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文案写作 > 征文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4篇

征文2.29W

你们可以谈谈读书与成长这两个词吗?那么下面本站为你们献上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欢迎大家阅读与参考,希望采纳。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4篇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一】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构思二十年、撰写三年”而成的教育著作《爱弥儿》就是这样一本理想的书籍,可谓“博大精深,字字珠玑”。在这本书中,卢梭将爱弥儿的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并详细论述了各个时期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他强调,教育儿童必须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因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批年纪轻轻的博士和古板的儿童”。热爱孩子,让孩子自己长大,构成了这部奇特的教育学巨著的精髓,这不但在当时沉闷压抑的封建教育环境中如空谷足音,即使在今天,对于我们的教育者,依然具有莫大的启示。散布在书中的精华,至今读来仍有振聋发聩之感。现将我感受最深的几点拿出来与大家共享。

爱护儿童,让他们拥有快乐的童年

不要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要培养他们天真烂漫的本能。

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即应把成人当作成人,把孩子当作孩子。这段话对于今天那些急于成龙、成风的父母来说,依然有着很大的警示意义。读到这个地方,我不禁想起了在幼儿园见习的一幕:某大班里,孩子们陆陆续续地做完了拼音练习。我侧身看了看旁边的一个孩子,她还有两页没有做呢!我不禁替她着急起来,催她道:“别的小朋友可都做完了,你得抓紧时间啊!”没想到她仍是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隔了一会,只听她说了一句:“这个幼儿园,可把我折磨死了!”我听了不禁为之一震,只听她又接着说:“为什么要一遍遍写拼音呢?有的小朋友不写拼音也能考上大学呀!”面对孩子,我能对她说些什么呢?说学拼音的重要性吗?说没有小朋友可以不学拼音就能考上大学吗?我只能无言以对。当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原来自己对孩子的了解是那么少。孩子的童年没有了欢乐,有的是无尽的苦恼。“为什么要让那转眼即逝的岁月充满悲伤与痛苦呢?你们绝不要剥夺大自然给予他们的短暂的时间,否则你们会后悔不及的:一到他们能感受人生的快乐,就让他们去享受;不管上帝何时召唤他们,你们都不要让他们没有尝到生命的乐趣便死了。”卢梭在当时便向家长大声疾呼,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可到现在,孩子的童年却变得越加不快乐。“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每位家长、老师信奉的.真理,于是幼儿园要学习小学的知识,家长为孩子报各种兴趣班、辅导班,方方面面都想到了,唯独没有想到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孩子一去不复返的童年!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二】

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够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你对他花费的苦心才能取得成效。

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要特异的征象经过一再地显示和确实证明之后,才采取特殊的方法对待他们。

从这一摘述中可以看出卢梭的一种重要教育观,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卢梭的这一观点始终贯穿着全书,在这本书中,他对其虚构的人物爱弥儿进行适应“天性”的教育。爱弥儿是一个完全在自然状态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他把爱弥儿带到农村,为爱弥儿精心地挑选保姆和乳母,在爱弥儿两岁以前,卢梭的教育准则是给他最大限度的自由,让他尽可能充分地活动。在两岁到十二岁这一段时间,他反对爱弥儿读书与学习,特别反对教他学习古典语文与历史,注重让爱弥儿通过活动积累对周围事物的感觉经验,自由快乐地生活。爱弥儿犯错误了,他反对口头说教,反对严厉的惩罚,而是通过让他自己体验其过失的不良后果的“自然后果法”或者说“自然惩罚法”来纠正他的过失。十二岁之后,爱弥儿应该进行学习了。卢梭强烈反对他屈从于权威,接受种种传统观念,所以对施教内容进行了精心选择,要求他学习真正有益于幸福的知识。卢梭主张教育要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根据其理解水平选择学习内容是值得肯定的。不过他说,理想中的爱弥儿应当在十二岁时还不知道什么是书籍,这未免有些偏颇。目前的很多研究均已表明,儿童各种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关键期,如语言学习的关键期是2~4岁左右,错过这一阶段,以后的发展就比较困难。

在阅读此书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地方缺乏实践性,甚至不乏荒诞。然而,正是这些振聋发聩的声音更令世人深省。不论如何,从卢梭身上,从《爱弥儿》这本经久不衰的著作中,我们都可以学到很多。对于这本书的理解我可能不够透彻,只是浅显的谈了我的看法,教育孩子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书与成长教师征文【三】

湖面上,一艘游船在毫无方向、毫无目的地泛舟。假如,拿起船浆用力一划,船就奋力前行。对于每位教师来说,读书就是助推自己成长的一把“桨”。

  题记

不知不觉,这辈子的教学生涯马上走到了尽头,回头一望,路上留下的脚印,仄仄弯弯,深深浅浅,毫无成就可言。唯一使自己欣慰的是在教书育人的路上,有了一点读书的感想和收获。

如果有人问:“你这大半辈子,感到最欣慰的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六十多万字,记录了我教学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六十岁年纪,三十八年教龄。我既没有轰轰烈烈的业绩,也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每天奔波于从家里到学校的“两点一线”,过着一种简单而不简约的生活。别人能说会道当了官,别人脑袋发达赚了钱,而我依然是一个默默无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教师。然而,最令我欣慰的还是那支笔,我用那支笔写下了六十多万字的文章,记录了我教师生涯中的点点滴滴。

六十多万字,一个不小的数目,一笔不小的财富。最近,我在电脑里把这些文章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有学科教学的,有学校工作的,有各类征文的,有新闻报道的,也有散文随笔之类的。空闲时静下心来,欣赏一下这些文字,脸上便会露出一丝笑容,很有点儿孤芳自赏的味道。去年,一个u盘丢失,里面可有不少文章,那可是我十几年的心血啊,心想要是有人捡到,哪怕用一万元钱去赎回我也心甘情愿!还好,几天以后u盘找到了,我高兴得不得了。

近十五年来,我有了一个“爬格子”的习惯,喜欢写些文字,同事们戏称我是一位“多产作家”、“教科研的常青树”、“学校里的一支笔”,先后被评为校首届“科研型”教师、临浦镇“学习型”教工、杭州市新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等等,从一个教科研的“门外汉”到“入门者”,从“教书匠”到“科研型”教师,这是我成长路上的蝶变。有人说我“书呆子”,仅知道看书写文章,有什么用呢!要说“书呆子”,真的有点儿。陈景润想数学题时会撞到树上,而我,有一次在医院病床上为同事修改一篇文章,由于太投入把一片带着铝塑的药吞进了肚子,闹出了一场不小的惊吓。

十多年来,写作成了我的生活需要。每天上下班,我总是挎着一个包,里面放着一些书、报纸和稿子,那可是我的“回家作业”。而且,这已成了我十几年的坚守。我想,我虽然没有地位,但不能没有思想,我要用文章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思想;我虽然没钱财,但我不能没有精神,我要用文章来体现我的一种精神。有了生活的感悟和教育的灵感,为了把它表达出来,即使写到深更半夜也感到很开心。的确, 爬格子”是一件辛苦的事儿,但苦中有乐。冥思苦想,绞尽脑汁,有时为了写一篇文章,走路、吃饭、睡觉也在构思,有时半夜醒来,突然产生灵感和思路,我就立马从床上爬起来,把它记下来。当一篇文章成稿时,心中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爬格子”,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身边的同事在写作上碰到一点困难,会找上门来,我把它当作一件帮助别人的乐事。当他们的文章获奖或发表,我很有一种成就感。因为我明白,能帮上别人一点忙,说明我还有点用处。八年前,我曾参加了临浦镇市民读本《活力临浦》的编写工作,成为其中的主角,经过一年的努力,这本书终于出炉了,那一天,我很高兴,好像是自己出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