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大学生微博自主教育机制的构建分析论文

在微博等网络交互平台中,大学生找到了与其思维范式、行为习惯、表达方式相互匹配的“现实”场所,这就使得网络德育的对象与载体形成了一种共契。充分运用微博运行机制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这一共契,实行微博交互环境中的自主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工具的自我抉择,有助于学习口标的自我设定,促使其利用互动交流平台主动建构学习内容,实现自我知识建构。

大学生微博自主教育机制的构建分析论文

学科主体间性结构的形成,要求确立自主教育理念。以当下时兴的微博为例,其自主探究、平等互动、多元协同、远程开放等特征,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师生关系呈现出全新的主体内涵。在微博的离散性的拓扑结构冲击之下,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置于多极主体之间的交往互动过程中,这就在客观技术层而上要求改变将师生关系作主体间性认证的做法。利用微博强大的基于用户个体关系的传播优势,着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凭借教育者和朋辈群体所形成的信息互动,实现对于德育知识的自主建构,是突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原有局限,开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互动新领域的重要契机。这就要求承认和尊重被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大学生的自主教育。

学科思维方式的转型,要求真正实行自主教育。传统权威至上、道德说教、静态封闭等学科思维特征,在网络技术的平等交互、去中心、拓扑结构等运行逻辑冲击下,逐渐转向关系型、情感体验型、动态开放型等模式。然而,部分德育工作者无法针对性地运用符合网络特点的教学思维,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简单化、理想化、形式化倾向。其中,就教育角色而言表现为师生双方主体的缺席,就教育内容而言表现为简单复制的灵魂异化,在教育方式和过程上则表现为网络窗口自言自语式的空谈。可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沉迷技术手段之时遗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格本真,忽视了技术只是思想表达的手段,绝不会因网络环境的出现而直接成为教育的目的和灵魂。只有在针对某一话题的交流和争辩中,在教育双方主体的言说和对话过程中,网络空间中的主体性才能得以生成。由此,随着学科思维方式的改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主体胜,以自主教育内化价值引导,方有返本开新之效。

网络虚拟生存环境的存在,要求构建微博自主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是人及其生存。网络虚拟空间拓展了人的生存内容,人的虚拟生存重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存背景。首先,互联网创造了一个比传统教育平台更加多元、快捷的信息交流平台,把握这一机遇和平台有利于摆脱传统教育中诸如主客二分、知识灌输、形式单一等种种弊端,形成与学生有效交流沟通的机制,进而实现德育预期效果。其次,各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在互联网碰撞交融,海量信息的涌入,不可避免地夹杂着虚假不真、有害无益的垃圾文化。原本封闭、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在知识和道德权威的宝座上安之泰然,思想政治教育所宣传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及其核心价值,被置于多元文化价值的考验之中。在开放多元的网络空间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加强对学生主体能力的培育,才能以主体理性的价值立场直而多元价值的冲突,实现主体自我的发展。由此,要求凸显学生主体性的自主教育理念的实行。

而对微博平台的全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针对学科自身生存境遇的变化,创造性地运用符合网络特点的思维方式,不断探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教育理念和工作机制。简而言之,网络思政的内核在于实现交互环境下的自主教育。

自主教育有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科教育成效的彰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培养”人与“塑造”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在自主教育视域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而有助于充分发挥微博的交互环境,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教育者可以依托微博自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显性或隐性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道德观的自主学习和教育,促使学生主动把外在的价值要求内化于自身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之中。另一方而,有助于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建构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辨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而对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时,能批判地吸收和利用,辩证地认识网络及其价值,进而确立人在网络虚拟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人在虚拟生存境遇中的本质力量。

自主教育有助于学科教育思维的转型,推动学科的发展。微博已成为大学生的信息圈、交际圈、舆论圈、娱乐圈,大学生在虚拟空间的实践越加深入,就越是刺激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神经。自主教育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将激发教师的自主性。一则有助于自身网络媒介素养的加强。通过对博客、人人网、QQ群、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使用,加强教师对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提升教师利用微博的能力和素养,进而在与大学生的思想互动中有效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教育。二则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及其需要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行动,做到因材施教。自主教育机制促使教师主体积极参与网络实践,在沟通交流中实现对学生群体思维、心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利用微博多元平等的互动特性,实施因材施教的差异性教育,从而有效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总之,自主教育理念的具体践行,要求一切教育行为以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发展为价值旨归,实现传统权威至上、道德说教、静态封闭的思维方式,向注重过程、关系、情感体验的动态开放型思维方式的转型,进而推动学科教育与时俱进。

自主教育有助于整合交互技术,构建虚实统一的学科教育环境。网络教育的形式化倾向颇有将传统教育整体照搬之嫌,因为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资源”不是教学本身。自主教育作为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石,有助于系统地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置于心理学、教育学、学习学,及教学理论创新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的互动的背景之中进行考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同时,基于建构主义的自主教育教学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建构融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人脑潜能开发于一体的教学环境,形成个性化、自主性、情境互动性兼备的网络教育,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自主化和个性化的适应性学习支持体系,进而避免传统远程教育情感交流缺乏、时空不对称等多种缺陷。

微博平台大学生自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对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树立自主教育理念,做微博自主教育的践行者。微博与大学生交往和自我发展需求的生存论契合,使得大学生使用微博的量与质都发生了根本变化。作为价值主导角色的教师,在微博平台进行思政教育并不是换个平台进行传统意义上的道德灌输,而是要树立自主教育理念,做微博自主教育的践行者。一方面,教师对微博与大学生在本体意义上的生存论契合不能采取轻视、逃避的态度,而是要成为虚拟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只有与学生一起深入体验微博生活,关注学生使用微博的情况及其思想价值观念,才能贴近学生,掌握其真实的思想状态和心理特点,才能充分认识微博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深刻影响。另一方面,要超越感性的实践认识,进入到更高级的理性认识中来,才能对微博平台的自主教育原理和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进而凭借微博平等交互的运行机制,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初步形成阶段的大学生进行思想价值观念的引导。

重视平台建设和使用,营造自主教育的网络环境。如建立各级各类微博空间,组织班级、学生党员、学生会、社团组织等建立微博,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教育的微博社区。在教师的积极管理和引导下,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朋辈教育的氛围,有效推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增强学生的精神归属感。同时,在微博平台上加强学校内部的组织管理,及时把握和处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实现自主教育目的。又如,加强配套软件开发和应用,优化平台使用的人文环境和教育功能环境。微博自身附加了多样化的网络应用功能,已经吸引了大量第三方应用软件的研发和接入,开放API的做法就备受称道。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训一基于微博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支持系统,从根本上为学生提供自主化和个性化的网经下“适应性学习支持系统”。这有助于构建积极互动的虚实统一的教学场域,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实现教育目标,进而解决传统教育缺乏互动的弊病。

转变工作思维,形成微博自主教育能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转变学科自身的工作思维和行为习惯,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地以学生主体的思维特点为根据,利用微博与学生思维相互契合这一平台优势,转变工作思维方式,拓宽工作思路,形成微博自主教育能力。首先,转变工作思维,尊重学生多元开放、批判创造、功利认同的思维特征,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统筹、规划和实施诸环节上,考虑学生的思维范式和行为习惯,采用关系互动、情感体验、动态开发的工作思维,充分激发学生主体性,以贴近学生的教育内容进行价值引导。其次,探索基于微博平台的自主教育方法,锻造自主教育的执行能力。要积极培养媒介素养,善于从微博的舆论信息中分析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要认识微博运行机制,善于利用微博运行传播特点,发布高质量的教育信息,并根据学生个体需要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要利用朋辈群体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善于在学生群体中培养微博空间中的意见领袖,发挥朋辈的主体作用;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的相关理论,去研究、分析微博自主教育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加强理论知识对网络教育的现实指导。

创建长效激励机制,使自主教育成为工作常态。网络教育是一场持久战,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地与学生进行从日常琐事到内在心灵的接触,并在语言与思想的博弈中坚守理念。因此,微博自主教育需要建立客观制度层而的长效机制,才不会因教育人员的流动和更换而停滞甚至荒废,才不会因教育主题的变化造成自主教育工作的难以衔接。首先,加强制度建设,针对微博各级平台的运行、信息发布及其安全,进行严格有序的管理,强化微博运行保障体系的建构。其次,拓宽微博运行管理与学生自我教育的对接渠道,明确和强化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价值内涵。促使高校在微博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与学生的微博使用进行有效对接。再次,要建立健全微博自主教育工作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而有效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增强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一力,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推进微博自主教育的主体性,把握全局以实现开展学生自主教育的最终目的。

综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广受欢迎的微博的兴起,已经让微博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途径。我们必须在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对策及其制度等方而取得丰硕研究成果的同时,紧紧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关切对象—人及其发展。关注微博建构生活世界的生存论向度,分析和研究人的虚拟生存境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生存背景的重构,深入理解自主教育这一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综合利用基于微博平台的各种教育技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返本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