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文案写作 > 征文

沈阳劳动模范事迹征文

征文1.33W

我国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条件具体要求因评选应根据不同先进生高的荣誉先进生产者"、"全国现代化建设的最前列,以忘我的献身精神赞扬全国劳动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沈阳劳动模范事迹征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沈阳劳动模范事迹征文

篇一:沈阳劳动模范事迹征文

1.88米的个头,100多公斤的体重,脸上架着时下流行的黑框眼镜。这魁梧的小伙子,伸出蒲扇般的大手,却异常柔软细腻。

这双手,创造了公差仅为0.003毫米,相当于1/25头发丝细的表面加工精度;这双手,9年中累计改进各种刀、量、夹具100多种,改进工艺方法60余项。

每天,小伙子都会用热水浸泡双手,除去工作时磨出的厚茧。他甚至戒了酒,也不再打篮球,只为保持手的敏感度、稳定性,从而打磨出精度更高、质量更好的“作品”。

他叫方文墨,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钳工,25岁时已是沈飞历史上最年轻的高级技师。

25岁当上高级技师,26岁斩获全国青年职工技能大赛钳工状元桂冠,27岁拥有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28岁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方文墨的履历表中有着令人艳羡的华丽成绩。

但,这条成长道路绝非“天才”两个字可以解读,而是充满了汗水、挑战、挫折、寂寞与坚持。

2003年,方文墨以全班第一的成绩分配到沈飞公司航空机加厂,主动选择当了年轻人不愿意干的钳工。

在飞机制造中,钳工负责为零件做最后一道手工精密加工,其精细程度、艰苦程度和枯燥程度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每天,方文墨必须半弓着高大的身躯,至少站上八九个小时,反复做挫修动作8000多次。

但方文墨乐在其中。只要站在三尺钳工操作平台前,手里握住零件,他就会像一个艺术家,专注、忘我,忽略周围的一切。

有一阵,方文墨练技术就像着了魔:每天下班不回家,在车间练到下半夜。后来干脆买了一台老虎钳子安在自家阳台上,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手臂被飞出的金属屑划出一道道血痕也不觉得疼。

走进方文墨的家,仿佛来到了五金铺。这些年,仅购买各种工具他就花费了4万多元,可自己身上穿的却总是几套工作服。

当一名好钳工,除了具备掌控加工精度的高超本领外,还需要熟知各个工序原理。于是,方文墨开始系统学习理论力学、结构力学、钳工工艺学等专业理论和工艺方法。书店和工具城成了他最爱逛的地方,连第一次与妻子约会也选在了新华书店。

几年来,方文墨购买的专业书籍多达400余本,整理了20余万字的钳工技术资料。同时,他利用业余时间攻读成人高考,拿下了机械电子工程本科文凭。

他还见先进就学,不断拜师学艺。多年来,全国工具钳工季军王晓东、全国钳工冠军曲骊、全国劳模胡长国、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王文麒、国防科工委技术能手由发强都成了方文墨的老师和朋友。

看着方文墨像个苦行僧似地“修炼”基本功,有的同事说:“大墨,咱再怎么练不也就是当个工人吗?”可方文墨淡淡一笑,说:“我就是当工人的料,但我要当最好的工人!”

2010年10月,在全国青工职业技能大赛上,经过四个半小时聚精会神的钻、锉、锯、装配、调试,一块正方形的毛坏料在方文墨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了55度燕尾配合三件套,凭此,他一举夺得了机修钳工状元的桂冠。从一名技校学生到摘下全国钳工状元桂冠,方文墨仅用了10年时间。

方文墨有着与同龄人迥异的朴素,却创造了超越同行的业绩:平均每个月有4项革新改造或发明创造。他设计制造的“定扭矩螺纹旋合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8倍,仅人工成本每年就为企业节约100多万元;他改进的铁合金专用丝锥,能提高工效4倍,每年节约人工成本和材料费46万余元。

0.1毫米—0.05毫米—0.02毫米—0.003毫米,伴随加工公差的缩小,方文墨实现了最先进的数控机床都无法企及的“文墨精度”。中央电视台为“文墨精度”摄录了激励青年成长与创造的公益广告。

在业内有了名气,许多公司盯上了方文墨,一家南方民营公司甚至为他开出48万元年薪。这对一个家境并不富裕的年轻人来说是不小的诱惑,但方文墨拒绝了:“我家三代都是沈飞职工,我的根在这里。三尺钳工操作台是我心系蓝天、创新超越的最好舞台。我离不开,也不能离开。”

2012年6月9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举行了方文墨先进事迹报告会,号召系统50万职工以方文墨为榜样,使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在“80后”、“90后”工人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015年10月,中央电视台《大国工匠》节目播出了方文墨的事迹。事后,他很淡定:“我的理想依然没有变:立言立行,做中国最好的钳工;航空报国,造世界最先进的歼击机!”

篇二:沈阳劳动模范事迹征文

2010年8月29日,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李栓良退休了。当日下午,沈阳市公安局在老李工作过的泰山交通岗举行命名仪式,正式将其更名为“李栓良岗”,这是辽宁省内第一个以交警名字命名的交通岗。

李栓良1965年参加工作,1971年调到皇姑区交警大队,1994年分配到泰山岗执勤,直到退休。从警40多年,纠正违章无数,却无一起群众投诉,无一次工作违纪,无一次工作失职。李栓良用40年从警执法经历,诠释着文明执法与和谐警民关系的魅力。

泰山岗在泰山路与陵东街交汇口,这是一个车水马龙的交通岗。过去,尽管车一辆接一辆排成长龙,可一些司机通过时还是有意慢下来,摇下车窗向正在指挥交通的李栓良挥手,或按喇叭表示问候。这多少有些让李栓良感到“无奈”,他能做的,就是向这些好心人敬礼,祝愿他们一路平安。

不仅是很多司机,包括泰山岗附近很多居民都认识李栓良,敬重李栓良,称“老李是个大好人”,是个好警察。

泰山小区的李铁是一名送货工,他每天都要骑着三轮车去给商家送货,李栓良值勤的`泰山岗是他每天的必经之路。有一次,李铁通过路口时违反了交通法规,恰巧那天正碰上老李值勤。“老李二话没说,上前敬礼后就给我开了罚单。”几天后,李铁拉了一车货物吃力地通过路口。李栓良见后,立即上前帮他推车。由于长期拉车,李铁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老李见我不拉车了,就问我原因,我说身体不行了。没想到他当即掏出200元钱塞我手里!如今老李要退休了,我们还真是有点儿舍不得。”

老丁在泰山路上开了一家锁店,离李栓良值勤的泰山岗很近。一次,两名骑自行车的人撞到了一起,被撞的人非要对方赔他100元钱,对方说没带钱,被撞的人就不依不饶不让走。很快马路中央聚集了一大群看热闹的人。正在疏导交通的李栓良见状,当即掏出100元给了被撞的人。“我们当时都感到很意外。后来,我们周围的业户渐渐了解了老李的家庭经济状况,都觉得过意不去,便一人拿出10块钱,凑了100元想给老李送去,可他怎么也不要。”

老李并不富裕,几乎不买新衣服,连女儿结婚时他都是穿着警服,可夫妻俩每月要拿出两人工资的三分之一资助康平、法库等贫困县的60多名上不起学的穷孩子。

张丹4岁时就失去了母亲,由身患肺癌的父亲抚养。7岁时,父亲也离她而去,从此她便同体弱多病又无生活来源的奶奶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老李得知这一情况后,毅然当起了张丹的“代理家长”,不仅为张丹交纳了全部学杂费,买了文具,还经常为家里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张丹在自家的墙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想爸爸妈妈,但我更想栓良叔叔。为了他,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石诗羽刚上一年级时因父母体弱多病,家庭贫困而面临失学。李栓良听说这件事儿后,立即通过学校,与小诗羽的父母取得了联系,表示小诗羽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他全包了。

打那儿以后,老李成了小诗羽家的常客。逢年过节,老李拎着米、面、油来串门。小诗羽开学前,老李又带着学习用品来看望。平时,听说小诗羽家里有困难,他就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地去资助。“我将来挣了钱,一半给父母,一半给李爷爷!”懂事的小诗羽这样说。

在沈阳市公安局为李栓良举办的退休和命名“李栓良岗”仪式上,老李落泪了。他说:“今天是我退休的日子,但是我不愿退休。我的岗没站够,服务没做够。如果允许的话,我想当协勤,继续为大家的安全出行服务。”

退休后,李栓良把“岗位”从泰山路挪到了金沙江街。金沙江街只有双向单排车道的宽度,街上有一所小学、两所中学,到了上学、放学时间,十几辆校车和接送孩子的私家车挤满了整条马路,交通十分混乱。从2011年9月开始,李栓良义务为附近学校协勤,缓解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压力,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

早上不到6点半,孩子们就能在学校门前看到“李爷爷”,直到上午8点多“李爷爷”才走;下午3点半之前,“李爷爷”又会准时出现在学校门口,直到晚上6点以后才离开。几年来,李栓良风雨无阻,从未缺席。私家车开过来,他甚至知道里面坐着的是哪个孩子。

金沙江街附近的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全校的家长有目共睹。珠江五校副校长段永钢介绍,学校曾几次提出要给李栓良一些报酬,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为了向劳模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珠江五校成立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李栓良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