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旅游 > 国内旅游

河西走廊自助游全攻略(很赞很实用)

河西走廊,中国历史最厚重的地方之一,也是自驾中国值得一去再去的顶级探索旅行地。一粒尘一个故事,一条路一部史诗。河西走廊是真正的时空隧道,驾行其间,两千年前那些金戈铁马,回肠荡气的历史故事,将随着脚步的行进次第上演。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河西走廊旅游攻略哦!

河西走廊自助游全攻略(很赞很实用)

古道的由来

河西走廊又称甘肃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东西长约1000公里,主要城市有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它自古就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汉唐时的“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条黄金通道,不仅是昔日的古战场,也是甘肃著名的粮仓

河西走廊的南边为海拔四、五千米的祁连山脉。其由一系列北西走向的高山和谷地组成,西宽东窄,由柴达木盆地至酒泉之间为最宽,约300公里。祁连山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最高峰疏勒南山团结1峰海拔为6305米,这基本上接近了青藏高原大多数山峰的高度。祁连山北侧和南侧分别以大起大落的明显断裂由高山一下降至平原,北坡与河西走廊的相对高度在2000米以上,而南坡与柴达木盆地间仅1000多米。在祁连山4500米以上的高山上,有着丰厚的永久积雪和史前冰川覆盖,这些积雪和冰川在每年特定的季节融化,为这一地区大量的绿洲和耕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北侧则为龙首山——合黎山——马鬃山(北山),绝大多数山峰海拔在2000-2500米之间,个别高峰达到了3600米。这里山地地形起伏,逐渐趋于平缓,可以算准平原。河西走廊介于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的狭长平地,因其位于黄河以西,故得名。

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匈奴人游牧的地方。通西域有功的汉武帝使者张骞第一次西去是在公元前139年,他就在这里被匈奴截住,软禁了十年,娶妻生子。他壮志未酬誓不休,终于逃离西去,完成了使命,但在归中原途中,又在这一带被匈奴截留,一年多后,才回到长安,可见,通西域必须经过河西走廊。

张骞第二次去西域在公元前119年,这次行走比较顺利。因为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两次鏖战河西走廊,将匈奴驱赶出去,咽喉之道得以畅通无阻。

虽然书读得不多,但是我对史书中频繁提到的河西走廊神往已久。

也不知概念正确与否,初初了解后,自行将其按照两种角度来定义:东起乌鞘岭,西至葱岭,被马鬃山和祁连山所夹的狭长地带即为地理角度的河西走廊;从武威(凉州)至敦煌(沙州),所经的张掖(甘州)、酒泉(肃州)、嘉峪关、玉门、瓜州(安西)这些沿线城镇所辖范围,即为行政角度的河西走廊。祁连雪山下,霍去病携大军攻打匈奴的壮阔场面无法得见;丝绸古道上,承载商业繁荣的悠悠驼铃与佛教东传的佛号梵音已无所闻;戈壁大漠畔,腥风血雨里更迭的政权记忆早已无影无踪。如今再穿过河西走廊,只留下一处处深藏山中残破的石窟、一座座静坐一隅苍凉的城市、一方方横亘荒漠孤独的遗址,在向过客昭示着过往两千多年来的岁月。

这次,有幸抽出时间,东从兰州出发,西至敦煌,一路饱览西北大开大阖的壮美盛景,将书中早已发生过的第四维历史故事,与眼前的第三维存留一一对号入座,或失望或惊喜或喟叹之后,这一段古咽喉要道,便在史书的与现实的交错下,逐渐清晰了轮廓……

概念说明

此路线经过的城市中,兰州为省会城市,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为地级市,而敦煌市为县级市,划归酒泉市管辖,在路线安排上独立为一处城市。

所以,本攻略中所提到的“酒泉”仅指酒泉市,“敦煌”仅指县级市敦煌,而不像网上很多攻略中将敦煌的景点也放到酒泉所属中。

兰州·印象速写

——热辣劲道的大西北符号

中学的地理课上对兰州有过初步的印象——黄河穿城而过,拉面最是给力。

严格说来,兰州并不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然而斗转星移的今天,因其是甘肃省省会、西北区域中心城市,甚多驴友将这里作为了出发地,甚至乘车走在市内的大道上,都能看到旅游宣传语广告——“中国西北游,出发在兰州”。

坐上公交车,总算体会了何谓兰州“两山夹一河”——由于南北两侧的白塔山、皋兰山如今越来越成为兰州这个正在发育中城市捉襟见肘的衣服,显得逼仄而尴尬,无法像中原城市那样“摊大饼”式扩张,所以,行走在兰州,很大一个感觉就是“长”。曾经“金城”的得名典故众说纷纭,无论是否真的挖出过金子,还是城池固若金汤,如今都已不可见,唯一呼应这个名字的便是黄河中那奔吼不息中泛出的颜色。

来到兰州,什么都能不提,就是拉面不能不说!这是兰州人最为自豪的——“拉面只有在兰州吃到的才是最正宗的,其他地方即使味道模仿得再像也不行,只有兰州的水和海拔,才能煮出最完美的兰州牛肉面……”在去兰州的火车上,某个老兰州可能就会拍着胸脯这样对你说。作为兰州人最不可或缺的早餐,一千个兰州人心中便有一千家拉面馆子,然而,有几点却是所有兰州人都认同的,那就是:第一,正宗的兰州拉面,那招牌绝对不叫“兰州拉面”,而是“兰州牛肉面”;第二,人最多的馆子,那味道绝对差不了。来到兰州,起个大早,奔着人多的馆子而去,热气蒸腾的取面窗口不断有人对厨子嘱咐着“毛细”、“二细”,面一出锅,葱花和香菜被厨子从大盆里一把抓起扔进碗里,大海勺紧接着舀起香喷喷的红油辣子就照着碗里泼了进去,顿时整碗面红绿相间,分外刺激视觉。西北人吃面是一绝,往往你刚端着一碗面和一小碟牛肉坐定,刚在你队伍前边拿走面的那位便已经“稀哩呼噜”地将整碗面送到了肚子里,不用惊讶,淡定地合上下巴享受你碗里的面吧,这在兰州是最常见的场景了。

兰州人无疑才是这里真正的灵魂,他们会在夜晚对修造得姹紫嫣红的黄河风情线视而不见而将精力投注到集体跳舞上,但是劝告初来此地的人“没欣赏到黄河夜景就不算来过兰州”;也经常在街边烧烤馆子里面对已经高朋满座的状况时喊一嗓子“老板!搬个桌子我们坐外面吃!”,等到冒着兹兹油花的肉串上来时毫不含糊地几口干掉一大串,然后饮一大口酸酸的杏皮茶降降热气……豪爽、热情,可能是面对兰州时你所能想到的出现率最高的词。无论是名震华夏的兰州大学,还是梵音亘古的宗教景点,恐怕在此时,都不如这简单的生活片段,让你觉得一个城市,在跨越了千百年时光的剪影后,依然是如此鲜活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