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关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摘 要: 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需要大量的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人才,地方性应用型本科大学承担着这一任务,但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的地方,通过分析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五个对策:明晰办学定位,确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创新(创新论文)教育,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整师资队伍知识结构、能力和技能结构;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使之更加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关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关键词: 高校;应用型人才;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论文)大众化时代的到来,一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出现,它们是我国新世纪高等教育中一支新兴力量,适应了市场经济对人才多层次需求的客观要求。因此,这批新兴高校的办学就明确定位在本科教学型大学层面,其培养目标是要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1 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

要研究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特征,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才,什么是应用型人才人才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的注解中:君子能长育人才,则天下喜乐之矣。我国古代用于描述人才之意的字词有“贤”与“能”,然后是“士”,指的是有德行有才干的人[1]。从一般意义上讲,人才泛指比一般人有较高学识和较强能力并且具有更好品格和道德,从而能够通过其工作和劳动提高组织效率的人。有的学者用公式表示:人才=丰富的知识技能+强烈的创造意识+显著的工作业绩+优良的思想品德[2]。

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把一般科学理论应用于各类实践活动的人才,这类人才的基本任务是利用和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并以直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标。通俗的讲,应用型人才要解决的是“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本科人才应有明显的区别,有其明显的特征。传统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典型精英教育模式,追求学科理论、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人才的认知结构是学科纵向的发展模式。所以,传统本科培养模式的明显优势是学科理论功底较扎实,但动手实践能力偏弱,很难适应当今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作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至少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⑴复合型特征: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在计算机网络迅猛发展普及的今天,学科的界线越来越趋于模糊,这是当今科技发展的结果,因此,在传统意义上象牙塔式的人才已经很难适应目前社会的要求。特别是应用型本科人才,他们必须有较广博的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同时知晓和自己专业相近学科的有关知识或技能,有较强的边缘交叉思维倾向,善于应用“他山之石”来解决自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⑵实践型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将面临大量实际问题,必须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应用相关知识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⑶集成创新型特征: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积累已经到了呈指数增长的趋势,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将地球变成了一个地球村。解决一般问题的知识与技术都已存在,关键在于如何加以集成创新应用或吸收消化后的再创新,而在实际工作中就表现为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对原创(新知识)的能力可以不作很高要求,但是,较强集成式或吸收消化后的再创新能力是人才自身的基本特征。

⑷团队精神特征:在人类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中,不论是知识的创新、工程的建设都呈现为一种集体的合作行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往往面对的是复杂的工程、社会系统工作,很难以一个人的能力完成,必须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进行。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必须学会与人交流、合作,有强烈的团队协作的精神特征。

总之,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作为适应当今社会需求的一个重要的人才层次,他们具有本科意义上的理论素养,同时又具备很强的团队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他们是介于研究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之间的一个人才层次,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生力军。

2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校时间不长,以及在组建构成方面的历史原因,大部分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学和管理上都存在着专科人才培养的痕迹,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途径尚处于探索之中,存在诸多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认识上还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人才培养目标与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技能的确定,乃至课程体系的设置都存在较大的差距。

⑵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应的管理机制还很不完善。比如:实现院系两级管理问题;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管理机制、评价考核机制未能真正建立,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时有发生。

⑶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发展的要求。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合理,很难完成应用型本科的教学要求,特别是在实践教学和指导学生实践方面更为突出。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往往重视学历、职称等形式方面的配套,而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的课程进修、实践进修重视不够,投入偏少。

⑷教学方法不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法。绝大多数教师还是沿袭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并不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好,而是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必须引入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这点各级管理层在观念上应该是高度重视的,关键在于以怎样的措施引导、激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⑸缺少与应用型本科培养相适应的教材。由于应用型本科是刚刚兴起的一个人才培养层次,它既不同于传统精英型人才培养模式,也不同于高职高专技能型模式,在教材编写中理论与技能的选择处理方面都不同于以上两者。现在对教材的选择还是以重点大学编写的相应教材为主,在教材的处理和教材与教师个人对培养目标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导致出现极大的随意性。

⑹实验、实训体系的建设和管理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不配套。实践性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显著特征,因此,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实验、实训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3 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能够真正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真正培养出受地方欢迎,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在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确立之后,培养途径的确定和实现就成为首要问题。同时,培养途径的实现既有客观指导,又有较强的操作性问题。

明晰办学定位,确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规格和目标  地方高校如何扬长避短,发挥地缘优势,避免办学实力薄弱、办学历史不长的短处,关键在于明晰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目标。现代大学的首要使命是培养人才。由于不同大学办学历史不同,管理水平各异,办学基地差别较大,尤其是生源情况造成的学生起点有别,学校所在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社会的需要也存在差异,所以不同的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规模和目标上应有重点,要扬已所长、因材施教、避已所短、实事求是,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避免形成传统大学模式。

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应用型而不是学术型。

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型应用人才,即专业基本理论扎实,有一定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尤其是能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中,在岗位上能够发挥创新作用,成为某一行业,某一工种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其次应定位于技术创新,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高等职业技术类院校的最重要差别,在于后者人才培养目标强调“理论够用为度,着重培养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即上岗操作能力。所以其培养周期都是以三年制为主。四年制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学生的理论培养上仍要坚持专业基础理论的扎实性,坚持以宽基础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同时还要强化学(化学论文)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即结合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应用到开展技术创新的培养中去。

坚实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以及宽广的知识面,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前提和保证。所谓的“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就是要培养的创新型应用人才必须既具有较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宽广的专业适应性,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订上应首先注重基础理论课程平台的搭建,合理构建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融合,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在按学科平台统一组织教学的基础上,低年级学生统一按专业大类接受基础培养,高年级学生则按照专业或专业方向分流。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多方位、多途径培养学生,围绕自身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具有引导性的学分制度,在学分构成中注重强化实践学分、创新学分,扩大专业选修范围,实行双学位、双专业、主辅修、跨学科、跨专业选修,因材施教,按教育规律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广阔的空间。

强化实践环节、重视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工作素质  要建设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实验实训体系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天生不足,加之成立时间短,实验实践的软硬件环境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提高实践性,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要求,地方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学科特色,构建能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相适应的实验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

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一个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使人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这种体制、机制的建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

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成长的特点,建立起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吸收老本科院校成功的管理经验。例如:实现有效的两级管理体制和机制,是高校管理中的成功经验。这是由于人才培养一般是分学科专业进行的,而系则是承担专门人才培养任务的主体或实体,人才质量的把关,主要依靠系级的教学工作质量和专业学术水平。加强系级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其教学管理职能,提高系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这是由新建本科高校办学特点决定的。

因此,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尽快稳妥地推行两级管理是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

加快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的调整和培训  任何一所大学的学生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该学校的师资水平。学校普遍存在的对高端人才引进表现积极,对教师考研、读博和职称进修重视,而不重视现有教师队伍的课程进修、实践培训。如果不对大部分承担教学任务的一般教师进行整体的有计划的培训,那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将很难保证。

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使之更加切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是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应用型大学应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组织教学活动,其应用标准要高于学术标准[3]。应用型本科人才是作为高等教育中新分离出来的一个人才层次,其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都有别于传统的精英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式,特别在实践动手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所以教学方法的改进、改革应是新建应用型本科大学重要的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在建设工程中不能盲目一味地跟在老本科院校后面跑,从省里甚至国家那里拿到项目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出适合自己人才培养的有效的教学方法。要切实加强教学内容设计上的融合与综合。

加强应用性、综合性、设置性实验项目,变灌输式、示范性实验为学生主动性、教师指导性教学,加强实训课的教学以及与之相关的实训场地建设,改进学生见习、实习工作等。

参考文献

[1]钟祖荣.现代人才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肖鸣政.能绩的人才观的人力资源开发学分析[J].北京第20卷第3期

许青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91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46-53.

[3]杨斌.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C]//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第七次工作研讨会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