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案 > 调研报告

行业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行业劳动保障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行业劳动保障调研报告

行业劳动保障调研报告1

一、本街道的劳动保障工作现状

粮道街地处武昌区的繁华地段,属典型的老城区。下设12个社区居委会,其中社会型居委会8个,家属型居委会4个。常住人口近5万人。全街现有登记的下岗失业人员3091人,办理再就业优惠证2977人。依靠社区平台,共开发社区就业岗位2157个,帮助1487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460名失业人员全部交由社区管理,初步实现了“就业工作进社区,社会保障入社区,城市低保在社区”的目标。在长期的劳动保障工作中,我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抓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实施三大工程。

一是窗口工程。针对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内容新、要求高、涉及对象特殊等实际情况,强化责任体系,落实工作目标,制定了劳动保障工作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和服务承诺,购置了电脑、通讯工具等办公设施,把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再就业优惠证》申领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申办、职业介绍等办理流程公布上墙,并设立政策法规宣传栏、公示栏,让群众及时了解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切实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场地到位、经费到位、工作到位、制度到位。

二是基础工程。我街组织12个社区劳动保障站的工作人员深入到每个楼栋,挨家挨户对辖区内居民的就业状况、培训就业愿望、经济状况以及低保情况等进行登记。做到了“六清”即下岗失业清、家庭状况清、社保关系清、就业意向清、安置去向清、培训技能清,并建档建卡,健全了各项基础台帐,纳入信息数据库统一储存,实行动态管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就业服务基础管理系统。三是信息工程。我们利用微机与区劳动力市场联系,定期收集空岗信息,再根据用工条件组织辖区内符合条件的人员应聘,对应聘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时掌握就业情况。

2、抓社区就业岗位开发,拓展社区就业渠道。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通过定期走访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机关,对社区治安、市场管理、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等管理性就业岗位和保安、保洁等公益性服务岗位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今年共新开发就业岗位575个。一是街道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利用打造“胭脂山衣坊”和加强城市管理增加协管员的契机,为困难群体提供就业岗位109个。二是立足社区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社区服务业,充实和发展社区家政服务站,指导民主路社区、小东门社区建立巾帼家政服务站、孤残儿童带养服务站,提供就业岗位227个。三是促进企事业单位、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力度,利用湖北美术学院后勤管理社会化之机,与承接其后勤服务的珠江物业公司积极联系,提供门卫、保洁员、保安员等就业岗位50个。四是鼓励和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3、抓社区就业援助,帮助特困群体再就业。

以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为重点,对特困的下岗失业人员开展“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的“五送”援助活动。对特困群体开展一对一的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印制服务卡三千余份,设立热线电话,为困难群体提供方便快捷服务。坚持开展困难群体“122”扶助行动,即对工作不挑不拣的困难群众实行1次登记,2次推荐,2个工作日内保证就业的承诺服务。组织开展了送岗位进社区活动,对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零距离服务,使用人单位和特困人员直接见面,相互选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有特殊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还积极开展了爱心救助活动。街道机关党支部与辖区内的3户特困家庭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在社区开办了“爱心超市”,为困难家庭提供生活帮助,为5名患重大疾病的下岗失业人员捐助资金万余元,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同时还为7户有特殊困难的下岗失业家庭建立了困难救助户档案,定期为特困家庭发放救助。

4、抓社区职业培训,增强实现再就业的能力。

针对辖区内有封闭性的小区,缺乏物业管理人员,我们就组织10名特困群体人员参加区培训中心物业管理培训。今年四月份我们根据特困群体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技能单一等情况,适时组织举办了家政服务培训班。七月份又根据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有项目、有资金,但苦于经营能力有限的情况,举办了SYB创业培训班。通过培训让特困群体从观念上发生了根本变化由“等、靠、要”被动接受就业转变为主动选择就业。今年就有232人参加了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其中有153人实现了就业。目前已开展创业培训90人,让一批有一定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成功地实现了创业,不仅解决了自身的就业问题,还新增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更多的困难群体再就业。实现了培训促创业,创业带就业的良性互动。

二、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在总结经验、发挥优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分析了在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现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观念亟待改变。要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就要使他们面对现实认清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在逆境中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适应社会需求。最好的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下岗失业人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拉不下面子,对再就业期望过高,对工种、工资待遇等所提要求也不切实际,还有些下岗失业人员有畏难情绪,消极等待思想严重,缺乏自信心。

2、可供整合的辖区资源有限。由于街道地域环境狭小,在社区和辖区范围内提供的就业信息和公益性岗位有限,待遇也比较低;其次,劳动力供求关系错位,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个内在原因。从下岗失业人员与市场的供求现状看,虽然总量供过于求,但在技术含量高的行业却供给不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一边是有人无事干,一边是有事无人干;一边是有事不愿做,一边是有事不会做。

3、劳动保障员的水平和能力跟不上发展趋势。随着形势的变化,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还不能摆脱上级下指标、领导派任务的传统习惯,穷于应付、事务缠身,超前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主意识都亟待加强和提高。

三、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对策及建议

再就业工作任重道远,街道要继续坚持以“面向社区、

灵活就业”为指导方针,由街道劳动保障服务所向各个社区的劳动保障服务站辐射,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办好,把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街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街道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落实政策,提高技能为重点,以劳动力市场网为平台,以创充分就业社区为契机,探索再就业的长效就业机制。为此需要增强三种意识,突出四个重点,强化五项措施。

一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三种意识。

1、增强社会意识。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连续3年召开全国性会议,对就业再就业工作进行部署。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将对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积极影响。

2、增强服务意识。要继续按“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就业服务“新三化”的要求,不断完善就业服务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做到耐心听取、细心询问、用心解答、精心办理、热心服务。3、增强市场意识。在市场经济时期,社会对劳动力的吸纳靠市场选择,要逐步树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再就业工作方针。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再就业机制,才是解决就业难问题的根本。

二要以点带面,突出四个工作重点。

1、发挥街道社区服务平台作用,完善工作机制,改善创业环境,增加就业岗位。全面推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确保“零就业家庭”中至少安置1名有就业愿望人员上岗就业。

2、探索建立信用社区、创业培训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形成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创业者带动就业的新格局。

3、加强街道社区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的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时传送到辖区居民,使下岗失业人员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高效的服务。

4、对困难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

就业援助和服务。用“五送”即“送服务、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温暖”来解决困难群体再就业的难题,向每一位援助对象发放一份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帮每一位已就业的大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为每一位急需就业的援助对象提供一套针对性援助服务。

三要提升工作要求,强化五项措施。

1、加强领导,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平台建设。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指出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因此进一步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工作平台的整体功能作用就显得愈加重要。

2、广泛深入开展政策宣传,为政策实施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在街道社区组织开展就业政策宣传活动,营造全社会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

3、科学地制定街道2009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目标到单位、责任到部门、任务到个人”三落实的工作机制,健全辖区用工单位、中介组织的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月工作例会制度,再就业工作季度情况通报制度和半年检查督办制度。

4、促进经济发展,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努力实现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大力发展街道经济和社区服务业,以新增就业岗位促进就业。

5、加强劳动保障工作队伍及素质建设。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必须强化业务培训,落实工作经费,提高工作质量。

行业劳动保障调研报告2

【摘要】围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致力民生改善、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取得良好的成绩,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社会保障 合同法

一、基本情况

(一)就业再就业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世界金融危机的不断影响,就业再就业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中,某市劳保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就业再就业水平的提高。

一是全面落实优惠政策。针对当前经济形式,某市制定出台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的一系列政策,阶段性降低了失业、医疗、生育三项社会保险的`缴费比例,对困难企业给予缓缴社会保险费、发放社保补贴、岗位开发补贴及培训补贴等优惠政策。

二是积极引导自主创业。成立创业指导中心,设立创业服务热线,建立创业展示室,成立专家志愿团。举办创业培训班,培训学员。突出抓好自主创业基地的建设,立足实际,建立自主创业基地,从地方税收到房租、水电费等实行全方位的减免政策,吸引广大创业者入驻创业。

三是大力加强职业培训。由市政府牵头建立培训联动机制,形成了劳动保障、教育、工会、农业、共青团等部门齐抓共管职业培训的良好局面。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工作,吸纳社会优质培训资源参与培训。

(二)社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近年来,某市始终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努力完善某市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基本能力。

一是新型农保制度全面实施。开始实施了以农民自主缴费为主体,政府适当补助为补充的新型农保制度今年,又对新型农保制度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提高了农民领取养老金的标准。同时,加大了新型农保制度的宣传力度,利用农民赶大集的机会发放书面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咨询。

二是城镇居民医保扎实推进。根据中央、省的精神,某市实施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这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了“三网”覆盖。目前新一轮投保正在扎实推进,实现了医疗保险政策上的全覆盖。

三是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在系统内部开展经常性的社保基金监管自查自纠活动,每年对所有的保险基金普遍进行至少一次内部审计。某市各项社保基金安全规范,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三)劳动用工秩序规范和谐

近年来,市政府结合多部劳动保障法律的实施,进一步强化执法,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积极做好用工秩序的规范。

一是充分发挥劳动仲裁作用。认真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推动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一步改进办案方式,规范办案程序,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处理中调解结案的比例。

二是全面推行用工登记制度。在全市全面推行劳动用工登记备案制度,以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为重点,依法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

三是强化处置重大案件能力。制定了《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处理应急预案》,建立了应对劳动保障重大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对一些苗头性问题,能够迅速反应,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特别是在重大突发案件中,市政府牵头、各部门积极配合,及时解决了出现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危机的持续影响使就业空间仍然较小,特别是部分基本职业技能素质较差的劳动者和就业困难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较大。同时,有活无人干的现象也十分突出。

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压力加大。经济形势的变化对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带来较大的影响,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数量居高不下,对某市社会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产生一定冲击。

三是部分企业存在劳动关系不和谐的现象。劳动争h和劳动保障违法举报案件数量有上升趋势,部分企业欠发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不稳定事件特别是群体性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

三、建议及对策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直接关系到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做好某市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进一步扩大就业,确保就业局势稳定。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采取更加有效的就业措施,确保就业局势稳定。一是要稳定现有的就业岗位,加强对企业裁员的监控,对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就业、弹性用工、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稳定就业岗位,保障职工不下岗、不失业。二是要进一步强化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培训,针对不同群体,大力开展各类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努力达到通过培训促进各类劳动力就业的目的。

(2)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要以新投产企业和新兴产业为重点,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监督等手段,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进一步强化县级政府在社会保险扩面工作中的作用,形成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的工作合力。

(3)全力以赴维护社会稳定。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效率和质量,继续加大执法监察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行为。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推动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创新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模式,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动态监控、有效监管。

(4)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通过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在全市形成一个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环境。同时加大正面典型的宣传,特别是用工规范、职工各项待遇能够落实、保险能够按时缴纳的企业,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为企业合理用工、依法用工创造良好的环境,树立某市对外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