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热】读童年有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童年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读童年有感

读童年有感1

读了《童年》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高尔基童年的悲惨。他既没得到父亲的关爱,也没得到家庭的温馨。六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同事由于家庭条件不好,他外祖父的脾气非常暴躁,而且两个舅舅又是贪婪自私的人,这使他的童年的生活一点都不愉快!

虽然家人很多,但是在家里,只觉得自己是孤零零一个人,家里充满了杀气,令他窒息,过着光怪陆离的生活。只有从他的外祖母才能得到到爱,让他才有了家的感觉!

外祖母对她很好,每当外祖父打他时,都是外租母解围,安慰她给他讲故事!

后来最爱他的外祖母也死了,外祖母死后没几天,外祖父就把高尔基赶出家门,自己一个人独自生活,那时他11岁!

我今年也是11岁,但是在家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有老师们的惴惴教导。我的童年和高尔基相比,我实在是太幸福了!我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不能光去享受,如果这样生活,那么这个人的一生一点意义都没有!我要向高尔基学习,学习他坚韧不拔的精神,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个有理想的人!

读童年有感2

每个人都有自己值得回亿、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八年级读后感:读《童年》后的感想。对于我来说童年一定会是我最最快乐的一段时光。也是我最最宝贵的一段收藏。而高尔基写的《一童年》却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我的童年是那么的快乐。

有一天,妈妈向别人借来一本高尔基写的《童年》。让我好好地看,并深刻的体会一下。我读完了《童年》,感受到了作者儿时的悲惨情景:作者三岁时,父亲病故,所以自己的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读后感《八年级读后感:读《童年》后的感想》。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而又专横的小业主,残酷剥削雇工,放高利货,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破产以至于贫困潦倒。可怜的母亲改嫁以后病死,11岁的主人公被外公残忍地赶出了家门,到社会上自谋生路……

而我却……让我来讲讲吧。

有一次放学回家,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上,想让爸爸给我买粘粘纸,可爸爸怎么也不答应,我很生气,就用脚用力踢车轮,结果我把脚踢疼了,便哇哇地哭了起来,谁说都没用。《童年》让我更加珍惜和懂得时间的宝贵。

读童年有感3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己童年经历创作的自传体小说。它揭露了俄国沙皇时期的黑暗、残暴和非人的生活,既抨击了黑暗,也展示了光明。高尔基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肉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但是他没有放弃生活,而是坚强地从阴霾中走了出来。

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小名阿廖沙。他幼时丧父,自小就跟着外祖母和母亲来到外祖父家。与其说是家,不如说是人间地狱。

外祖父掌管着家中的一切,他视财如命,性格也是十分的古怪、暴躁。两个舅舅也是十分的自私、粗野。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常常因为财产而大打出手;外祖父鞭打阿廖沙,竟把他打得失去了知觉;他的两个舅舅让工人“小茨冈”去抬沉重的十字架,活活地把工人压死……一件件丑事,一桩桩暴行,一幕幕惨剧,真是令人目不忍睹。这都给阿廖沙的童年留下了阴影。

几年之后,阿廖沙离开了外祖父家,独自一人踏上社会。他到许多地方打过杂,这些时间里他饱受欺辱,可都坚强地熬了过去。因为他一直被自己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

而现在的我们,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愁吃不愁穿。我不禁曾想:要是我们现在的孩子生活环境和俄国沙皇时期差不多,会怎么样呢?岂不是认为这不是人生活的地方?

温室的花朵,到野外如何茁壮成长?时代在更新,科技在进步,可现在的孩子却是越来越娇弱。苏联著名小说家屠格涅夫说过:“想要得到幸福,首先要学会吃苦。”为历经风雨怎能见彩虹?美好的生活必须有所付出,才会长久;有所争取,才会获得。就像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涯,首先就要学会吃苦。现在地努力学习,就是为了今后的知识储备打下扎实的根基。好比是我们想要学会跑步,首先要学会站立、走路是同一个道理。

高尔基,这一个奇迹的名字,将永远铭记在我的心中。

读童年有感4

阿廖沙的父亲是一个木匠,他在三岁时失去了父亲,和母亲寄居在外祖父的小染坊里,母亲因受不了这一个充满血腥的家庭,抛下了阿廖沙,一个人离开了。阿廖沙生活在这一个可怕的家庭里,过早的明白了人世间的痛苦和是非,同样让他有了正义感和同情心,疾恶如仇,对压迫者充满了憎恶,对被压迫者充满了同情,有了明锐的感知力和观察力。外祖父就是一个压迫者的典型,是邪恶的代表。他常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还暗地里放,甚至怂恿帮工去偷动西。还有两个舅舅成天在为分家而争吵不休,大打出手,就连孩子们也积极的参与了进来。使阿廖沙天天生活在水深火热的世界里,但这里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着黑暗的心灵,相反的还有许许多多的善良人物,如慈祥的外祖母,聪明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就如高尔基后来所说的“在她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他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看了阿廖沙的童年生活之后,我常常不仅的想:阿廖沙的生活这么的痛苦,在那么血腥的生活之下还保持着如此正直的心真让我感动!如果那时社会上每个人都多一点爱心的话就不会有阿廖沙那么困苦的人了,也就不会有那么悲惨的《童年》了!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习那外祖母的慈祥善良,去憎恶外祖父的恶毒。对每一个人都谦让一点的话,那么世界将是无限的美好了!

读童年有感5

我轻轻合上书本的最后一页,抬头望向窗外。一片阴郁,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样沉重。我再次品读完了高尔基先生的著作《童年》,已经是第二次阅读了,心却依然是这样酸楚疼痛。

这本书记叙了主人公阿廖沙童年时候的悲惨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俄国下级阶层人民生活的黑暗。阿廖沙自小丧父,跟随母亲和外祖母到外祖父家生活。外祖父家的生活黑暗残暴,家人在这里勾心斗角,若一不小心还会被毒打一顿。阿廖沙是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面一天天长大成人的。困境与打压让阿廖沙迎难而上,成为一个正义善良的人。在这里,他与外祖母相依为命。在黑暗中,他寻找着自己的信念,找到自己生活的方向,一步一步迈进。后来,他不幸地被外祖父赶出家门,失去了归宿,他开始走向更加险恶多端的人间……

真是个让人阅读千百遍也不会觉得厌倦的故事,真是种让人品味千百遍也不会幻化的悲壮。也许这就叫做经典,经典总是让人们过目难忘,经典也总是让人们百读不厌。阿廖沙是个悲惨的孩子,他的身上有种看不见的光环,紧紧束缚着他,让他动弹不得。这种光环的名字叫做命运。他的命运如此悲惨,他的命运把他的自由都给禁锢,他经历的一次又一次牵绊皆是由于他被命运捆绑。

我本来觉得阿廖沙是个值得可怜与同情的孩子,但是看到后来,阿廖沙斩钉截铁地说:“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我忽然觉得他是如此坚强。我意识到,阿廖沙是强大的,比我们任何一个孩子都要强大的。他的尊严,他的坚守,他的不屈,他的每一个举手投足,都在证明他的顽强。而这些,并不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他的命运固然悲惨,可是他经得起风吹雨打,又是那么值得钦佩的。

怀着各种各样的情感读到全书的末节时,当看到阿廖沙被外祖父赶出家门时,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却好似突然落地。也许是为阿廖沙能逃离虎口感到庆幸。他可以出去寻找自己的生活,他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再也不用寄人篱下,再也不用任人宰割。也许外面的社会是更加黑暗险恶,但是我相信阿廖沙敢于去闯荡,以一个人最基本的尊严活着,然后逐步强大起来。读完最后一句话,我似乎看到了阿廖沙从地上奋力站起来,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走向那未知的世界,所经历过的所有不幸,恍若前世,再也不会施加到他的身上。

我忽然想到了我们这些不食人间烟火孩子们。不曾经历过磨难,遇见困难时不知所措,风浪过去后当做是过眼云烟。想到这些,我不由得轻轻叹了一口气,若世界已经轮到我们这一代来做主宰了,会是多么惨不忍睹?每天锦衣玉食过生活,想想,也许只能满足孩子们物质上的需求,但是精神上,却永远只能停留在那懵懂无知的孩童年代了。

抬头看向天空,乌云化成滔滔天水,如瓢盆倾泻了。重读《童年》,仍然是如此催人泪下的经典。我看着窗外飘飘洒洒的雨丝,心中暗暗为阿廖沙祈祷:

“让所有的不幸都化作纷扬大雨过去吧。”

读童年有感6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是多么美好,但是前苏联著名文学家高乐基的童年却是非常的悲惨。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辽沙。彼什科夫在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在那里,到处都是争吵、打架,但只有外祖母时时刻刻地关注着他,阿辽沙十一岁那年,母亲又去世了,外祖父也破了产,便走上社会,独立谋生。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辽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辽沙的爱,给予了阿辽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助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童年有感7

高尔基的《童年》让我印象深刻。刚翻开这本书,我就被这本书给吸引了,我便一口气读完了它。《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的童年生活深深地打动了我:他四岁就失去了父亲,跟随着痛哭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搬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到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保护着他。在外祖父家,他认识了很多亲戚,这其中包括两个自私、贪得无厌的、为了分家不顾一切的米哈伊洛舅舅和雅科夫舅舅,还有两个都叫萨拉的表哥。

在挨到外祖父的毒打的时候,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伊凡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会被抽得红肿,但强壮的他,后来却在帮二舅雅科夫抬十字架时给活活压死了……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和蔼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想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阿廖沙的童年是黑暗的,就像他的家庭一样。周围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有时甚至连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情。但好在有外祖母――全家人的精神支柱。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灿烂的,是多么欢乐;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有那么多的孩子甚至不懂什么叫做“打”,因为我们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当然,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争吵之类凶狠的事情。更不会发生残忍的把某个无辜的人无端地折磨致死这类想都没想过的恐怖事件。

有人说,我们是小皇帝、小公主,这一点也不假。如此比较,我们的童年和阿廖沙的童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是多么幸福呀!我们从来不用考虑衣食住行。但拥有着这些,我们并不知足。我们总是奢求更多。因为,在我们眼里,大人们挣钱是那样的容易,似乎都不费吹灰之力。我们多天真啊!但读过《童年》之后,我们应该悔过自己曾经的奢侈,我们应该不再浪费,我们应该学会珍惜。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从现在开始。我们不能再奢侈,不能再浪费;我们要开始为长辈们着想,学会体谅他们;不仅如此,我们更应该开始懂得自己是多么幸福,自己是多么幸运呀!

读童年有感8

人生的列车不会充满银铃般的笑声,人生的征程不会撒满七彩的光辉,人生的片段不会布满闪烁的群星,原来,这是因为苦难的存在。——题记

西边的一抺残阳默默地悬挂在泛红的天边,一股清新的气息在空气中回响,路醉了,成了一团稀泥,赠给行人,夕阳下,手握一本令自己魂牵梦绕的书,让生命拥有羽翼,让生命拥有激情!

一缕清风伴着香草味拂动了早已泛黄的书页,目光停留在书页上:《童年》。那个曾经给了我无数启迪和感触的《童年》!在世界上许多伟大的人物有曾历经磨难,经受风雨的洗礼:列夫﹒托尔斯泰﹒海伦﹒凯勒……苏联作家高尔基就是其中的一位。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创作原型的一部名著。“阿廖沙”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讲述了他小时候童年时期的生活。小说从“我”跟随母亲去外祖父家;在外祖父家发生的事;到外祖父叫“我”去外界混饭结束,生动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但是就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不乏温暖和光明:慈祥善良的外祖母,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格里戈里,献身科学的“好事情”……

这给了主人公力量和支持,使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光明,在冷酷中看到人性的光芒,一直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当我陷于苦难,我能做的,就是报以一笑,然后操起自己的自信和勇敢,迎上去。在阿廖沙见到外祖父家时,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这一幕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在如此困苦、令人窒息的环境里,阿廖沙没有被压垮,反而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善良的人,这是因为他更加的敢于斗争。伟大之所以是伟大,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常人没有经历的苦难,并战胜了它。

一缕清风又一次拂动泛黄的扉页,也拂动了我的思绪……

读童年有感9

今天,我读了高尔基的童年,里面讲了高尔基童年时的悲惨故事,我好感动。

高尔基的童年非常悲惨,我们幸福,高尔基不幸福,我们有爸爸妈妈陪着,高尔基没人陪,我们有大鱼大肉,高尔基没有,但高尔基的童年生活虽然悲惨,但是高尔基不怕苦,不怕累,很勇敢,很坚强,我要向高尔基学习。

高尔基我会向你学习你的高贵品质,虽然你的出身并不富裕,但你很坚强,很勇敢,我要向你学习你的高贵品质,我要继续加油。

读童年有感10

这是我第三次拜读高尔基的经典之作《童年》了,此前由于译者水平不高,我觉得读它像嚼枯叶一样索然无味,直到妈妈又给我换了一本,我才真正开始感受这部小说的魅力。

生活始终是那么黑暗,每天总有那么一两件事把屋里弄得乌烟瘴气:两个舅舅捉弄格里戈里,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外祖父对外祖母大打出手……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里,我的心始终是揪着的,喘不过气来,唯一让我感受到这个大家庭里有一点正能量的是外祖母和茨冈尼克,但茨冈尼克后来也被两个舅舅捉弄而死。

外祖母在这个家里就像润滑剂,艰难的支持这个家的运作,她能坚持下去就在于她的心中有一个慈爱的上帝,像她自己一样慈爱。她向阿廖沙这样描述上帝:“上帝坐在山冈上,就在天堂草地的中间,坐在银白色菩提树下面的蓝宝石神座上。那些菩提树一年四季都枝叶茂盛。天堂里没有冬天和秋天,所以鲜花永不凋谢,一直不断地开放,让上帝的仆人们心里高兴。”而且外祖母对上帝的早晚祷告也非常用心,她能每次使用不同的辞藻来赞美上帝,祷告时她最精神,仿佛年轻了十几岁,我想在这时外祖母心中积压的一些脏东西,不愉快的东西释放出去了,她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自己去面对新的一天,哪怕已经知道这一天会很糟。而且外祖母坚信上帝主管着这一切,家里的是非善恶看在眼里,家中有生命的东西都知道上帝,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处这个上帝同样也给阿廖沙带来生活动力。

而外祖父的上帝却是截然不同的,这个上帝感觉有外祖父自己的烙印在里面。而外祖父的祷告看似比外祖母庄严,可我认为比外祖母敷衍,他没有把上帝当成他最可靠的主,用外祖母的话说就是从没有对上帝说一句真心话,因为他的祷告每天都是一样的。他这样描述上帝:“上帝的法力残酷无情,超越任何的裁判,人们犯了罪就得被淹死,被烧死,毁掉他们的城市。上帝用瘟疫和饥饿惩罚人们,永远手持利剑来统治人间!”外祖父曾经宽容大度,聪明有为,那时他心中的上帝又是怎样的呢?我想定然比现在美好,时代的变迁让他变成了守财奴敛财鬼,心中的上帝也变得凶狠严厉。

如果你是唯物主义者,那么请守住你心中的那一片净土;如果你是基督教徒,那么请守住你心中的上帝。你要坚信世间的美好,上帝的仁慈,因为上帝影响着你的行为,而你的所思所想所遇也悄然改变着心中的上帝。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的人生。

读童年有感11

还记得幼儿园时,父母指着图画书,一字一句的教我认字,长大后才知到这叫亲子阅读,可是长大后亲子阅读的几率少了很多,一是我们认得字了,二是我们和家长之间常生了一道鸿沟。这次的亲自阅读让我得到了不少知识,也懂得要多读书,书中的快乐是要慢慢品味才能感受得到的。

这次我和妈妈一起看了《童年》这本书,都获得了不少感触。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童年,不管它是快乐的,还是令人厌烦的,它都使我们一生难以忘怀。那这本书描写的是怎样的的童年呢?

此书讲述的是阿廖沙幼年时期从三岁到十岁的生活片断。高尔基从4岁起就没有了爸爸,跟着妈妈和年迈的奶奶生活,别的小孩都有新衣服,就他没有,他有的就只有几件打满补丁的衣服和一个书包。然而,他没有埋怨妈妈,而是更努力得读书,准备孝敬辛苦的妈妈。

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既贪婪,又残忍,还很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经常为一些小事争吵、甚至动手……一直读下去,我进入了一个黑暗的世界。他的外祖父是如何贪婪、残暴,有一次竟将阿廖沙打得失去知觉,结果大病一场;他的舅舅为了争夺财产,把阿廖沙的爸爸推进冰窖里……但是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仍由光明出现:朴实、深爱着阿廖沙的“小茨冈”,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在这些光芒的环绕下,阿廖沙终于走向了正义的道路,使他成为一个坚强、善良的人。正如文中写道的:“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最为重要的是我理解了一个伟人的心,聆听了伟人的坚定的呐喊,穿透了自己的灵魂去看待世界的炎凉

和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没有烦恼的,是无忧无虑的。很多的孩子从没有经历过被人打、被人拿鞭子抽的滋味。除此之外,我们的生活中也很少有家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而打架斗殴之类贪婪、凶狠的事情。

读完这本小说,我才知道我的童年有多幸福,父母的疼爱、良师益友、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的童年充满快乐,使我健康成长。但是,我总是不满足,还要求爸爸这样,妈妈那样,自己却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忽然觉得我是多么的单纯可笑,总是在幻想自己的未来是多么的美好,可是却不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自己幻想的未来添上一砖,加上一瓦。正如那一句歌词“我们说的梦想只是梦想”我们并没有考虑要把它变为现实,似乎幻想的生活就如一张待发的票,不用努力,到时间就发到我们的手里。于是,当苦难来临时,常常被命运打倒。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应该勇于接受磨难。读书,学习的确是一条十分幸苦的道路,但是我们要对自己说:“我必须走!”

标签:有感 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