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文案写作 > 征文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通用5篇)

征文8.09K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跟征文打过交道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为了某个活动公开向社会征集的有关文章。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征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通用5篇)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1

家,是一座精神的圣殿;家,是一艘满载希望的小舟;家,是一颗四季常青的大树。可是再温馨再美好的家,也需要一种传统的道德来维持,这,便是家风。我家的家风是忠于职守,乐于助人,勤俭节约。

我的爷爷是一名退休教师,也是一名党员,他为人善良,正直,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在他的耳濡目染下,我的爸爸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们警察,而我的姑姑和妈妈都是光荣的人民教师。他们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恪守职责,默默地为祖国奉献着自己。

从我记事起,爷爷朴实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就像一面红色的旗帜引领着我前进的方向。由于我家住在较偏远的乡村,去集市也不太方便,所以左邻右舍若是谁家的灯管坏了,电视打不开,自行车轮胎破了……他们总会在第一时间找爷爷帮忙,而爷爷总是乐呵呵地帮助他们,爷爷从来不会向乡亲们收取任何费用,偶尔还会倒贴一些小配件。乡亲们都说像爷爷这样的好人已经不多了,而爷爷总是呵呵一笑。

爷爷勤俭节约,我从小就被灌输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德观念。记得有一次,我吃饭时不小心把几粒米漏在了饭桌上,不巧被爷爷看见了,他连忙把米粒拾了起来往嘴里送,我很不解,便连忙劝阻:“爷爷,别吃了,已经脏了,不就是几粒米吗?又不值几个钱!”爷爷语重心长地说:“我们今天之所以有这么香喷喷的米饭吃,是农民伯伯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付出换来的,粮食都是用他们的汗水浇灌的,我们要珍惜啊。”接着他就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挨饿受苦,和小伙伴们拾捡麦穗的故事,我恍然间明白了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习近平说:“牢记使命,放得始终。”我要铭记爷爷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的红色家风,这种精神直接影响了爸爸妈妈和姑姑,也渗透到了我的血液中。它将历久弥新,永存我心,散发它迷人的光影,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2

一个家庭良好的行为标准就是家训,而一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良好的家风能够体现家庭成员的家教和素养,然而,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遵守,好的家风能够熏陶出有教养的家庭成员,家长的言行对于孩子非常重要,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吧。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

的确,在生我养育我的这块土地上,父辈经历过太多的艰苦日子,到我们这一辈虽然还时常有听到“旧社会”“土地承包到户”等,但那些艰苦岁月留给我们没有太深的印象;因为我的父亲母亲早已把往日的磨难当作一种精神,一种积极面对生活,勤劳节俭的家风传承给我们这一代。

我家的家风家教有三条:一是积极的生活态度,二是以善良真诚待人,三是孝敬尊长。

在我7岁那年,父亲去世了,生活的重担一下全压在了母亲的身上。当时我们家姊妹8人中,只有大姐二姐三姐成了家,二哥,五姐和我都还在上学。每到开学前几天,母亲总是到处奔走,为我们筹借学费,然母亲从不与我们讲述生活的艰辛,也从不要求我们退学。母亲总与我们说,困难只是暂时的,挺一挺就会过去了。母亲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从不退缩。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收获玉米的季节,晚上,坐在灯下剥玉米,母亲总会给我们讲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并告诫我们:要善待他人,用母亲的话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记得那时我们家,总是有很多人来串门,而对乡亲们,母亲总是热情相待,总把家里好吃的拿出来招待乡亲。若是遇到走村串寨做小生意的生意人,只要到了我们村,留宿的地点,总是我家。母亲的善良真诚打动了许多人,也在无形中造就了善良真诚待人的家风。

母亲一直告诫我们:百善孝为先!没有父母,哪来的后人,一旦听说哪家子女不孝顺父母,母亲的眼里总是满含热泪。正是在耳濡目染之下,我们姊妹8人以及我们的孩子对母亲都非常孝顺,在母亲80岁高龄,带着母亲做了飞机,乘了地铁,游了西湖,让村里的老人羡慕不已,母亲的晚年算是幸福的`。

许多年以来我深深的理解母亲的家风家教,也同样会传承给下一代。社会在不断的发展,生活环境和各方面的条件越来越好,但这些优秀的精神永远不会被弃忘。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为 “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3

“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是感情的归宿,灵魂的延续。”家,多么温暖的一个词,但是,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家风家训,是每一个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在日复一日地影响人们的心灵,塑造人们的性格。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天地重孝孝当先,一个孝字全家安。”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事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同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孝,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多少满腹经纶的文人墨客为它吟诗作曲。孝,在历史的长河中,彰显出中华传统的独特魅力。

孝,或许,有的人,只有经历了生离死别之后,才会真正明白。

小时候的我,懵懂无知,不懂孝的重要。后来,在我十岁那年,我最亲爱的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这时,我才明白,孝,这个词多么崇高,多么伟大。

那时,爷爷住在老家,我和爷爷分居在两地,我和爷爷一年见不到几次,和爷爷聊天的时间更是没有几回,所以,在我印象中,和爷爷的记忆几乎是空白的,只记得,爷爷招呼我吃饭时的兴奋,看见我们回老家时的喜悦,临走时虚弱又和蔼的笑容。多年后的今天,又回忆起那年,又有多么后悔,当年没有多和爷爷说一句话,多为爷爷泡一杯茶,多为爷爷盛一碗饭,多看爷爷一眼。这么多年来,我写了许多篇文章,去追忆爷爷还在的时光,但这些,不过是一些回忆中的泡影罢了,这些都弥补不了我的遗憾。

我想,孝,可以很简单,只是为父母捶捶肩,说说话,甚至多回家看看,就足够了。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那个陪着你蹒跚学步,教你数学题,伴你成长的人,已经渐渐老了……

记得今年母亲节,我送给妈妈一张我自己画的贺卡,这个礼物,或许,它并不贵重,也不精致,还缺少亮点,这样一个简单又朴素的礼物,却让妈妈露出了最美丽的笑容。

妈妈教导我:人再贫穷,他只要守住孝道,他的精神财富就是宝贵的。人再富有,都不能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他若不孝,总有一天,他总会被社会淘汰,留下无尽的遗憾。

身体上的伤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心里的伤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忘记,可唯独遗憾,只会随着时间而慢慢增多。孝不仅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在尽自己一份孝心的同时,我们没有留下遗憾,还收获了幸福和快乐。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4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我家的家风家训可以概括为“孝、俭、勤”三个字,虽然简单普通,但是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是孝。我家是个五口之家的大家庭,在我的眼里,父母都很孝顺。每天出门、进门,爸爸妈妈都会给爷爷奶奶打招呼,当然我也不例外,因为有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嘛!妈妈也经常给外公外婆打电话,问问他们在做什么,身体怎么样。只要有时间,我们一家三口就会回外婆家看看老人,陪着聊聊天、散散步、吃吃饭。自从我懂事以后,爷爷经常教育我,长大后要孝敬长辈,说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家的家风家规。爷爷也以身作则,给我作了个好榜样。三年前,太奶奶生病卧床不起,爷爷奶奶二话不说,精心照顾着她。每天除了端茶、送饭,还洗澡、换衣,帮助大小便。这样整整照顾了两年,一点怨言也没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每一句话和每一个举动,都在影响着我,我也每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给长辈奉茶、盛饭、敲敲背等,励志做一个孝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孩子。

其次是节俭。小时候,爷爷就常讲:“节俭兴家,浪费可耻。”每次吃饭时,只要看见我的碗里还有饭粒,爷爷就给我背起了李绅的《悯农》,久而久之,现在的我养成了饭桌上、饭碗里不留饭粒的好习惯。每年过年,我都会收到不少的压岁钱,但我从不乱花。还有一水多用,晚上走出房间随手关灯等等。我想:这就是家风家训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一言一行。

最后是勤。“人生在勤,不索何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古往今来无数的名人都在说勤奋的重要性。在我家,勤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爸爸妈妈每天都很努力工作,包括上了年纪的爷爷也每天坚持做着他的小本生意,勤勤恳恳,三百六十五天一天也不落下。总是把那句“人不活动活动,要生锈的。”挂在嘴边。妈妈平时很少看电视,吃完晚饭,大多时候她总是默默地陪着我做作业,自己看些有关工作方面以及教育类的书籍。她总说要与时俱进,不能跟社会脱节了,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有时候开玩笑说:“我正在和你一起上小学呢!”爸爸是个电脑工程师,亲戚朋友常常打电话请教电脑问题,他总是耐心地向他们讲解。单位忙不完的事情,就带回家做,直到一天的任务完成为止。勤奋才能让人上进,在爸爸妈妈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好习惯。

一个好的家风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子女终身受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好的家风中,让我感到无比幸福。

传承红色家风家训征文5

姥爷去世至今已经太多年了,那时候我还小,对姥爷的事儿印象深刻的确实不多,但他的行事作风,为人处事却时常被提起,被“炫耀”,甚至是我们后代骄傲的资本。“我们”自然是我和妈妈还有爸爸。因为妈妈教育我们时,总是说“你姥爷教育我们时就是这样的”。是啊,姥爷的家风,我从小听到大。

姥爷是村里的干部,70年代,生产队里买农具和现在不同,当时买东西都要凭票供应,而且当时那家商店不知道什么原因,还得要一块铜才能卖。要知道当时的集体财产也不是要什么就正好有什么,队里还真没有铜块,姥爷就把姥姥的陪嫁铜脸盆强行充公了,姥姥埋怨他,可又气不过他。

姥爷从来不准家里人动集体物资,妈妈每次提起姥爷把大舅打晕这件事,眼里总是泛着泪花。妈妈说记不清当时你有没有参与其中,只知道是大舅和几个淘气的小伙伴偷拿了队里的一个西瓜,回到家,姥爷拿起“大脚板”就往大舅身上打。大舅那时还是个孩子,哪里经得起这痛打,当时就晕倒了,也就是这一次,一向忍让的姥姥第一次和姥爷大吵了一架。

姥爷的家风就是这样,只许吃亏,不许占便宜,不私用集体一分一毫,偶尔还把自己的东西挪为公用。这样的家庭也许在别人看来至少衣食无忧吧,却还真不是,家里三个男孩两个女孩,教育经费只能维持两个孩子上学。后来,老舅被姥爷送去当了兵,走之前,姥爷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让舅舅一定要努力表现,争取申请入党,做一名党员。确实如姥爷所愿,舅舅在部队表现突出,得到部队领导的认可和组织的接纳,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退伍回来后在村里也是有很高的威信。

我们这个大家庭,虽不是书香门第,但到处也都透露着孝敬与奉献,有淳朴的家风,也有修身之教。我们是红色之家,是生在红旗下的一份子。这个家风影响着我的父亲叔伯,他们在70年代积极申请入党,成为了一名党员。同时也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我的堂哥堂姐、表哥表姐们在大学期间也都申请入党,成为一名党员,这个家风对我的影响更大,因为我找男朋友的标准之一就是党员。

优秀的家风也一直激励着我的前进和成长,从一个党员“小白”,到熟知党内的各项制度,从懵懂学生到代表全村党员参加各项比赛并获奖项,每一步跨越都有姥爷的影子。我是女子,但也要像姥爷那样做个“巨人”。扛起使命,负起责任,践行党员义务,传承红色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