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论文写作

浅谈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特殊性及调适建议

摘要:研究生逆反心理与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存在联系但也有显著不同,他们还存在延续性、隐秘性的特点,因此顽固性更强也更具危害性。在调适研究生逆反心理时,要注重突出其特殊性,不断开展相关领域理论和实践研究,建设好完备的软硬件条件,在导师参与下完善研究生心理支持调适体系。

浅谈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特殊性及调适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 特殊性 逆反心理

二十世纪中后期美国学者布罗姆提出了“心理阻抗”,在国内外学者不同角度几十年的积极探索下,如今由“心理阻抗理论”直接影响发展而来的逆反心理研究已经成为了心理学学科、教育学学科以及医学学科普遍研究的对象。逆反心理是与青年人青春期息息相关的,其产生的内部原因是青年人的生理上的“成人感”与实际认知、情感、情绪和行为的“半成人状态”之间的矛盾。研究生做为 社会的精英群体,一直被认为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修养,然而,研究生承载着国家、社会和家庭很高的期望,压力源多, 压力大。在一项调查中显示65.3%的研究生反映己心理压力较大,37.1%的同学反映心理压力很大,而其中6.2%的同学心理状况几近崩溃,这表明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堪忧。招生数据显示,目前大多数研究生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攻读研究生学位,多是80或90后,大多数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在这个年龄段,他们生理各项指标已成人,但心理发展水平却参差不齐。因没有过多的生活经验,在不成熟的认知状态下,处在外部环境干扰之下,他们仍就会产生逆反心理。

一、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及成因

研究生逆反心理除了具备一般逆反心理共有的真实性、主观性、稳定性、对抗性、盲目性及变化性等特点外,受特殊的认知及心理状态影响,他们还有着其特殊性。

(1)延续性

这种延续性从本质上是一种稳定性。在逆反心理的概念性研究中,普遍性被视为其一大特征,这个特征主要是指,在一般情况下,逆反心理是不会主动消失且会持续较长时间。研究生逆反心理是受这种顽固的稳定性影响的,他们在原有逆反心理并没有消除的情况下进入了研究生生活和学习状态,逆反心理仍然发挥着影响,这种延续性是迥异于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其前后的连贯性是逆反心理水平高及逆反心理调适工作不到位的'体现。

(2)隐秘性

一般情况下,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会有强烈的认知上、情绪上、行为上的反应,一般会表现出带有抵抗、抵触性质的情绪,如不信任情绪、反感情绪、对抗情绪;在行为上也表现明显。这些强烈的反应是受青春期学生生理、心理发展不平衡导致的。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由于心理较为成熟且具备了较好的控制情绪与行为的能力,他们会有效的隐藏逆反心理带来的各种反应,因此在逆反阶段较少出现明显的征兆,有着较强的隐秘性。研究生逆反心理的隐秘性为我们发现和调适其逆反心理带来了实际的困难。

(3)顽固性

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受可变性影响,它并不是绝对的稳定性,逆反心理可以一定情况下可以通过因势利导的疏导。青春期学生认知能力的不足、情绪调节能力的欠缺为教育工作者理疏导逆反心提供了良好的突破口,学生不稳定的特点也成为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的机遇,因此,青春期学生逆反心理在调适时可选方案较多,也比较容易实现。而处于稳定认知状态的研究生,他们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思维,在这种状态下,教育工作者常规的疏导方式可能不会起到作用。认知稳定状态下的逆反心理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逆反心理的变体,不论其逆反程度如何,总的来说它的稳定性延续性特征以及隐秘性特征意味着干预起来会面对很大困难。

(4)危害性

研究生逆反心理的危害性主要源自于其难以消除的顽固性以及研究生所处的特殊社会生活状态。逆反心理对研究生自身成长中的多个方面有实质性的危害,对其价值观念形成、健康人格的完善以及就业等诸多方面存在危害,且会影响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此外,研究生是我国重要的高层次人才储备,不少研究生毕业后将进入科研院校、国有企业等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如果他们对社会、对学校教育等的逆反心理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就会把逆反心理的危害带入新的环境之中,甚至,在新的环境中他们的逆反心理会继续发酵,产生更多的破坏。因此,相对于尚在读书的青春期学生的逆反心理而言,研究生逆反具有显著的延续性和危害性。

二、消除研究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研究生逆反心理因其独特的延续性、隐秘性等特性,其更顽固、对个人及社会的危害性也更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研究生管理工作者来说,也成为一个惩待解决的问题。

(1)开展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前针对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研究并不多见,学术界往往将所有学生一概而论缺乏针对性,忽略了研究生逆反心理的独特性,因此较少有全面系统研究研究生逆反心理产生原因、产生机制、研究生逆反心理表现及全面调适的对策的学术成果。在相关资料上并不富足,也缺乏相应的案例分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心理咨询师以及研究生管理工作者带来了不少麻烦。因此,应该加大对研究生逆反心理的实证研究,利用专业的心理测量软件和编制科学的调查问卷,深入到研究生的各个层面,利用课堂、座谈等各种形式开展研究,从理论和实践科学分析出发,争取完善相关学术资料的整合,得到最真实可靠的实际数据和各类案例,为逆反心理调适工作奠定学术基础。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将导师纳入到研究生逆反心理调适体系中

研究生教育一般实行的是导师负责制。“师者,传逆授业解惑也”,导师对研究生学业、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研究生逆反心理有其隐秘性,管理人员或任课教师一般很难及时发现并对之进行调适。在这样情况下,研究生导师做为与研究生关系最为密切的人容易介入到学生逆反心理的调适体系中。一般情况下,导师通过言传身教,以其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作风以及高尚人格修养对研究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样要比直接做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的多。可以说,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在学业上生活上能够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沟通交流多、关系融洽,所指导的研究生学业发展会相对顺利,其心理状态也会相对平稳,而且对学校和社会认同度较高,逆反情绪发生较少。反之若师生关系紧张,研究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有研究机构调研结果显示,在117名被调查者每次与导师单独交流的时间都少于1小时。调查中有88名研究生认为与导师单独交流时间过少.其中有1/2认为导师公务较多.有1/4认为导师所带学生过多,1 /4认为导师的项目、课题过多。有近半的研究生认为与导师交流的时间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