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放假

栖霞春节习俗详细介绍

放假1.25W

 篇一:我们栖霞过大年的习俗

栖霞春节习俗详细介绍

我们栖霞过大年的习俗

隋建国

过年是春节的总称,一般指从小年(腊月二十三日,也可以说从腊八日)开始到正月十五直到二月二龙抬头为止。大体可以分为忙年、过年、拜年三部分。

过年特点用四个字概括,即新、红、亮、响。新(家里家外吃用穿戴,去旧换新,一切从新的开始!);红(门对、红灯、年画、窗花等,红彤彤,日子红火,满堂红!);亮(室内室外干净亮堂,灯火通明,前途光明!);响(鞭炮共鸣,响彻云霄,驱邪消灾,吉祥!)。忙年

置办物品、扫灰、做饽饽、做隔年饭、油炸货。常言道:“过了冬松一松,过了腊八不怕了”。旧时学堂只要过了冬,先生就快要回家过年了,对学生管教就松了。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人也要同东家结账回家置办年货同家人团聚了。到集市扯布大人孩子做新衣服这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过年夜换新衣服团聚拜年,再穷也要有件新衣裳表示去旧换新。进入腊月十五后,除购买吃穿外,务必要置办蜡烛香纸,祖谱陈旧了要“请”(买)新的,旧的待“五更”发纸时一同烧毁。“请”灶王爷,写或买门对、过门钱、香纸蜡烛、吊对(先人用马鞭子)等祭奠物品。小年上午打扫灰,清除一年的灰尘,晚上吃馉餷(方言,饺子)送灶王爷上天,将旧灶王爷取下,把新请的灶王爷上部印的灶王爷骑马的图案剪下放在面锣内再同旧的一起烧掉,送灶王爷上天堂回报人间一年的事宜,待大年初一早返回带来福音。小年后到过大年全属于好日子,婚嫁迎娶、换洗衣物被褥等,以全新的局面喜迎大年。二十五六蒸做饽饽,其中有十几个大枣饽饽和两个一公一母的盘着的大圣虫(也叫神虫。一个衔着铜钱,一个衔着大枣)上供祭祖用,另有桃饽饽、岁、猪头、各种神虫等。二十八九油炸货,一般有面鱼、白面玉米面地瓜合一的小鱼、麻花、豇豆糕、枣糕、包子等,备节日期间热着吃,直能吃到十五不用发面做干粮。另外旧时大多蒸做一大锅的“起溜”(玉米面与地瓜合一的发酵面),这些均成为隔年饭,寓意是隔年有饭吃。 过年

封门、贴窗花、换被褥,去旧换新。二十八九,庭院打扫干净后,封门,即贴春联。旧时家中穷,欠人家债的一般提前封门,封即封刹的意思,就是从封门开始一切经济往来暂告一段落。若封门后再登门讨债就有点不

礼貌了。灶王爷贴在锅灶上方,对联为“二十三日上天去,初一五更送福来”“上天言好事,下界带福音”等。门对有笸箩或簸箕盛着以示庄重,从外往里封,即先由街门封起,门上槛中间贴三、五、七个不等的过门钱,即过门就有钱,或叫光明钱,日子光明。窗顶上忌贴,否则穷闺女家。街门对面迎门处贴“出门见喜”。水缸贴“川流不息”、粮囤贴“五谷丰登”、畜圈等贴“六畜兴旺”等。还有贴窗花、窗旁和换新炕席及新被褥等。长辈去世,头一年家中不贴门对,就是不封门或在大门上贴上黄花笺纸,以示戴孝,第二年贴蓝色门对,第三年守孝期满,可换红门对。

请祖谱。一般在大年的头一天或年三十上午,祖谱挂在正堂或闲屋内正对着进间门,祖谱后边有条件的悬挂四到六幅字画条幅,无条件的新买一铺高粱桔编制的炕席钉在后墙上,不能光秃秃的干挂在墙上,若这样是表示下辈无衣裳穿,对祖宗不尊。供桌上摆放木制香炉一个、蜡台一对、香桶一对、花瓶一对(内插绿松柏,粘上苞米花,示意先人万古长青家族兴旺)、木制酒盅三个。家中守孝期间须用白蜡。供品一般有口中衔着红粉条的红公鸡(吉祥)一只、鱼一对(有余)、猪头及果品点心及吃酒用的各种菜等。供品及筷子等件数属单数,所有供品需放上芫荽(香菜)等绿色物品,否则神鬼不敢享用。所有供品禁忌梨,不能分离,五更吃馉餷及拌菜等不能吃蒜,否则家人离散。大年三十早晨一般都是便饭,中午较讲究,饭菜丰盛,家人团聚尽情享用。祖谱供桌两遍分别摆放两盆饭菜,谓之隔年饭菜,上面横七竖八的插上好些筷子,意思是有一些远在天国的人无家人供奉,自家的长辈把他们领回家过年,他们不能在正位子上,只有在桌子边上吃点。大年期间每次吃饭喝酒都要向门外“浇点”一下,有一些没主没业没有家要饭的鬼魂借此让他们喝一点浆水充饥。

包馉餷(方言饺子)、搭天地棚、栽谷、挂吊对、撒马草。下午,家中女人忙于包馉餷,一包三顿,晚上、五更、初一早晨。祭祖的馉餷馅要求是素的,猪肉、牛肉、鱼肉等皆可,禁忌用驴骡马等肉,若供奉了驴肉等管着下辈人的性格会是驴脾气,供了马肉管着下辈子脾气则酸溜溜的,不正派。五更发纸用的馉餷个头小,元宝形状。初一早馉餷包上钱、枣、豆腐、糖等,谁吃的钱多就预示着来年有钱花。吃了豆腐有福等。馉餷包好后放在篦子上由外圈向里摆放,表示把钱财围住不流失。每包好一个篦子就要用打好的烧钱纸放在上面压着,待后下锅。男人们先扫庭院,由里向外扫,扫地出门,除旧,除厄运,除旧换新。院子中和大门口撒上谷桔即马草,备神灵们的马食用。大门口横放一块大桃木棍,一是叫提门棍,据说既能拦住钱财不流失,又能辟邪。再则此棍叫拦马桩,供回家过年的神灵拴马用。用苇席等搭建天地棚,旧时为一个街或一个村为一个祭奠棚,五更家家户户端着圈盘带着供品香纸鞭炮等到天地棚发纸,叩头祈求上天保佑。谁家烧的纸钱越多越表示家中日子富裕;鞭炮越长越响并且不断头,

显示日子红火。如今均为一家一户在院中发纸祭奠。棚外除贴红对联外,棚内写: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君之神位。插吊对,大门旁、房檐、祖谱、灶王爷、天地鹏等都有。放鞭炮在门前粪堆上栽谷,用整捆谷桔在上面插一马鞭子(吊对),待初一早割,预示着来年好收成。

请神。带着马鞭子香纸等到祖坟请神,焚香纸后叩头,言道“奶奶爷爷们回家过年吧”。自此,正式过年开始。

请神回家后的夜间,禁忌大声说话、扫地(直到初二送神后方可扫地)、泼水、不动剪子、不呼叫名字、不让小孩子哭及摔跤、不打骂人等。除夕夜是鬼节,神灵到处有以免冲撞不吉利。要需针线缝补,要五更动,只要动了就是开戒,再动啥时皆可。关门要放关门爆仗,开门要放开门爆仗,以免与神鬼相撞。祭奠祖谱的房间一夜不能熄灯,预示着一年的亮堂。除夕夜,一切都力求吉利二字,即便家中病故了人,也不能哭泣声张,放在另屋照常放鞭炮过年,待初一后再料理后事。有句俗语说“大年五更死了驴不好也说好”。否则来年一切不顺当。

放开门爆仗。五更开门爆仗要选几个又响又脆快的小“干草骨节”鞭,即可在手中拿着放的。先在炕间(卧室)放,响了后家人们才能起身,再在灶间放,而后点灯开进间门和大门,过年开始。忌讳喊叫还没有起来的人,唯恐让神灵把魂魄领走。穿戴新衣新帽子,晚辈向长辈问好收压岁钱,大人们身上也要有钱财压腰。上供,祖谱供桌前两边摆放大枣饽饽,每边四个上方放上两个圣虫。面缸内放上小神虫、锅内锅链子上放面猪头(初一早女主人吃,好喂肥猪)、窗台放面岁及花卷等。点燃蜡烛上香敬酒。第一炷香最重要,最好是大料香,要求笔直布局合理,尤其是不能熄灭。这头炷香和点燃的蜡烛能预示来年的吉凶,认真护理绝不可以马虎。上香顺序为先上祖谱,而后再依次为天地(天地发纸为重点)、菩萨、灶王爷、财神、门神等。祖谱中亡灵名未过三年的不能上族谱,在祖谱的下方供一个牌位。若上有长辈及兄长健在的虽然过了三年也不能上祖谱,可在旁间设案祭奠,否则为不尊。此刻全家点亮所有的灯,照亮所有角落,预示着新的一年日子红火亮堂堂。不断香火直到正月十五,要一直香火不断,过了初二送神后,可每日三餐烧香及汤水“浇点”。

发纸。待馉餷熟后,发纸祭奠,这是上香后的又一重点。五更发纸的馉餷最好用芝麻桔烧,不仅火旺并且无烟不能熏烤了神灵。晚上、五更、早晨三顿馉餷下锅时,须留下三五个压着篦子并且仍然用纸钱压着(有剩余),所有剩下的全留在初三日早下锅吃。当捞馉餷出锅时先要捞出几碗上供的,每碗三个,要说净不净,回答是挣了,意思挣钱了。还有特把馉餷弄碎几个,口中言道“破财人安”。到天地棚前发纸祭天是过年的重头戏,供品丰盛,有的能奉献高一米多的大料香——真是烧了高香了。鸣鞭炮、敬酒、上香、叩拜??祈求上苍。同时在祖谱前烧纸钱,磕头祭奠。这就

是过年。发纸后,晚辈给长辈叩头,先在祖谱前磕三个头,后给健在的人磕头一个祝寿。全家人吃团圆饭守岁。

拜年

拜年。拜年是加深人与人之间友谊及化解恩怨的纽带与桥梁,是中国人的礼仪美德。拜年先近后远,先本族再亲朋好友。没出五福的要带着供品纸香到长辈家发纸磕头拜年。旧时拜年大人们身穿新长袍戴礼貌,领着打着纸糊的小灯笼的孩子,挨家挨户的叩头参拜。有句俗话说“大年五更借大褂谁家不用”。门户大的从半夜直拜到天亮。叩头从辈分大的开始叩头拜,一直到同辈长者。拜年直到过十五后,即使未上门拜的过年后头一次见面后都要相互问好,祈求惜福平安。平日里有过节相互不合的,五更天一登门叩拜,一切恩怨都迎刃而解了。五更女的一般不出门拜年,只拜自家的祖父伯父等。新媳妇则由小姑子带领对本家族参拜,借此本家择定请新媳妇的日子。出门,即外出拜年。俗话说:“初一初二拜姑姑,初三初四拜丈母”。父母看闺女待过了十五后,一般在十六或十八日。

割谷、迎灶王爷、迎喜神。五更拜年后,待天快亮了,要祭奠灶王爷迎接下界带来福音。放鞭炮割谷,喜迎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此刻要观看东方天色,若天空发黑则预示着新的一年好年头。若一夜天好无风,说明收吊对(马鞭),即收五谷好兆头。早饭要赶在天亮前,越早越好,说明新的一年都能早早吃饭。这一顿饭大多都抢着吃馉餷,尤其是小孩都想多吃几个钱,有钱花,老人则盼着吃到豆腐,老年有福。用馉餷、饽饽、包子等请狗、猫、鸡、猪等家畜,答谢一年对家庭的贡献。若狗先吃掉饽饽,就预示着今年收小麦。天亮后大人孩子走出家门按“灶母头”(灶王爷)上指的喜神方向,将自家的驴牛骡马等头上系上红布牵着朝喜神的方向迎喜神。中午家家要吃鱼,说吃了鱼和芋头,不仅日子有余还眼睛亮,脑子清醒聪明。正月十五前还有不同的节日,如管小孩日、管大人日、管果树日、庄稼会等,若那日天好则能收人(人旺)或收庄稼,人们还要放鞭炮。具体为:一鸡、二狗、三猫、四兔、五为打毛虫日(家家到山岚中放鞭炮打驱赶树上的毛虫,这日一般不到别人家出门,以免给人家带去毛虫,不吉利)、六庄稼会(放鞭炮庆贺)、七人日(管小人和中年人,早晨吃面汤,意思缠住孩子,好养活)、八庄稼会、九果木日(到果园及山岚祭奠、鸣鞭炮)、十蔬菜日、十一和十二及十六同为庄稼会、十七中年日、二十日大米日、二十二小麦日、二十七日老人日等。

送神。正月初二送神,指送外来的神灵鬼魂,自家的老人们待过了十五才走。傍晚将吊对拿下,晚饭吃馉餷祭奠。夜深人静后带着纸香吊对等供品和鞭炮到村外焚烧送神,口念叨“各方神灵年已过了,你们走好,望保佑我们全家平安幸福。”初三早打扫院子,撤祖谱供品,只留香炉等。迎

接女儿女婿回家,不能让他们见到祖子,甥不能踏着马草进姥爷的家门,否则不吉利。

正月十五送灯。次日同大年相同挂祖谱上供,做各式面灯。这天,家家户户用豆面做面灯。面灯上方有盛油的灯碗,用草杆缠上面花插上做灯芯,做好后放在锅中稍蒸一下使其不能变型,最后浇上蜡油。种类有:祖谱供桌上的一对大一点的龙凤灯、荷花灯、灯碗边沿捏有节的十二月灯(点燃后看其灯芯呈现的灰粒多少判断各月的收成)、用盘子盛着放在水缸中飘浮的一对金鱼灯(豫示着家中日子川流不息红火)、面缸中的神虫灯(粮食有余)、猪灯(家禽兴旺)、狗灯(看门)、鸡灯(吃虫子)、看场佬灯、窗台花灯等等。民间传说,正月十五的灯光,是吉祥之光,能驱妖辟邪祛百病。所以人们往往端着灯相会照照面孔,还要照一照屋内外的各个角落。这一夜讲究的一点就是晚上要亮,要用面灯把全家每一个角落都要照遍,表示一年的亮,日子红火顺当。另这一日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带上面灯到祖坟上为前人送灯祭奠,传说是用灯照着捉虱子。采用豆面为原料,一是黄色,表示金灯,二是面料硬,便利制作。家中当年去世的人用白面做,即银灯,头一天送灯,示“戴孝”。到祖坟送的灯双人两个灯芯、单人为一个灯芯。其中十二月灯中的二月灯不点,留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再点。

二月二打灰屯。早晨天不亮用过年燃烧的纸香灰及草木灰在院子中和大门口画多个灰圈圈——打灰囤。画上梯子,中间放上五谷杂粮。饭后让家中的鸡鸭吃,看其它们先吃什么就说明当年收成什么。中午吃面圣虫,龙抬头,晚上点燃二月二面灯。再者家人都要赶在二月二前剃头。

过年结束。

篇二:年味浓郁民俗年 烟台过年风俗一览

年味浓郁民俗年 烟台过年风俗一览“廿三,辞灶天;廿四,拉大字;廿五,做豆腐;廿六,割年肉;廿七,宰公鸡;廿八,把面发;廿九,全都有;三十下黑儿满街走。”这是烟台过年期间有名的年俗顺口溜。那除此之外,在烟台过年还有哪些风俗习惯呢?日前,本报记者与烟台的民俗专家,中国民俗协会会员、山东省民俗协会理事、秘书长,原烟台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吕伟达畅谈烟台过年的风俗。忙年(腊月廿三——大年三十日落之前)

忙年是过年时经常听到的词儿,在烟台大部分的农村地区,一过腊八节就开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齐动手的忙年是开始于腊月廿三。乱岁(腊月初八—年三十之前)

旧时烟台有个说法,每到腊八之后,人间的神仙都会上天过年,此时没有神仙查看的人间,有些事平时不能做的这个时候就可以做了。古时结婚彩礼需要准备的相当丰厚而结婚的过程又非常繁琐,所以一些贫困家庭就会选在这个时候给子女举办婚礼,以期少给些彩礼又能迅速地把婚礼办完,还不会被神仙指责。这种在腊月里举办简单婚礼的做法,人们统称为“乱岁”。虽然现在已经不再迷信“乱岁”的说法,但是烟台传统上选择在腊月结婚的人家还是非常多,其原因大多是将新媳妇娶回家能开开心心过个团圆年。

蒸饽饽(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据《清稗类钞·饮食类》记载:“饽饽,饼饵之属,北人读如波波。”老辈人取“波波”之谐音,便有了现在的“饽饽”之称,而蒸饽饽,更有“蒸蒸日上”之意,而蒸饽饽也就成了忙年的重头戏。在这短短的7天时间里,主妇们会把整个正月要吃的饽饽、发糕、包子等做好以备春节期间食用。至今,这种蒸饽饽的习俗还在烟台的农村地区盛行。城市里因条件所致,虽不如农村一样蒸饽饽,但是忙年的时候也都会去买一些于春节期间食用。

过年蒸的饽饽一般有大枣饽饽和花饽饽,每一样都有一个说法,大都取喜庆吉祥的寓意。大枣饽饽,寓意来年小日子蒸蒸日上,早发大财;莲子,寓意多子多孙,子孙满堂;神虫,放在面缸里,寓意富贵有余,饽饽永远也吃不完;元宝,是供财神的,寓意来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囤,是除夕之夜供天地的,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祭灶王(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腊月廿三既是小年夜,又是祭祀灶王的日子,这一天可以说是忙年期间最重要的节日。

传说,灶王爷本姓张,娶了个妻子叫丁香。张郎吃喝嫖赌,休了妻子,变为穷光蛋,沿街乞讨。一天,要到丁香家,丁香看他可怜,盛了一碗面汤给他。张郎难为情,一头钻进灶膛里。玉皇大帝认为张郎知错改正,便封他为灶王爷,管各家各户德行、言行,每年腊月廿四骑马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情况。张郎品行不好,当官也不好好当,暗记各家各户小账,向玉皇打“小报告”。老百姓怕其乱说,便祭灶时用“大葱拌豆腐”表明家中“一清二白”,糊弄他;怕他乱说,弄糖封嘴;敬酒,让他吃得烂醉。“祭灶”一说也流传开来。

贴年画(腊月廿三—腊月廿九)

烟台人贴年画不似杨柳青、杨家埠等地年画的`喜庆和丰富,其内容非常单一,主角只有两个,一是灶王爷,二是财神爷。至今在烟台福山等地的农村中,还可以看到祖辈留下来的制作灶王爷和财神爷年画的模具。吕伟达分析说,这种年画的形成原因跟古代烟台地区的社会环境分不开。对于灶王爷的遵从除了传统的说法之外,还因为“鲁菜之乡”对于灶王的格外尊敬;而财神爷则是因为古代烟台地处齐国,齐国人爱好商业,烟台的莱州、龙口等地也是鲁商的发源地之一,推崇财神爷也无可厚非。

挂书画(腊月廿八)

虽然古时烟台当地商业较发达,但是古时“士农工商”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以崇文尚儒的烟台人在每到腊月廿八这一天,就会把家往书香门第的方向装扮。无论是商贾大儒还是平头百姓,在这一天一定要把家里珍藏的书画拿出来挂在正厅,以显示自家的文化修养。至今在烟台当地还有“春节不挂书和画,不是烟台旧人家”的说法。

赏春联(年三十午后)

在旧时,烟台的福山、芝罘等地每当大年三十这天下午,村里就会自发地组成“春联赏评团”,挨家挨户品评春联。其品评的内容涉及书法、内容、对仗等各个方面。吕伟达告诉记者,在他小的时候还看见过,村里有人因“赏评团”的评价过低,当场换春联的情况。这种带有很强文化韵味的年俗活动,也是烟台尊儒的重要表现,但因社会发展等各种原因,这种习俗在烟台几乎绝迹。过年(大年三十日落之后——初三)

这段日子是过年最重要的日子,全家的吃穿用也非常讲究,有些事情就连细节也不放过。比如说,旧时烟台三十晚上煮饺子用的柴火必须是芝麻秆,这一是因为它烧起来有鞭炮的响声预示着过年了,二是有节节高的美好寓意。除夕时不开门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孙都会把财神爷和老祖宗请回家里过春节,俗称“请神祖”,当神祖回家之后这过年就正式开始了。旧时烟台在请回神祖之后

除要紧闭大门外还要在门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财神爷离开家把财气带走。一般情况下,新年的大门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会打开。

包饺子有规矩

平时包饺子爱吃啥馅是啥馅,可是过年的饺子可不行。旧时烟台一般是在下午四五点钟太阳落山之后,关上大门才开始包饺子,而且饺子馅大有文章。三十晚上的饺子必须是素馅的,初一早晨的才可以吃荤馅的,不过供奉神祖的无论何时都是素馅的。吕伟达说,素馅的饺子都以蔬菜、豆腐等为主,取发财、有福之意。

拜年时规矩多

拜年是过年时非常重要的习俗,除有恭贺新年的意味之外,古人还曾借拜年以消除隔阂和矛盾。旧时在龙口、招远等地有夜间拜年的传统,但仅限自己家庭内部,其原因也是为了防止财气跑到别家。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正在慢慢改变,有的县市区已经完全取消了夜间拜年的风俗,而有的县市区则会在夜间把五服以内的亲戚全部拜完,乡党、邻居则在天亮之后再拜。总之,在烟台拜年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为宗旨的。

走亲戚有讲究

走亲戚在烟台通常称为“出门儿”,春节出门儿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元宵节结束。旧时烟台对出门儿的顺序也有很严格的规定,通常以母亲方面的亲戚为尊。舅舅虽然辈分不高,但是舅舅却代表了母亲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门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

现在烟台大部分地区还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说法,而这句顺口溜主要是对女婿而言。传统上,新女婿是初三到老丈人家拜年,而结婚多年的女儿、女婿则要等到初六、初九才可以去老丈人家。

正月初四则是到姥姥这一边较远的亲戚家拜年;而姑姑家则是初五或者初

七。初十则是亲家之间的走门子。

闹年(正月初三——正月十五)

闹年是过年期间欢歌笑语最多的日子,相对忙年的忙碌,过年的众多规矩,闹年就轻松自在许多。各式各样代表新年吉祥如意的节日也大都凑在这段时间。生日会

闹年期间,在旧时烟台有许多“神”的生日就聚集在这个时候。比如说初五是财神爷的生日;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现在烟台,正月逢七过“人日”,即初

七、十七、廿七分别是少年、中年和老年人的生日,至于原因则不可考证了。现

在烟台在过“人日”的时候,主要食用面条,意思是用面条拴住人,不要被阎王勾走,希望达到健康长寿的愿望。

庙会

闹年期间烟台各县市区都有规模宏大的庙会,但是影响最深远的是毓璜顶庙会和蓬莱阁庙会。

毓璜顶庙会(正月初九)道教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于是老百姓每年初九便自发来到玉皇庙进行祭祀、朝拜,后来逐渐增加了商品买卖、戏剧杂耍等活动,形成了毓璜顶庙会。

蓬莱阁庙会(正月十六)传说,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生日,蓬莱沿海地区有正月十六请海神娘娘巡游,祈保渔民平安的活动。后来活动内容逐渐丰富,逐渐形成了蓬莱阁庙会,沿袭至今已有900多年。

祭海神

烟台除栖霞市外,其余县市区均临海,所以在过年的风俗习惯上,还有明显的海陆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节日上,就是烟台每年正月十三还有一个祭祀海神的活动,表现北部沿海则是“渔灯节”,南部则是“祭海”。这个节日对于以海为生的渔民来说非常重要。

渔灯节(正月十三)

在烟台过渔灯节的地方主要在开发区山后初旺、芦洋、八角等渔村。节日当天,渔民从各自家里抬着祭品,打着彩旗,一路放着鞭炮,先到龙王庙或海神娘娘庙送灯、祭神,再到渔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边放灯进行祈福。祭海神(正月十三)

该节主要流行于海阳当地。据传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海龙王的生日,渔民们为了祈求海龙王保佑人船平安,满载而归,就会拿着饽饽、猪头等祭品,到海边或龙王庙前祭祀,以求一帆风顺,年年有余。

花灯会(正月十三—正月十五)

每到春节大街小巷都挂起了大红的西瓜灯,可是在旧时烟台过年却从不挂此灯。吕伟达说,旧时烟台受北京的影响较大,很多风俗习惯都与旗人相似。旗人过年挂的是宫灯,烟台也挂宫灯,挂宫灯在旧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花灯会在烟台流传最久远的是莱阳,莱阳豆面灯碗从元宵节花灯、烟火的习俗演变而来,正月十五进行。灯碗最早被做成十二月灯,用来占卜来年十二月的旱、涝情况。

标签:栖霞 春节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