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教学 文化教学 培养途径
  论文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题也明显的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的实际,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一、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21世纪是全球化的时代,国际间的、和文化交往越来越频繁,已经成为各民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国际交往的顺利实现,除了要求我们具备基本的听、说、读、写这些外语技能,还要求我们必须要对渗透在外语中的外国文化有较深入的了解。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作为当前英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一线教师,要想让今天的受者在将来能够顺利完成其交际活动,就必须增强文化思维的观念,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必然造成日后交际上的重大失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已把“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列入高中英语课程的内容和目标之中。《标准》指出,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所以教师要在课内外着重上述文化内容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途径   
  为了适应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需要,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整体改革的大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推出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套教材不再是一个知识面单一的孤立个体,而是将、文学以及文化知识的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教材。这些教材在编写过程中被赋予了很多文化的因素。课文内容往往涉及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地理、、农业等,并且课文信息量大,能生动地再现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学生拓展文化视野。笔者在使用该教材时,特别注意整合其中的文化素材,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为目标,做了以下尝试:
  1. 在词汇教学中
  以表示颜色的词为例,英汉语言习惯不同,风俗各异,表示颜色的方法和用词也不尽相同。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表示颜色的词汇也相应地不断得到丰富,其意义也从原来表示某种单纯的颜色而派生出许多新的意义,从而使得人类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丰富多彩。颜色可产生许多联想意义,也往往对人的情绪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人们常用颜色喻指人的品德、情绪及对事物的看法。以下就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Mr. White is a very white(忠实可靠)man. He was looking rather green(脸色不好)the other day. He has been feeling blue(闷闷不乐)today. 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mood(心事重重).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振作起来)again.
  类似的“文化附加义”差异还体现在动物身上。最典型的莫过于在对狗这种动物的态度上。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意:“狐朋狗党”、“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尽管近些年来养宠物狗的人数大大增加,狗的“地位”似乎有所改变,但狗的贬义形象却深深地留在汉语言文化中。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他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一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老人学不了新东西);形容人“累极了”是dog?tired,To put on the dog炫耀自己,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