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面临的题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面临的题目
【摘要】笔者以为,高校财务部分应把握后勤化改革给高校后勤财务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理清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财务面临的,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2000年1月,国务院转发的部等部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从2000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尽大部分地区基本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保障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实现高校后勤服务运行的社会化,其明显特点是后勤实体等同于社会的运行规则和治理标准。因此,学校财务部分应把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高校后勤财务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选择、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后勤财务治理体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就是按照企业化治理的原则,将学校的行政治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组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逐步减少学校投进。,高校后勤团体几乎囊括了学校的所有后勤部分的服务单位和经营实体,从经营治理的特点来看,可分为三类:

(一)服务型(以我校为例:校园、房产、热力、动力、学生公寓)
这类单位划分成中心以后,业务范围、业务量没有多大变化,此类实体的核算特点是以划拨事业经费为主,不具备竞争能力,很大程度上依靠于内部保护。

(二)服务经营型(以我校为例:饮食、运输)
此类单位划分为后勤实体以后,部分实行竞争机制,有增加经营能力的潜力,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的压力。随着学校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增资的压力也比较大,其核算特点是以收定支,经营效益具有一定的弹性。

(三)经营型(校办企业)
此类实体属于后勤社会化过程中(或以前)成立的独立法人实体,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人才上风,有的甚至是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磨练而成的学校校办产业的支柱。此类实体是承担学校学生实践教育的场所,学校科研成果的试验基地,学校对外技术服务的窗口。多年来,它一方面为后勤服务实体社会化做出开拓性成绩;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后勤社会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摸索出了符合市场规则的运行机制。从财务角度讲,后勤社会化包括的范围较广,涵盖了贸易、、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医疗卫生业等各个行业。因此,学校应根据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趋势和后勤实体财务治理的实际需要,选择、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财务治理体系,对经营型和服务经营型实体,使用企业财务制度实行治理;对服务型实体而言,由于产权、用度的关系,本身的运作还带有事业型单位的色彩,其核算方式尽可能靠近企业财务准则。

二、做好产权界定,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后勤社会化改革要依靠并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后勤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组和改制,不断进步后勤服务水平。学校应将房屋财产、债权债务以及货币资金列出明细,形成专门的文件,办理严格的移、接交手续,进行必要的账务处理,明晰产权关系,为后勤社会化提供物质保证。后勤实体要加强经营治理,通过对设备维修或提取固定资产折旧费等形式,明确对国有资产的保值责任,积极促使学校把闲置资产、不需用资产或无形资产向经营性资产转化,利用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并渗透到经营的各个过程,使学校投进的资产在资产保值的基础上,实现一定幅度的增长,达到国有资产的增值。

三、对后勤会计职员实行委派制

后勤社会化的实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需要一个培育、发展、成熟的过程,需要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逐步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因此,它仍然是学校的一个二级核算单位,具有学校二级财务的属性。为保证学校资产的损耗得到公道的补偿,保证学校资产的保值不流失,可由学校派出自己利益的代表者来监视实施,即:由学校财务向后勤实体财务机构委派财务负责人或委派会计,具体负责后勤实体及下属各中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治理,严格按照《会计法》及其有关财经法规要求,规范后勤实体会计核算工作,履行会计监视职能。这样一方面为后勤实体领导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只有为学校正确地评价和考核后勤实体经营成果提供重要依据,才能确保会计资料、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客观地反映后勤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