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校企合作 课程置换与整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改革与实践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阐述了该专业改革建设的思路和具体措施,提出了将企业的培训体系纳入到专业教学体系,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形成较为明显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与有关部门共同启动实施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要求,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了专业改革。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信息类专业的特点,突出校企合作,将企业的培训体系纳入到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综合高职教学与企业培训的优势,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做到“今天所学,即为明天所用”。该课程体系的建立,使学生未出校门即体验到了企业的氛围,完成了理论到实践的跨越;使教学内容同企业的岗位需求密切结合,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通过二者的互动,确保IT人才的培养紧跟市场需求。

一、校企合作。构建新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IT经济、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推广,社会对IT人才的需求也日益紧迫。然而经过调研表明,原有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着办学特色不明显、有些教学内容相对滞后、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导致学生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压力。因此,职业教育如何关注企业需求、信息产业的最新动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如何突出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和技术,学历教育如何与证书培训有效结合等问题成为专业建设改革中函待解决的问题。

1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意义

通过调研分析我们得出: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校企合作,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因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最直接也是最能代表当前就业市场的趋势,所以高职教育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按照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开发、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密切关注信息产业最新的动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突出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然后按具体清况开发和编写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由于企业最能反映培养的人才是否真正合格,所以我们的高职教育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合理地将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使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被用人单位认可的,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职业资格证书。

因此,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形成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出社会所需的IT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

2.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方法

在与国内多家知名IT厂商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洽谈和评估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办学基础、学生学习能力、企业技术条件等各方面因素,学院以信息工程系为依托,先后与神州数码网络和华为数码网络合作,建立了神州数码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和华为3COM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依据“设备技术合作、师资培养合作、认证考试合作”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出资近130万元,先后建立了具有真实性、先进性、适用性、多层次的神州数码实训室和华为3COM网络实训室。这既加强了学院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实战训练的场所,也使学院成为企业进行继续教育的基地,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的平台。学院在依托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选派了四名骨干教师参加了两家企业的师资培训,有两名教师具有华为3COM的网络工程师资格,其中一名教师同时具有华为3COM认证培训讲师资格,有两名教师具有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资格。我院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高职教学培养人才根基扎实、企业掌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培训机构教学方式灵活的特点,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两家企业的培训课程置换与整合到专业的教学方案之中;以培训中心课程范型为主进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训相结合的课程开发;运用案例式、现场式教学方法进行实际教学;通过认证考试实施双证书教育,确定了“以取得神州数码认证为合格标准,以取得华为认证为优秀”的标准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

二、课程置换与整合

在实施校企合作的新教学模式中,我们并没有将企业培训课程简单地替换到现有的课程中,而是按照以下方法,完成课程置换与整合。

1.充分利用网络设备,以职业能力为目标开发实训项目

实训项目设计是实训室建设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实训质量的关键环节。围绕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初步将实训室划分为八个单元:布线实训单元;网站建设与维护单元;交换机配置与维护单元;路由器配置与维护单元;路由交换机配置与维护单元;防火墙配置与维护单元;专业服务器配置单元;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单元。每个单元又包含多个实训项目。实训项目的设计必须以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在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实训项目。

在实训室的建设与研究中,我们将实训平台定位在应能同时满足四个层次的实训要求:理论验证及单项技术运用能力的培养;动手能力和综合技术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满足学生的创新活动和毕业设计;满足教师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

2、优势互补,进行课程置换与整合

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距离的直接原因就是课程框架与内容的差距。尽管经过不断地课程改革与研究,但高职课程仍未完全脱离学科知识体系组织教学内容的束缚,存在课程教学内容脱离实际,重理论教育、轻技能训练,知识更新不够等问题;而企业培训课程体现了职业教育“应用为根本”的基本方针,其课程理论联系实践,更注重学整体技能的培养。但是如果将企业培训课程直接替换到现有的课程中,则存在着如下两个问题:一是导致部分课程内容重复、增加了授课时数;二是由于针对性过强,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满足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按照“基础一定向一专长”的三段式课程,依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规划、设计和实施小型局域网能力的培养,对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了置换与整合后,开设了网络操作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局域网应用项目三门课程,课程之间具有很强的递进性和相关胜,实现教学进程阶段化。

在课程整合中既有课程的综合化又有采用不同手段对其内容的渗透和补充。所谓的综合化就是考虑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渗透和补充就是课程设置的名目不变,但相关课程的课程目标、教学与操作内容(包括例题、练习等)、学习的手段等课程要素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通过教学内容的删繁减旧,充实新的理论知识,调整内容重点,加强高职课程教学的针对性,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强调“应用为主”,提升了课程的层次和水平,突出了高职特色,也减少了授课时数;将具体行业的专业技能教学内容置换到相应的课程中,学生学有方向,加强了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表1展示了经过置换与整合后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单元和教学目标。

从表中可以发现,尽管每个教学单元名称与传统课程中的教学单元名称基本相同,但实际上无论教学目标还是教学与操作内容等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网络的基本原理、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的掌握上,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调试与运行,对网络进行设计和规划,注重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合到实际的组网实例中,便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性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提出问题与展示解决问题多种方案的方法构建,而技术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体系采用按照职业专门或综合技术运用能力决定的工作过程或行业、企业标准以及相关的职业关键能力要求的方法构建,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整体实践经验。

通过课程置换与整合这种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后开设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获得了学生的大力支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技术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本专业已有两届学生参加了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的认证项目,认证通过率超过80%,从2006年开始学生已经参加了神州数码和华为3COM两种认证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