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文案写作 > 著名日记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可以围绕工作开展的方面来写,以下是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1

“村民完全不配合我的工作,跟移民乡的村民真的是没法交流,安排给我的工作也落实不下去……我不想坚持了,想辞职重新找个工作……”卢福霖到甘肃省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扎花营村任职不到半年,他找到乡领导,满腹的委屈一下子涌上心头,回想起在大学担任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省学联主席,荣获各种奖项的风光日子,更是感慨万千,泪水湿润了眼眶,哽住了喉咙。

“真的不干了?我可记得你刚来的介绍自己的时候说过,你要在这艰苦的移民村扎根,让移民村的每一个村民过上好日子,让每一个孩子学知识、上大学,这么快就忘啦?”老干部面带微笑,缓缓地说……

“是啊”26岁的他不禁感慨:“移民工作难,难于上青天,但我是大学生,不能就这么放弃……”

时光荏苒,转眼间那次谈话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出乎意料,他并没有离开,而是到瓜州县腰站子东乡族乡扎花营村担任起了村党总支书记助理。村上工作的他,脱下了西装夹克,换上了迷彩服。每天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跟村民一起修羊圈、修房子、打路肩,一起拉家常,从听不懂村民语言到会说村民语言,完完全全“忘记了”自己是名大学生村官,不知道的人常常误以为是邻村的村民。

扎花营村共有8个组,318户,1481人,全部为东乡族。为了更好地和村民沟通,他坚持任何工作都进入村民家中,面对面交流,为困难的群众申请困难补助、大病救助、办理低保,陪伴留守老人聊天、辅导留守儿童学习,为村民讲解惠农政策、科技知识。算下来,他的足迹已经遍布扎花营村每一亩地,每一间房。为村民解决实际问题30多件次,解决矛盾纠纷6起,收集到意见、建议15条。

“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在村里得到真正的运用,我是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的,但是当我真正成为村里的一员时,我才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巨大差距……”他说,“在村里工作,村里的老百姓办事时不会理会你是学什么的,他们只认定你是村官,办事应该找你,生育问题找你,土地纠纷找你,新农合的手续不明白找你,户口落户转出也找你,养老保险发了没有找你,连找人打官司都会先来村委问一下“状子”该怎么写,这些都并非是学校能学到的东西,但又确实是村民急需解决的问题,他放下手中的铁锹,擦了擦汗继续说道“这些东西平时不学习、不积累,就没办法及时帮村民解决,总不能对村民说,你等一等,我先查一下,这样让村民怎么想我们?多有损村官形象啊…”

村民的心就是村子的根,为了尽早把村民的心收回来,他的“法宝”就是多走多看多想多问。病根子在哪里?药方子怎么开?群众需要什么?带着一肚子疑问,鼓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倔劲,跨着摩托车留心观察村民的日常活动。看看老年人饭后聚一起聊什么,年轻人农闲时在哪打工,小孩有没有按时上学。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他的一举一动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凭借着满腔的热情和干劲,他的做法开始显现出效果,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收获了村民的信任,开始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一年多来,他诚心为群众“谋事”,始终把村子的发展问题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放在第一位,特别是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认真谋事干事成事,赢得了群众的信任支持。他工作以来驾驶摩托车共骑行里程5000多公里,详细了解了每个农户的家庭情况和生产生活上存在的困难,村里的大事小事记满了整整2本“民情日记”。他跟随乡领导、村书记深入调研走访,确定了发展饲草料种植、特色养殖和外出务工三大产业,成立了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两个,先后培育养殖大户15户。

他坚守真心为群众“干事”。在走访产业大户过程中,他排查到村里的养殖户在发展规模饲草料种植、养殖方面的遇到的难题,他和村两委班子多次动员群众按照“建园抓场扩规模、散户大场同步走、标准养殖提水平”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广前宅后圈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联户集中联片修建、分户经营饲养的“1255”草畜产业发展模式,修成高标准养殖示范小区一个, 使400多名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了就地解决,并带动落实了全村连片种植饲草料2000亩、红枸杞600亩,人均纯收入在2014年达到7508元,同比增长了30%。针对民族村特殊情况,他积极向村书记建议落实了村干部每日坐班制,为村民开展一站式代理服务。建立村干部每日坐班制,保证村民办事每天都有人接待受理。针对村里的文化活动单一的问题,他积极联系乡文化站多次组织村民看秦腔、看电影、搞文体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现在,村民的怨言少了,笑容多了,大家竖起大拇指说:“小卢村官,是个为咱干事的好小伙儿。”

他坚定必须要办“成事”。他为改善扎花营村基础设施,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20多万元,对全村13.4公里村路沟及树沟沿进行了硬化。除此,还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3.96万元在全村实施基础母羊和种公羊调引工作,提高了养殖业发展规模,改良了品种,增加了村民收入。同时,争取到了危旧房改造项目86户,暖棚圈舍修建项目88户,砂石道路铺筑2.4公里,渠道维修改造2.8公里,极大的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帮助解决一个又一个关乎村民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他坚持做到“不出事”。不出事的前提是公平公正公开。以前,村民办事尤其是在办理低保上村干部操作不透明不公平,村务财务不公开,村民意见非常大。为了能让村民直接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充分发挥村监会和村代会作用,大小事情阳光办理,他积极组织村民推选产生了10名在村里有威望、有文化、有责任心的代表和5名村监会成员,对村级重大问题进行决定和全程监督。在每个村民小组制作“明白墙”,在全村推行“阳光低保”,通过抓公开、抓民主、抓监督,清了集体的家底,亮了干部的箱底,明了群众的心底。

他坚信村民“无小事”。在农村,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表面上看都是些家长里短的事,但从根子上会影响到农村的稳定。他经常说:“村民的事不能拖、不能等、不能靠,把村民的事捏在手里、记在脑里、装在心里,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村民托办的事哪怕再小都要当成自己的事情用心去办好,才能让大学生村官成为人人认可的名词”。

时光如白驹过隙,去年还是一脸阳光的小伙如今常常满面尘土。谈起当村官的感想,他颇有感触地说:“农村是一片沃土,只要扎根基层,融入群众,把村民的冷暖挂在心头,把村民当成亲人、朋友,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就能让村民有盼头,能过上好日子。通过辛勤的工作,得到村民的认可和夸奖,让村官这份工作成为了我无悔的选择。”

  大学生村官的个人民情日记2

这几天,在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的乡间小道上,村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见过的一个很熟悉的身影一路骑行,蓝大叔?不会看错吧?上图看看!

告诉你,没看错,他的确是泰州市委书记蓝绍敏!这是因为,他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联系点放在了姜堰区桥头镇小杨村。9月4日起,他就放弃胜利日假期住到了农户家里,深入开展“三解三促”蹲点调研活动。

骑着自行车,蓝书记走村入户,和农民朋友一起干农活,拉家常,并将所见所思所想写进了他的民情日记里,截止今天,已经发表第四篇,现在,小编就与您分享蓝书记的这四篇《民情日记》。

市委书记民情日记④老百姓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9月7日 晴

夜,已经很深了。夜色里的小杨村,也显得格外宁静,劳作了一天的村民们大都进入梦乡。这几天,我几乎都是白天干、走、听,晚上读、写、想,老百姓鲜活的.语言、活跃的想法发人深省,因此到现在我都没什么睡意。

今天上午,我召集了桥头镇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听取他们对“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开展以来的意见建议。不出会前预料,第一个发言的同志就把重点放在专题教育取得的成效上。我立刻打断发言,重新“约法三章”:三严三实,会风首先要实,这个会议,不听成绩和好话,大家放开胆子,以市和区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为重点,围绕作风建设,有意见提意见,该放炮就放炮。在这以后发言的13位同志,联系了自己的工作,畅所欲言,让我听到了不少基层干部和群众的心声。现在细细回想,假如我对那些不痛不痒的批评,明明心知肚明,却不去制止,这个会议开完,既没了成效,也损害了自己乃至市委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中的形象。现在很多人感叹共产党人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法宝不怎么管用,说到底,问题还是出在作风不严不实上。

干部作风怎么样,老百姓心中有杆秤。这几天在小杨村,总体上大家对现在的村党组织是认可的,有的老百姓甚至历数了好几届班子进行比较。政声人去后,我们共产党人虽然做工作不是为了追求“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但是如果用老百姓的评价来衡量我们的工作,我觉得是最实在、最管用的。

老百姓到底会认同什么样的干部呢?

到小杨村第一天走访杨芒兰家时,她不经意的那句话值得回味——“不管大事小事,我们老百姓的事,希望干部们能把它当回事。”杨芒兰父亲被撞伤去报警,也不一定非要查一个水落石出她才满意,但是接警的同志爱理不理她一定不满意!

今天上午座谈会上,李堡村的李林山说得好:人无伤心不掉泪,民无难事不求官。老百姓每天碰到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繁琐“小事”,他们这些方面遇到烦心事了,我们的干部如果是冷漠的,怎么能换来他们的拥护。封建时代“官老爷”尚能明白“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该确立“天大地大,老百姓最大”的理念。

干部的作风正不正、实不实,取决于他是否有执政为民的意识。总书记一再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要“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记得昨天和桥头镇俞书记谈心时,我讲过一个辩证法:领导干部决策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可能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处,同时可能通过事情实施带来地区形象的改善,也让上级组织满意;但是作决策时如果你仅仅盯着出形象、盯着上级满意的目标,出发点就有了问题,即使给老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我觉得这个决策也是有问题的。如果你的出发点是为了老百姓,事情做成了,也出了形象,同时得到了组织的认可,这个决策就是正确的。

老百姓肯定的干部一定是“不放空炮”、“不打哑炮”的实干派、诚信派。今天座谈会上反映的一件事发人深省,有个老百姓说,桥头镇打算重建状元楼,选址的地方也拆了,却迟迟不见动静。问题刚讲出来,镇党委俞书记马上解释,当初计划重建状元楼的目的是做旅游,估算投资要上千万,党委政府觉得有风险,迟迟下不定决心。听完说明,我也直觉这个决策要慎重,镇党委的考虑有道理。但是细想一下,又确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地方:如果在拆迁之前把问题研究清楚再动手会怎样?如果事情研究的速度再快一些结果会怎样?如果桥头镇党委政府把决策遇到的困惑向老百姓宣传解释一下会怎样?现在,农村发展遇到的问题矛盾比以往复杂得多,我们的基层干部还是要善于转变作风,善于做好工作。

我一直在思考,家庭农场为什么能够在小杨村搞得红红火火?记得村干部座谈时村委会主任卫泽明讲过,一开始农民担心土地流转有风险,村干部就向他们“打包票”,如果没有人承租,他们来兜底。农场主对田间管理不熟悉,镇里农技部门就坚持经常到田间地头,并且总在第一时间发送农情信息,当起他们的“田保姆”。

看样子,作风扎实了,问题才会迎刃而解。省委罗书记反复强调“科学发展要向上攀登,联系群众要向下扎根”。我觉得,泰州的干部应该把这句话作为作风建设的座右铭

形势不断变化,老百姓在致富路上总会遇到新的难题,难题面前方显作风建设的成效。有群众向我反映,“现在改革不断深化,但好办的事越来越好办,难办的事却越来越难办”。是呀,简政放权、作风转变,效率提高、方便群众,确实很多原来好办的事情好办多了;但是,注重了讲规矩、讲责任、讲依法,一些复杂的问题确实没人担担子,越来越难办了。

桥头镇家庭农场快速发展后,大型农机具库和粮食晒场成了农场主“急、难、繁、愁”的问题。不少农场主看到花了几十万买来的农机具日晒雨淋、风霜雪露,很着急、很心疼。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去“硬闯”当然不行,但是简单地以违背政策法规“一拒了之”也不是办法。我觉得,遇到类似问题,能不能从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想方设法地创造条件“给出路”,考验的就是干部作风建设的成效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果。

基层干部,权力不大,责任不小,作风建设也十分重要。老百姓看党、看政府,不是看我们怎么说的,而是看我们怎么做的,特别是看与他们天天打交道的党员干部怎么说怎么做。基层党员干部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声誉和威望,基层干部和群众走得有多近,群众就和我们有多亲。

这几天在走访群众时,我尽可能多一些随机性,不论种田大户还是贫困户,都进去看一看,与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唠家长里短,听群众诉求。我常讲,一名村干部工作做得好不好,可以通过进村入户时狗叫不叫来印证,狗叫得凶,说明“串门”少、干群距离远;狗不叫或叫得少,说明“串门”多、干群距离近。只要我们把群众家的“门搭子”摸热了、把群众家的“门槛儿”踩平了,村情户情了然于胸,就一定能成为群众叫好、百姓点赞的好干部。

明天就要告别小杨村,这次驻点时间过得似乎格外快。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群众像家里来了亲戚,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而自然。虽然农村这几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村庄面貌发生巨变,但淳朴善良的乡风民风没有变,人民群众对党最真挚的感情没有变,对我们工作的殷切期盼也没有变。想到这里,我顿时觉得肩头沉甸甸的。回去后,还要深入研究,聚焦发力,把泰州干部的作风建设工作继续抓紧。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强调了作风建设永无止境。我更想看到,随着“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深入,泰州有更多作风好的干部带领群众走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