的营销活动才是进行整个市场营销的精髓和表现。营销活动进行的质量水平也反映了整个团队的工作状态和市场营销的完善过程,所以,最后在营销活动的表现中,一定要极力完善做到最好。我们应该提前制定一下应对突发情况的方案措施,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全面做好应急准备。另外,也可以及时成立工作小组,挑选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负责活动中出现的一切事情,把突发事故的损害降到最低。

总结

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一切被高度重视,各种创新模式也越来越进入大众视线。对不同营销活动的管理,当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案和制度。有针对性的管理过程才会发挥出实际的效用。我们发现了目前在营销活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列举了一些完善措施,在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管理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随着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发展,各企业在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中也一定会有更大的完善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新旭,李根.如何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J].企业研究,2013,16:44-46.

[2]杨小红.如何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J].中国商贸,2011,12:7-8.

[3]毛黎明.试论如何完善企业市场营销管理过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6:30-31.

[4]欧晓华,王慧.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项目化管理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S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