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浅析移情在网络暴力游戏道德问题中的运用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深入人们生活中,网络游戏也成为了人们娱乐生活的一个重要部份,但是网络游戏为了追求逼真的感官刺激,将暴力、血腥引入到游戏中,这些都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因玩网络游戏而发生的案件逐年增多。移情作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促动因素,对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浅析移情在网络暴力游戏道德问题中的运用

现在许多网络游戏都涉及虚拟暴力内容,其中一些引起公众的道德义愤。所谓网络暴力游戏:是指在游戏过程中反复从事暴力行动,并为这些暴力事件进行歌颂的多人在线电脑游戏。这类游戏辩护者争辩说,游戏只是游戏 ,青少年能对虚拟和真实做出区别。国外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游戏可能对侵略和暴力行为有影响,但电脑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似乎不仅是挑衅暴力的想法与感受,而且是激烈的反社会行为”j。哲学界、舆论和公众在讨论电脑游戏暴力内容的伦理方面,通常关心玩暴力游戏和假定其直接暴力行为后果,这中间存在一些缺陷。

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青少年因在网络游戏迷失 自我,从而导致在现实生活中失控 ,引发的多种案件逐年增多,成为近年来公众最关心的问题。国外实证研究者通过大量实证研究声称玩游戏和暴力行为是。一种因果关系“在研究方法论上虽然一致指向同一方向,但是我们知道休谟说:“观察到的相关性,并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即使相关性指的是一个因果 ,从玩游戏到易暴力感性,我们的解释和理解还是要从诱因法理顺一切。基于电脑游戏的暴力内容,这种暴力的电脑游戏往往产生暴力行为后果的说法是过于笼统。我们需要更多的和持续的对一般性问题的反思,我们想知道它是什么,具体喜欢玩什么电脑游戏,这使得他们在道德上存在哪些问题。

一、网络暴力游戏中存在的道德问题

游戏的内容是衡量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通常从道德角度去认同网络游戏的内容以及扮演游戏内容和行为与现实世界两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内容是坏,一定要防止它蔓延,从虚拟世界到现实世界。

1.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见到 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会受到法律、道德、价值观、社会影响等因素的束缚,但在网络游戏中,却有了太多的自由和无束缚,因此会放任自己利用一切手段去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暴力网络游戏给了青少年最大的自由空问,在大多游戏里,他人游戏角色拥有的道具可以通过杀死对方而获得,这种游戏设置潜移默化到青少年的思想里,从而增强青少年对他人物品的占有欲,在心理上增大对强权和暴力的崇拜。

2.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混淆造成社会责任和价值判断在偏离

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以好奇好胜以及对英雄崇拜的心理,通过操作游戏可得到这种强烈的心理满足与快感。然而,虚拟的网络世界有着与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过度沉溺其中,容易产生依赖性,久而久之,就会在这个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我,造成与相之混淆的情况。青少年正是通过网络暴力游戏在学习模仿过程中与暴力内容形成某种程度上的默契与感应,从而初步产生暴力犯罪心理。  .

网络暴力游戏中出现暴力血腥死亡情节,强化了青少年对暴力的认同,并造成青少年对暴力的麻木,从而模糊其道德认识,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使其误认为这种用原始暴力解决问题是合理的。当青少年在网络暴力游戏中肆无忌惮的宣泄在社会中承受的压力的同时,也自觉不自觉地将人性最深处的暴力残忍等犯罪心理诱发出来了。在网络游戏中,在现实中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都能在网络游戏中实现。这对人的影响更大,吸引力更强,能带来现实中难以实现的成就感,这也就是为什么青少年喜欢玩网游原因。网络游戏在把人际交往关系虚拟化的同时,也把这些关系变得简单化了,而且这种关系内没有责任感,因此青少年更容易不受传统价值观的限制,为所欲为。当面对网络中一点点地利益诱惑时,青少年模糊了对好坏对错的价值判断,从而导致社会责任和价值判断在虚拟世界中不断偏离。

3.影响行为方式

长期接触暴力游戏容易使青少年习惯于血腥和暴力场面,进而可能会形成一种麻木的生命观。暴力网络游戏的行为方式,也会让青少年形成一种相应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会逐步习惯于用暴力解决人际关系矛盾和冲突,从而失去道德理性和法制理性。于是,当青少年熟悉、习惯于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之后,在现实社会中遇到冲突,难免会采用这种最熟悉、最习惯的方式来解决。在他们看来,这和在游戏里无数次重复过的行为没什么不同,直至酿成大祸才意识到,暴力是一种犯罪,需要用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代价作补偿。
  二 移情及其道德功能

1.移情的概念

移情(empathy)可以界定为一种替代性的情绪反应能力,是既能分享他人情感,对他人的处境惑同身受,又能客观理解、分析他人情感的能力,是个体内真实或想象中的他人的情绪状态引起的并与之相一致的情绪体验。Davies J在一篇介绍各种移情测量和操纵的文章中界定了移情的四种成份,其中两个就是我们最常提到的观点采择和移情关怀。观点采择 (per~sportive—taking)即“一个人能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是移情的认知成份,表现为儿童判断他人的动机、社会观点并表现出相应行为的能力;移情关怀(empathy concerning)是“以他人为导向的同情感和能考虑他人不幸的能力”,是移情的情感成份。“移情”是人的生存的本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教育价值和意义,移情与道德、道德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道德移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亲社会道德动机,道德移情促进了大部分的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和发展,并相应的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不道德行为,而且道德的源头可以从移情中去获得。霍夫曼曾说过移情是有助于维护社会联结,促进人际友好关系建立的一种心理手段。移情是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的基础,移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青少年道德价值观的形成。

2.移情的道德功能

美国心理学家霍夫曼在研究移情的发展过程中发现,个体最初的移情性情感的唤起是自动的、非随意性的,也谈不上道德含义,如新生儿听到其他婴儿的哭叫会跟着哭叫起来。随着个体的成长,一个人的移情性情感的唤起可以通过语言的使用或设身处地的思考之类的认知活动而激发。这时,它就会具有某种道德意义,即可称之为道德移情。霍夫曼认为,道德的源头可从移情中去探索,移情本身就是一种“亲社会动机”,具有引发助人行为、抑制攻击性行为等亲社会功能。移情具有不可忽视的道德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移情与道德价值观移情的发展使一个人能够注意引发他人情感状态的各种线索 ,注意到他人情感的发生和发展,也使一个人能够感受到他人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到个人状况与其情感的种种联系。这可促使个体形成保护他人、呵护他人和帮助他人的心理倾向,而且在移情基础上产生的愤怒、内疚、同情等情感会促使个体产生不公平感,为了对一些人公正,就要对另一些人进行谴责甚至惩罚。因此,移情强化了个体具有的公正和关爱的道德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