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案 > 调查报告

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当去接触不知道的一个情况或事件,我们需要带着创新精神去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情况撰写调查报告。一起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

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1

我们为20xx届的应届生金融就业做一次调查的想法早已有之,此前发起的调查,参与投票的同学们都很热情的表示希望能得到数据的最终结果。由于20xx年应届生的对象特定及开放评选时间只有几天,我们所得投票基数并不算大,但是基本上所有选项都有得票。可能在数据精确上有确实有所偏差,但是力求在大体上能够给大家有所参考,这样目的便可以达到。

本次调查的前因后果

本次调查通过线上方式,公开及定向邀请学生邀请参与投票。共向国内各高等院校及海外学校等超过2000名多名主要从事金融业的应届毕业生,发出了线上的投票链接。此次调查期限为期三天内,共计收到投票738票。

调查的金融职业投票选项设置性别、毕业学校、学历等基础信息的调查统计,也针对金融业的子行业、单位及具体岗位、薪资及就业满意度等做出了调查,力求为您最全面的展现20xx年金融业求职概况。

男女比例-略有偏差,不至很远

在参与本次调查的七百多位同学中,男生占比56.91%,女生占比为43.09%,相对还算均衡。然则在人们固有印象中,因金融业工作强度、出差频率等原因,似乎尤其偏好男性。但在我们的此次统计偏差仍算合理,当然也可能因小伙伴内研究生居多,而研究生中女性比例比男生多的原因在。

据该调查显示,虽男生占比仍高于女生14个百分点,但大体可以看出或许性别不是绝对的问题。用人单位在招募时,也会更注重员工综合素质多过于单纯地看重于性别。

学历构成-研究生基本成为起步要求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本科以下的近乎没有,七百多中只有一位。本科生占比21.41%,硕士占77.24%,博士占1.08%,总共8位参与了投票。一枝独秀的硕士比例,这调查结果证明也证实了金融圈对于学历的要求已水涨船高,内资金融机构的对于学历要求基本都是硕士的水平。现如今,金融行业核心岗位(券商、基金等机构的核心岗位),研究生基本都成为了一个起步要求.真正愿意招收本科生的只有一些后台部门、或者一些对专业要求比较低的销售岗。因为研究生数量激增,而且又相对更加完备的知识储备、实习经历、成熟心智等因素,都是用人单位倾向招收研究生的一个因素。

毕业院校-金融业对学校出身要求依旧很高

在参与调查的所有同学中,毕业于211院校214人,占比29%;毕业于985院校354人,占比47.97%;毕业于双非本土院校94人,占比12.74%;剩下的为海外院校76人,占比10.3%。这也不出意料,即金融业普遍倾向偏向名校的学生。能考上名校的学生,普遍本身学习能力较强,加上名校配套师资、校友资源等,带来他们视野更为开阔的结果,其表现出的平均素质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尤其是在比较看重出身的金融圈,名校学生更具吸引力。对于双非本土院校学生,拥有低调踏实、谦虚好学、肯于吃苦等品质,依旧有机会进入金融圈核心岗。海外院校学生因为求职时间,实习成本等问题可能会相对处于劣势。

所学的专业-商科总数依旧一枝独秀

据调查结果显示,文理工商法医六大学院中,商科462人次,占比62.6%,可谓独占鳌头;文科122人次占比16.53%;理科50人占比6.78%;工科38人占比5.15%;法学类50人占比6.78%;医学类仅6人,占比0.81%;其他10人占比1.36%。

从数据来看,商科仍旧是金融圈求职大户,毕竟相对其他专业,其又更为扎实全面的金融理论基础和对应的实习经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将减少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等。出人意料的是,文科学生也占比相对较高,竟然高于理工科的比例。而理工科的学生本来在金融业受到青睐的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无论是做研究或是做投行,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另外可以看出法学类的学生也在金融求职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笔者作为法律出身的学生,身边可以逐渐看到越来越多纯法律背景的同学逐渐走上了金融业,并且做得颇为出色。而其余专业相对来说占比较小,想要在金融业脱颖而出,可能需要自身不断积累金融业相匹配的专业素养、实习经历等才更有机会。

所就业的城市-北上广深绝对主流,中西部也在崛起

不出意外,国内金融业依旧北上广深的天下。从图表可以明显看出北上广深在这一方面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上海248人次占比33.6%,位居第一;北京142人次占比19.24%,排名第二;深圳108人次占比14.63%;广州44人次占比5.96%;华中36人次占比4.88%;西南22人次占比2.98%;其余138人次占比18.7%。当然这数据不一定完全真实,可能也与小伙伴在上海的各个高校定向邀请应届生参与投票较多的情况有关。

然则北上广深,因为其独天得厚的地理、资源、机会等方面优势,历来成为金融求职者的首选目标城市。尤其是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在金融市场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各类金融机构林立,就业机会也很充沛。不管许多金融机构名义总部在哪里,尤其是银行、券商等机构,会将业务总部放在上海,正是看中上海的金融实力与氛围。北京作为首都,是天然的金融决策中心,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总部经济优势;同时,北京是一行三会等国家金融管理机构所在地,大量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在北京,这些都造就北京在金融业求职者心中不可撼动的地位。深圳崇尚自由,积极进取的氛围,也吸引了大量的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本土的券商及银行都发展迅速,同时因其毗邻港澳,每年也吸引了众多金融业求职者。广州因其主要为贸易城市,经济实力不俗,但单从金融方面而言,吸引力在此几大一线城市中相对靠后。

西南、华中地区因其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经济发展等原因,也吸引了一部分学生的注意。而华中、西南等地区的金融机构,凭借着市场化的竞争,很多也在市场中崭露头角,至少从各种金融机构排名榜上,也不全是北上广深的机构垄断。除此之外,也和金融小伙伴可能在这些地区影响力较强的原因,且近年来随着大城市就业压力、环境污染等问题层出不穷有关,也有越来越多的金融业求职者选择回到二线城市等谋得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发展。

金融业就业的方向大统计

在调查的所有同学中,不出意外,商业银行216人次占比29.27%,独占鳌头。证券公司212人次占比28.73%,位居次席,和银行业同属绝对领先地位。基金公司42人次占比5.69%,私募基金50人次占比6.78%,会所/咨询42人次占比5.59%,监管单位/金融事业单位30人次占比4.04%,其余占比如图所示。

银行业因为偏好校招的原因,每年都是解决应届金融就业的大户,统计依然高居第一,不出意外。证券、信托、基金均是靠风险管理吃饭,存在行业系统风险因素,但一旺俱旺,赚钱相对较易,短期回报较高(风险亦大),相对银行等金融机构其个人投资管理、金融运营能力要求更高,对学历要求也相对较高,每年都有相对较大的用人需求,也吸引了众多金融业求职者。会所/咨询对于应届毕业生是很好的就业起跳平台,相对高强度工作对应的也是宝贵的工作经验,每年也会招募吸引大批求职者。总体来说,我们所设置的所有选项,基本都有学生选,证明应届学生的在金融业就业也逐渐趋向多元化。

商业银行的就业统计

商业银行这一块,参与调查的216人中,60%入职管理培训生(柜员、转岗、客户经理),9%人进入投行部/资管部,金融市场部/资金部/同业部和公司业务部都为7%,个人金融部为3%,风险管理部(信审、授信、合规等)为3%。

相对来说,银行的体制更喜欢在内部进行培训和轮岗的方式培养人才。管培作为其基础岗和招人大户,以明显优势位居第一实属正常。如资管部、金融市场部、投行部等利润中心业务部门,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社招方式招揽人才,所以相对来说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入较为困难。

证券公司的就业统计

证券公司这一块,根据本次统计,有共88人,约41%进入投资银行部;进入研究部/研究所(含研究员及机构销售)19%,共42人。资产管理类的占比10%,共22人,机构业务部/经纪业务部占比9%共20人,固定收益部占比7%共14人,债券承销不占比6%共12人,选择其他的有18人,占比8%。

投行业务是证券公司主要业务之一,近年因为新三板兴起等原因,投行部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招聘需求。虽然竞争十分激烈,但是也不排斥许多应届生以此作为起步。根据今年上半年的牛市情况(虽然下半年似乎已不在),券商研究所今年招收了一部分比例的应届生。其余资管、机构部门的较高比例,也与大资管业的火热有关。

信托公司的就业统计

作为大资管业中的核心一环,非常惊讶信托公司的票总数显得非常之低。确实可能与行情有关,之前火热的信托业似乎对于金融毕业生可能吸引力在下降。根据统计,业务部门占比50%,新型部门如股权、投行等部门占比12%,证券投资部占比13%,风险管理部分占比19%,其他占比6%。

可以看出去信托公司的大多数还是集中在业务部门,业务以非标为主;证券投资部门随着股市的火热也有了较多的关注,至于中台风险管理部门也成为现今学生们的重要考虑对象。

保险公司的就业统计

非常惊讶的是,在参与调查的人数中,竟然有约30位同学对保险相关子行业进行了投票。这与大家潜意识觉得保险属于相对偏冷行业的印象不符。其中数据显示,进入保险资管公司/保险投资部和其他各有12人,占比都为42.86%,进入精算、合规等中后台有4人,占14.29%。

作为保险公司投资部、资管公司,基本上属于了金融食物链的最顶端,主要是协助资管决策委托资金的大类资产配置,帮助资管公司做好流动性管理和监督资管公司的投资行为,此次700多人中能有十多位进入,确实难能可贵。

基金公司的就业统计

基金公司确实也是金融应届生关注的一个重点,也一直以门槛高而著称。根据数据统计,销售部门/市场部占比最高,18人,占比33%,这和基金市场部门相对来说,需要的人较多,也并没有投研那样卡背景有关。基金子公司/基金专户,也随着资管业的兴起,共12人,占比22%。基金研究部,作为基金公司的核心,也有12人,占比22%。中台岗位,产品部门 6人,占比11%;后台部门(基金会计、运营TA)4人,占比8%;其他2人,占比4%。

基金公司招收应届生的总数确因上半年行情火热而增多,但是看占比来说,相对来说研究、产品等部门和岗位仍然进入门槛较高,市场部门相对来说更愿意招生应届生。

私募基金的就业统计

随着证券市场的红红火火,二级市场的私募证券投资风风火火。至于私募股权,因新三板为一级市场退出提供了更多可能。私募基金迎来了较大的发展,从应届生就业人数上也可以看出。共参与的50人投票中中,有26人进入PE/VC,占比52%;阳光私募为20人,占比40%;其他4人,占比8%。

租赁公司的就业统计

租赁公司在近年来迎来了黄金的发展时期。但在本次应届生投票中,占比确不多,700多人中仅10位最终去了租赁业。数据显示,客户经理/项目经理有8人,占比66.67%,合规风控岗位和其他均为2人,占比16.67%。租赁公司业务以中小客户为主,客户经理/项目经理的需求量较大。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就业统计

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一块,进入政策性银行为6人,占比37.5%;进入其余政策性金融机构为10人,占比62.5%。政策性银行如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其余政策性金融机构包括中国信用保险等,对于应届生来说,依旧相对较为神秘。

监管机构体系的就用统计

监管机构体系这一块,在参与的30人中,人民银行体系有12人,占比40%;进入证监/银监/保监体系为6人,占比20%;进入交易所(含证券、期货等)有8人,占比26.67%;其他为4人,占比13.33%。据此看来,进入一行三会及事业单位的人也算不少,看出监管单位对于金融应届生显出较为开放的态度。

新型金融机构的就业统计

互联网金融一直是近期最热的名词之一。选项设置上,将新型金融机构分为以上两类,显示进入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P2P、交易平台)为10人,占比46%;进入BAT等互联网公司的金融部门为8人,占比36%;其他为4人,占比18%。

第三方财富管理的就业统计

第三方财富管理是大资管时代崛起的一环,各种三方财富纷纷设立,抢占金融业下游渠道。本来设置此选项并只是为了丰富选择,但没想到应届生进入此行业的竟也不少。数据显示进入产品部有16人,占比53%,产品部为三方财富的核心竞争岗位;进入三方销售部门有8人,占比27%;其他为6人,占比20%。

四大与咨询的就业统计

四大与咨询这一块,参与的42人中,进入四大审计共有24人,占比57.14%;进入管理咨询共10人,占比23.81%;进入财务咨询共2人,占比4.76%;其余为6人,占比14.29%。调查数据更为直观的可知,四大审计作为其主要业务,在用人需求上缺口很大,每年也是金融相关专业求职的热门岗位;同时咨询岗位也占招募人员近四成比。

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2

今年寒假,我对目前我市人才市场对于金融与证券人才的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显示:在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人力资源管理、证券与投资学等财经类人才需求专业中,会计学专业所占比例高居榜首,为17.8%,财务管理位居第二为15.8%、,其他各专业依次为13.8%、8.7%、8.4%、6.2%、5.6%、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资本市场的建立,随着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等管理工具的快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进行项目投资融资、资本运作、税务筹划、成本控制等相关的战略规划及运作、参与并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的财务管理的专门人才;另外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和金融操作的日益现代化,使企业的财务活动以及与各方面关系将越来越复杂。对专业化的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一、 调查情况分析

(一)金融行业“钱”景广阔

本次报告显示,金融专业毕业生其平均起点工资和平均定级月薪分别为2628.52元和3794.91元,与其他行业相比,明显处于较高水平,对毕业生来说十分具有诱惑力。在具体薪酬方面,报告揭示,金融高端人才年薪都在15万元以上,八个城市的基金经理平均年薪为21万元左右。按照自身的条件不同,能力、学历、经验和背景的差别,往往同一岗位的人员所获得的薪酬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其年薪为15万---100万元不等。

(二)金融类人才缺口巨大

调查报告还显示,上海、北京、广东和江苏这几个省市对金融行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这些省市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发展态势良好,尤其是对金融行业的中高端专业人才需求量非常大,目前企业需求量与人才的供应量比例已经接近9∶1。这也直接导致金融行业人才求职活跃,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员会主动出击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专家表示,因为金融行业总体上人才缺口较大,企业的招聘职位和数量都比较多,对个人而言可选择的机会比较多,因此人才的流动率也较大。与上海、北京相比,杭州的情况稍微平和一点,但有向这些大城市靠拢的趋势。专家告诉记者,随着商业银行、外资银行进驻杭州以及越来越多的准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之类)在杭发展,金融人才,尤其是高端金融人才的缺口将越来越大,杭州金融类人才的流动性和薪酬水准也会向上海这些大城市靠拢。而且现在不少国有银行也开始转变观念,委托猎头公司寻找相关人才,人才的争夺将进入白热化。

(三)金融类人才压力也不小

据了解,金融行业的企业目前招聘的职位主要是销售类、金融类、保险类和经营管理类等人才。从金融行业人才的职业分布情况来看,保险类的供求比例差距比较大,企业对保险类人才的'需求较多,而市场上该类人才的供应量又相对较少。此外,金融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也格外强劲,企业需求较多的典型高薪职位包括基金经理、高级投资咨询顾问、投融资经理、金融分析师等。这种需求也不断造就业内高端人才频繁流动,据资料显示,在基金经理炫目的光环背后,是年均30%的淘汰率和年均54.3%的变动率。近年众多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行业也令金融领域人才紧缺的困境越加明显。专家表示,“企业在招聘金融行业高端人才时,大多数对工作经验都有严格要求,通常要求有5-10年及以上工作经验,并且能够熟练运用或精通一门外语,系统学习过一定的财务、金融和管理等专业知识,对相关的理论有较深入的研究。有些岗位甚至还要求候选人有过上亿资产运作经验,熟悉资金运作程序以及有海外资金渠道等。因此金融行业的高端人才往往在市场上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各大企业纷纷以高薪和各种附加福利待遇来吸引人才。”

(四)调查结论

根据本次调查,结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5年公布的一份针对高校经济学、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和培养现状的权威报告显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社会对经济类、工商管理类人才需求意愿仍然很强烈,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的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意愿相对更强烈。

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关键因素分析

扎实的专业知识,富有创新意识,高尚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交际能力,独立的工作能力,踏实,事业心强,均对企业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将关键的因素进行了统计:72%的用人单位认为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企业决定聘用与否的关键,有64%的企业选择了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单位认为踏实,事业心强,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对企业也很重要。

在相同条件下企业会优先考虑哪类求职者有80%的企业会选择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应聘人员,原因是适应期短,工作更容易上手,从而有利于企业降低用人成本。有32%的企业更青睐于获得各种证书的应聘者,他们认为这类人员学习能力强,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对而言,求职者在校的职务以及外表气质等因素对企业用人取舍的影响力度不是很大,仅占不到10%。从中可以看出,如今企业更看重的是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能否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另外企业的技术构成对人才的需求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约占50%,对研发型人才的需求约为14%,有48%的企业需要求职者拥有本科及以上的学历,52%的企业对应聘者工龄有要求。

三、思考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我对该专业的教育和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精品课程建设入手,推动专业建设

专业的发展在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教学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业内人士深深感到专业建设的根本在于课程建设,而课程建设又在于教学基本文件材料的建设,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本专业应一如既往地通过课程建设实现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如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应作为精品课程来建设。

(二)大力建设实践环节课程体系

实践性教学将是进一步搞好教育,形成新的办学特色和办学优势的着力点。

本专业应充分利用原有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了一个综合的金融模拟实习中心。通过几种不同形式的模拟,可以不断提高金融与证券教学质量,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各种业务操作技能,尽快地适应金融业的实际工作。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依赖于课程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非常重要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在注重传授专业理论的同时,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这两方面的能力也正是社会用人单位认为目前的经济类、工商管理类毕业生所欠缺的。因此,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授课过程中,应鼓励教师加强案例教学手段的应用,积极参与到学生的第二课堂实践中,还应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和尝试与教学层次想适应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并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办学特色

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校企联合办学的规模和合作项目。另外随着中外面合次企业的曾多,针对企业用人单位的意见,应加强英语教学的训练。在国家教育部2001年4号文件《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若干意见》中,提出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中要积极推动使用“双语”教学,它是我国加入wto后对人才培养模式加速改革的要求,也是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要求。

(五)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无论是专业课程建设,还是学术科研发展,都离不开教师,所以师资队伍建设问题是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适应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建立一支能适应“国际化、职业化、市场化”办学特色要求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教学和科研并重,并能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

(六)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将成为各类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专业应树立“以学生成材为本”的思想,为学生搭建职业素质培养平台,做好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

1、树立以“诚信、宽容、感悟”为核心的基本职业素养精神,通过教师课堂教书育人、课后职业素养讲座,从思想上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金融服务业所赖以生存的基本职业理念。

2、通过提供就业指导讲座为学生提供信息和职业规划的专业思路,聘请专业的金融人士和专业的市场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为学生提供职业的人生规划培训和辅导。

3、开设会计业职业规划课程。通过介绍各种工商企业中职位的设置以及各种职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为学生理解自身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提供理论和现实的指导。

在世界经济金融大调整、大变革的后危机时代,能否合理规划新形势下的人才策略,并抢占人才制高点,将是金融机构塑造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我们要从战略角度深入思考,并妥善制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方案,确保自己的企业实现可持续长期发展。

       金融大学生就业市场调查报告3

“金融危机”是现今世界上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些年来的经济动荡对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意义,对于国家的掌控者来说,经济危机带来了国力下降、社会秩序混乱等一系列不和谐的因素;对于工薪阶层、打工一族来讲,经济危机意味着工资缩水、福利降低甚至岗位不保;而对于我们这些准毕业生来讲,严峻的经济形势、堪忧的社会前景在我们心中敲打出的两个字:“就业”!

对于大部分毕业生来讲,就业都是横在肩膀上的一道大梁,而由于近年的严峻形势,就业二字已经把各高校学子压得抬不起头来。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由于种种原因变得越来越严峻,近来又加上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全社会的就业总体岗位严重紧缩,这让国内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其中重中之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雪上加霜。

就业形势无疑是我们这些一只脚已经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小组决定就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由于题目的特殊性,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大学生,但并不完全是毕业生。我们还对周围的同学们进行就业期望的调查。期间我们发出问卷50份,收回有效答卷也是50份。在经过整理和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直接的原因是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近些年来高校扩招的苦果。通过此次多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高达78.33%的大学生对现在就业形势的看法不乐观,只有3.33%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的就业形势乐观,另外,不仅被调查者中的大四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不太看好,而且非毕业班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亦大多数不看好。

大学生普遍的职业目标是获取生活与工作的平衡,或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当然有部分认的目标是满足个人兴趣,有发展的空间,可是到目前为止,85%的受访者还没有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同学降低了自己的薪金要求甚至职业目标,只为在金融危急中平安过渡。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41.67%受访者选择先就业再择业,而18.33%选择多手准备,同时进行。由此可见,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已不再精挑细选,能就业成为如今大学生的普遍想法,另有打算的除外。此外面对就业难的问题,75%的受访者表示在实在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有去到基层(如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等)工作的意愿。其中,大学生对自己就业的月薪期望也相对减少了,一般从1500元到4000元不等,主要集中在1000元到1500元之间。

当前就业形势下,有33.33%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关系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另外有25%的认为各类社会招聘,只有8.33%的认为校园招聘对自己就业有最大帮助。由此不难发现,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不愿意直接面对找工作,而是用成功率较高的间接方法来找。这与大学生在生活中一般就面对家庭和学校,而缺乏直接面对社会的机会有密切关系。为此学校和社会都应该提供更多的岗位。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采取一些如加强企业联系,争取更多岗位、呼吁校友帮忙等措施。

大学生竞争就业岗位没有明显优势,很多受访者表示缺乏实践技能和工作经验,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也不扎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当然既有学生本身的原因,如在大学生期间没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也有学校的一部分原因,如并不着力宣传应用实践技能的培训,专业安排课程没有跟随时代更新,导致知识与需要脱钩。

面对当前就业难的问题,部分学生有创业的意愿,但是他们既缺乏创业经验又缺乏启动基金。或许学校在加强大学生创业方面多组织一些课程、活动或设立创业基金会有不错效果。

尽管这次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当前的就业形势也确实比较严峻,但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不必那么悲观,相信在国家和党的领导下我国迟早会走出这次金融危机。随着国务院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各地纷纷推出地方经济刺激计划,大批国有重点企业在今后几年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人才需求上也显得更为迫切。此外一些公共安全和社会服务领域的单位,因受危机影响较小,反而加大了毕业生招聘力度,所以尽管当前就业有点难,但社会上的机会还是很多。危机总是与机遇并存,压力时常导致成功,只要我们着力加强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被危机难倒的不会是有准备的人。

众所周知,大学生的就业不仅是大学生的事,也是学校和社会的事,当前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如何顶住压力。若经济进一步恶化,首先要问的是,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高校可以怎么准备,我们的毕业生才不至于以个人之力直接暴露于全球金融风暴之下。举办招聘会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是,信息的细致收集、认真评估和全面公开,以及技能培训和一线人员的经验交流。只有充分给予学生信息,才能帮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举办广泛的校友经验交流会,这是尽快获得一手资料和减少个人走弯路的好方法。在金融危机时期,信息的公开和及时传导至关重要,是帮助个人做出决策、调整预期的前提。

另外,要多方面拓宽毕业生的选择面。如果毕业生一窝蜂涌进政府部门,既不切合实际,也会造成恶性竞争。相反,我国现在急需发展社会政策,未来十年将会需要大量的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人士。应该因势利导,鼓励此类组织的发展和人员培训。同时,应当对学生是否继续升学做出前瞻性预测,并配以相应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资源,避免政策滞后。最后,充分估计毕业生的生活压力,在财政上给予考虑。比方说,发放一定的个人无息*款,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当然,除了政府和学校的帮助外,大学生自己也要自我提升。

首先,作为一个大学身就应该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培养交际的能力,并注重自我素质的提高,做一个能力强、素质高的有用人才。此外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涉猎其他相关的知识,加强对社会信息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积极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尽可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是做一些有意义的兼职工作,或经常与工作的人交谈,获得相应的工作经验和技巧,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其次、作为大学生也应该培养乐观情趣,乐观面对未来。未来虽然千变万化,不可捉摸,但只要坚定信念,乐观面对,即使再大的风浪,也镇定自若,处之泰然。一种积极的心态会让一个人永远只看到成功,而看不到失败。要善于排解压力和克服困难,善于沟通,不要轻言放弃,学会自我调节和思考。

最后、作为大学生还应该进行自我差异化塑造,彰显个人魅力。发展自己别人没有的竞争优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也不妄自菲薄。加强自我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观,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了,相信就算金融危机再继续恶化,我们也会足够乐观的,难道不是吗?机会总是钟情于有准备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机会,并把握住机会。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受益匪浅,在掌握调查方法的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在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此外无形中也增加了社会经验。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我们更加懂得了经验和知识急需积累,此外对大学生就业也更加有危机感了,我们奉劝大家一定要趁还在学校,多学点知识,并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走出社会做好准备。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即将到来的职场竞争这一没有硝烟的战场上都能占领自己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