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谈谈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与实施对策

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实施和报告。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工作需要把本企业的部分内部审计或者全部的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企业外更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内部审计模式。

谈谈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与实施对策

摘要: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独立的客观的监督、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有效性和合法性促进企业盈利。内部审计有助于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和改进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建设,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能够增强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健康、稳步地发展。本文在分析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当中的内部审计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存在的不足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内部审计;经济管理;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已基本建立。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经济效益的实现需要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因为起步比较晚,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相对于外部审计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来说,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存在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内部审计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发展机遇,更有利于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审计法规体制不健全

虽然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为了开展和规范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而根据审计署4号令制定出《内部审计准则》和《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其中明确规定了内部审计工作要为促进经济经济管理和加快实现经济目标服务,但是实际工作中,这些规定和准则都没能得到彻底的贯彻和落实。缺乏健全有效的内部审计法规体系,企业经济管理不够完善,内部审计很容易会出现工作形式化现象,很多企业还会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尽早得到改善和解决,必然会导致在将来的企业经济管理中出现差错,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二)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工作起步晚造成内部审计相关理论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滞后。目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很多企业当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其实就是财会人员。这样就造成内部审计整体的从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风险意识不强、其他学科管理缺乏如计算机、经济学、质量检测、市场营销、法律、工程等相关专业知识匮乏、综合性能力不强,不能符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内部审计的工作要求。比如,在我国,现代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从业人员还有不少人的工作停留在传统的手工账上,对于计算机带来的新技术无所适从,即使有些人对计算机操作非常熟练了,但对于如何使用计算机来进行内部审计的管理创新也是一头雾水。这样审计手段落后,不仅增加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而且时间起来工作效率低下,准确率得不到保证,严重削弱审计工作的功用,也就满足不了现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工作需求。

(三)认知不充分

为顺应市场发展潮流,现代企业多数实行法人管理制度,企业内部的审计机构需要具备独立的组织地位,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应起到的作用。比如,现代企业中有许多企业因为业务拓宽,规模扩大,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而纷纷成立了子公司,再随着业务规模增加,子公司数量也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与之相对应,现代企业也从经济管理中分离出内部审计工作并成立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内部审计虽然名义上是一个独立的组织部分,其实并没有能够脱离财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还是有待加强的。大部分现代企业的管理层在呈上来的各项总结报告中只着重找错报和漏报的问题,却在多数时候忽视了在企业决策和投资策略方面的风险。企业管理层持有的带有偏差的观念削弱了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阻止内部审计在本企业内扩大影响。

二、实施策略

(一)健全法规体制

健全体制的第一步是要加强建设组织结构。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结构,成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在做好与各部门沟通和配合的前提下,对整个企业的各管理部门和管理程序进行内部审计。其次,为使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能更加明确,我们要完善“一岗双责”的岗位建设,在确保内部审计人员完成其工作业务的同时,也承担起该岗位对应的廉政建设任务。最后,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各项规定法则,更充分的监控审计进程,并及时构建对应的配套制度促进实施。

(二)加强人员培训

对于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要尤其重视对其实践能力方面的训练。企业经济管理当中的内部审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会使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忽视内部审计工作的廉洁建设,在挑选审计工作人员时除了要专业素质过硬,实践能力强,还要保证其进行公正廉洁的审计工作,可以签订协议书的形式进行。

(三)完善工作程序

在企业经济管理当中,一个完整的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实施和报告。它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审计测试、审计取证、交换审计意见和草拟审计报告等。其中审计测试和报告是整个程序中的关键。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的程序共同组成了审计测试。它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根源。审计报告作为整个审计结果的最终书面总结,成为审计风险产生的载体。这就要求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审计报告和审计测试环节予以高度的重视。

(四)尝试外包策略

企业可以根据经济管理中的实际工作需要把本企业的部分内部审计或者全部的内部审计工作外包给企业外更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这也是一种十分有效可行的内部审计模式。这样企业在经济管理中就能够进行更适当和合理的分工,进而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在进行外包时,企业可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需求,采用企业间合作内审或者全部外包等多样化方式。总而言之,企业经济管理的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更好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目前的内部审计工作现状仍有众多不足之处,但只要我们洞悉不足,找出切实有效的解决策略,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内部审计就会适应市场内激烈的竞争。内部审计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规范了企业的经济管理,反过来使企业决策者的审计意识加强,更加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展开,两者形成良性循环,共创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韩晓军.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与控制初探[J].消费导刊.2013(7)

[2]曾祥慈.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现代企业文化.2011(29)

[3]惠龙.浅谈对企业内部审计的认识[J].时代经贸.2013(22)

[4]宋颖曼.试论内控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