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林仁华

力,激发学习的兴趣,使不同的学生发挥出潜在的优势智能,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新的教学资源。知识的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迁移,可以提高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在应用过程中还可不断总结有关的经验和教训,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使其得到抽象和概括,以真正把握问题解决的实质。
 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科学课的预设更具开放性,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手段,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拓宽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教师要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对教材内容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创设各种探究情景,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研究切入点。
 3、训练基点的“板块”化
 教师应全面地了解、关心每一位学生,而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学生是有着千差万别,各具特点的人。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实施教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点设计“练习超市”,让学生自由选择,达到“吃饱吃好”。其体现在“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这样即可保证一部分学生的基本发展,又可以使另一部分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能力得到发展。或练习分“必做”和“选做”,精心设计。必做题可面向A、B、C三层学生,重在学习、巩固基础知识,达到教学基本要求;选做题面向A层学生和部分B层学生,重在培养运用与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较高要求,即培养学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设计弹性作业,是让不同基础的学生有所选择。在课堂练习时,教师要心中有底,帮助C层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应加强即时“面批”,让学生当场订正。
三、调控学生心理的有效策略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学生对老师情感方面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对知识方面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一些有助于更好与学生交往的措施,让师生处于平等地位进行沟通,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有利于教学资源的滋生。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见到尴尬的师生关系,究其原因,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民主的观念,不能与学生平等交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高高,学生矮小,应蹲下来与他们交流。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内容很多,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种谦虚合作的态度,若在课堂上有权威与服从、优秀与低劣、演员与观众之分是很难形成合作的局面的。教师应努力倡导一种师生平等、互相尊重,民主自由的和谐关系。转变教师在教学中支配者、灌输者、评判者的角色,让教师、学生共同成为参与者,对话者,平等参与、共同表现。在课堂上,应当提倡学生坐在座位上提问题,回答问题;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发表自己的观点。
 2、创设安全愉悦的心境
 人有情感,学生的情感更细腻,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影响着课堂气氛。如何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当前新课标给我们教师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高涨的情绪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对学生真诚、信任、关心、尊重,这能给学生极大的鼓舞和信心。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如“探究水的沸腾”的教学。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基本完成时,请学生汇报交流,建议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听一听完成实验的同学的交流汇报,再继续完成实验,留给了学生一个空间;在阅读几种液体的沸点表时,有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质疑:水的沸点是100℃,但他们测出的是98℃,是书上出错了吗?听到了这样的话,我们立刻表扬这位同学勇于根据实验结果对书本提出质疑,精神可嘉,并指出科学需要的就是质疑,质疑是科学发展的动力,鼓励他继续进行探索;当有一小组提出用刚才的实验证明,当水沸腾时,迅速移去酒精灯,烧杯底6秒内是凉的,并作了充分的解释,我们带头鼓起掌来:“你们真行,你们又让老师学到了新知识”。
 这样师生交往互动互惠,老师和学生一起分享新知的过程,给予学生莫大的肯定和帮助。
四、随机即时评价的有效策略
 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机开发新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通过随机即时评价的手段,适时利用这种教学资源,让“资源”再生。
 1、关注学生的感受、巧妙运用即时评价语言
 教师首先要恰如其分地用好体态语言进行即时性评价。眼神:目光要亲切自然,使眼神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步深入,一个或是赞许或是期待或是疑惑中夹有信任;肢体:温柔的手势,夸张的动作;这些都会促使学生进行自我的修正,提高学习信心。更为重要的是抓住每一个切入点,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进行适当的即时评价。如“你的回答使我感到你的科学思维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逻辑性”,“久违了,我终于看到了从前主动回答问题的你”,“你的推理能力已远远超越了老师,你真的很棒!”等。
 2、体验学生的感受、实施差异评价
 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思维背景不同,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的方案也就不同;因此评价不应该用“一把尺”,要注重面向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实施差异性评价,并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用激励性的语言及时评价,及时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激励,都有成功的体验,都拥有自信心,都在原有水平上有新的发展。
 比如,在探究蚯蚓的生活习性的最感兴趣问题交流中,有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向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钓鱼时,把一些蚯蚓切成两段,发现有些蚯蚓并没有死,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及时表扬:“你是一位善于观察生活并勤于思考的学生。”并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同学共同协商:“要想得到结果,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我们该通过怎样的实验来证明受伤害的蚯蚓的成活与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呢?”同学们分小组展开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经过交流,同学们协商出以下三组对比实验:
 (1)把十几条蚯蚓都切成两段,平均分成三份,一部分养在比较湿的泥土中,一部分养在过干的泥土中,一部分养在干湿相对适宜的泥土中,比较蚯蚓成活与土壤干湿的关系。
 (2)把十几条蚯蚓都切成两段,平均分成三份,一部分养在过肥的泥土中,一部分养在过于贫瘠的泥土中,另一部分养在相对比较肥的土壤中,而泥土的干湿情况相同。
 (3)把十几条蚯蚓先分成三份,一份切成两段,一份切成三段,一份只在其身体表面用刀划几道伤口,然后把三种情况的蚯蚓分开放养,比较其成活率。
 上述三个实验方案,教师分别从方案的可行性、可靠性,对实验中变量的控制、探究中思维的差异以及每组方案的独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充分肯定的评价。在得到教师对自己想出的方案的充分肯定的评价后,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更有兴趣和信心去实施探究了。于是,教师建议同学们课后分成三组进行不同实验,并及时记录观察结果,把课内的活动菜单填充后延续到了课外,这样,同学们既研究了蚯蚓再生能力,又拓展了课内知识。
 3、领悟学生的感受,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
 科学课堂即时评价并不是单一的,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适时的采用延时评价与即时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所谓延时评价即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去揣摩、去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后,再给予他一定的评价。通过实际的教学活动,笔者想到延时评价,尤其适用于在学习相对而言的弱势群体,在对他们进行评价之前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交流进行思维,这样的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比即时评价来的更具内涵。比如:在学习《大气的压强》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导入新课的内容。
 我出示了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并有意识地让水从玻璃管上端倒入而流出,接着我用大拇指堵住玻璃管口下端,再倒入水,问学生“假如我把管玻璃倒转过来,水会流下去吗?”大家都认为会,接下来把玻璃管倒转过来,水却没有流下来,这一现象使学生感到莫名其妙,他们极其想知道为什么?这么做既达到激起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的目的,同时学生在掌握了“大气压强”这一知识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我进行了如下的延时评价:“经过深入学习、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流不去的秘密,教师也从同学们的身上看到了乐于学习、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整节课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下进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的。
 总之,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是新课改的必然产物。这种课堂给学生带来了学习的活力,对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意义深远。因此,针对当前科学课堂教学所存在与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问题,极力呼吁广大科学教师加强生成性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发出更多的有效教学案例和策略,为进一步深化初中科学新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盛群力   李志强  现代教学设计论[M]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年版
 陆清华   关注生成性目标构建生命性课堂  中国教师报       2003.12
 王 芳    新课程:课堂是生成的          中国教师报       2003.8
 周建秋   探索初中科学教学即时评价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6.11

谈初中科学生成性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林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