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职场知识 > 职业技能

2017年组织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稿

建立健全预防贫困发生的长效机制,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动医疗服务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把健康送到群众家门口,从源头上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组织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稿的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2017年组织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稿

【1】组织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召开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省委政府决策部署,落实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省2016年教育工作,安排2017年重点工作。

省委政府高度重视本次会议,郝远副省长亲自出席会议,一会将发表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2016年教育工作向大家总结汇报,并对2017年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一、有的放矢,精准突破,教育改革发展呈现新气象

2016年,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紧扣落实省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贯彻“三个坚决、三个优先”作为最大任务,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核心,聚力教育精准扶贫,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服务能力和共享水平,各项工作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党建工作全面加强。以学习宣传贯彻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总揽,全面加强厅机关、各类学校党组织建设,着力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思想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及时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组建省教育厅、省高校工委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在全省高校开展全覆盖宣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党内法规,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党的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导全省教育系统开展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积极推动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综合改革稳步推进。推进实施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加速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注重加强改革统筹设计,《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经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制定实施全省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民族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政府印发《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2015-2020年)》。以问题为导向,启动实施临夏回族自治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行动计划和全省藏区教育发展五年攻坚计划,制定进一步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理科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加强藏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对甘南、天祝2400名双语教师进行全员轮训,选派381名大学生赴藏区开展顶岗支教实习。大力实施藏区“9+3”免费中职教育,全年招生296人。启动实施少数民族紧缺人才培养专项计划,首次招生1600人。重点突破专项改革,出台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印发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和加强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等两个实施方案,制定《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加强教育项目专项督导,出台“全面改薄”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科学谋划教育事业发展,《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经政府印发实施。各市州结合当地现状,瞄准人民群众关切和期待,在校长职级制改革、校长教师交流、促进教育公平、均衡优质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有效探索实践,特别是兰州市、天水市、平凉市、张掖市等地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三)立德树人彰显特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进校园。加强中小学德育,深入推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以10余项主题教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五个千所示范校”建设,立体构建推进素质教育新载体,累计创建省级中小学德育示范学校800所、快乐校园示范学校600所、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563所,绿色学校260所和国家校园足球特色学校357所。加强学校体育,改进美育教学,落实“一校一品”、体育艺术“2+1”项目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实施“中小学舞蹈课程进校园工程”。开展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10个样本县222所学校参加义务教育语文、艺术学科监测,在6个县启动实施“基于监测结果使用的区域督学能力建设项目”。印发实施贯彻落实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教学诊断改进方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印发实施甘肃省高职高专教学诊断改革实施方案,推进高职高专教学诊断改革。深化高校学分制改革,以“甘肃高校教师教育联盟”“安宁五所高校战略联盟”为依托,实施跨校选课、学生交换和主辅修教育等3种方式的合作育人,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跨校选课、学分互认。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有序推进,3所高校被国家确定为2016年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单位。

(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资源迅速扩大。基本实现全省乡镇,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上行政村,17个插花型贫困县行政村、革命老区和藏区有需求的行政村幼儿园“五个全覆盖”。全省幼儿园达到6441所,比2015年增加2470所,较2010年增加4034所;在园幼儿达到89.2万人,比2015年净增19.09万人,较2010年增加50.47万人。与“十一五”末相比,实现了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教职工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和优质示范园数“五个翻番”,基本构建起了覆盖市、县、乡、村的四级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满足了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较2015年提高15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稳步有升。15个县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全省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累计达到44个,占全省县市区总数的51%。通过推广“学区走教”、优先改善办学条件等十项措施,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和农村小规模学校。编制全省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4%,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抢抓国家实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的重大机遇,举全省之力抓好项目实施。2014-2016年三年累计落实各级“全面改薄”资金145.8亿元(其中2016年41.66亿元),占五年规划总投入的68.1%,超额完成资金投入年度规划目标。校舍建设完工率和设备采购率均完成“2016年底达到五年规划任务50%”的目标。已实施项目惠及1.13万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53万名学生,分别占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数、学生数的84%和93%。基本消除了D级危房和“大通铺”现象,基本达到学生1人1桌1椅(凳)、寄宿学生1人1床的要求。把信息化建设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加快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扩大信息化优质资源共享,为义务教育学校配备“班班通”设备5万余套,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86.85%。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程度整体提升。大力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促进普通高中与中职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中职资源整合,中职学校由2015年的228所优化整合为190所,实现招生8.1万人。加快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投入资金3.12亿元,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县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项目52个。推动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新创建普通高中特色实验校22所,累计达到66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比2015年提高1个百分点。职业教育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建设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政府教育部联合印发《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研究制定《甘肃省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建设改革试验区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省统建“三校一区”主体全部完工,2017年9月将实现入驻办学。深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职业学校学生上升通道逐步打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新组建甘肃省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等6个省级行业型职教集团,累计达到21个。17所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35%,较2015年提高3个百分点。启动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实施方案,重点支持6所大学和三所高职院校进入高水平行列,重点建设50个左右一流学科,2016年3所高校的14个学科入围美国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学科排行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结构,新设置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并实现首届招生。制定实施进一步加强全省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评定优秀教学成果200项,培育教学名师20名、教学团队20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打造精品课程60门、特色专业30个。

(五)精准扶贫形成体系。紧紧围绕省委政府脱贫攻坚“一号工程”,专项制定并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乡村教师队伍、民族教育、学生资助、高校招生、留守儿童等9个专项支持计划和支持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简称“9+1”),实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在各学段、各关键点全覆盖。建成并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确保教育扶贫政策精准兑现到位。

(六)教师队伍焕发生机。以学前教育师资补充为重点,精准招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2016年通过国家“特岗计划”、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等渠道精准招聘幼儿园、中小学教师6547人(其中幼儿园教师5332名、中小学教师1215名),乡村教师占96.3%。精准打好乡村教师培训“组合拳”,深入推进教师培训“三计划两工程”和“精准扶贫国培计划三行动”,推动重心下移,变“输血”为“造血”。全年培训中小学教师10.31万人次、幼儿园教师1.84万人次,占基础教育师资总量的三分之一。

(七)民办教育环境优化。政府出台《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办学。加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力度,省财政拨付奖补资金3192.4万元,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68所。大力实施民办幼儿园能力提升工程,基本完成省内所有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轮训工作。完善民办院校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民办院校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实现民办高校董事长和校长分设。

(八)保障水平大幅提升。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两免一补”和生均公用经费可携带,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化发展。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00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00元,对寄宿制学校按校内寄宿生数每年再增加200元公用经费补助,对农村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标准核定公用经费,对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核拨公用经费。改革省属高校预算拨款制度,改进资金分配和管理方式,建立以办学能力提升、转型发展和绩效考核为导向的项目支出体系,引导高校突出内涵发展。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研究制定《甘肃省依法治教实施规划(2016-2020年)》和《甘肃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

同志们,2016年,我省教育工作在综合改革、均衡与内涵发展、促进公平、安全稳定、宣传舆论等方面亮点纷呈。承办召开了全国“全面改薄”工作现场推进会,我省的改薄工作经验得到国家充分肯定和推广。在第十一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纪念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发布60周年座谈会、第十届国家督学聘任工作会议等10余次国家级会议上甘肃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教育部与我省签署“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和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国家语委“一带一路”汉语普通话推广培训基地(西北中心)在我省挂牌成立,在全国率先开展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改革实验工作。省教育厅和临夏市获批“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国务院办公厅专报甘肃实施“9+1”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介绍甘肃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政府高度重视优先发展的结果,是省财政、发改、人社、编办等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市州、县市区、各部门特别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员工努力工作、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教育厅,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各级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向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为教育事业做出艰辛贡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2017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国家对西部教育的倾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省委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推进前所未有,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教育的支持保障前所未有,公益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对甘肃教育的友情援助前所未有。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头脑,对照教育现代化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以及面对新的形势,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看待我省教育工作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新建公办幼儿园师资缺口较大,民办幼儿园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在周转房方面还存在很大需求、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因安全无法保障冬季取暖、中小学教师对职称评审意见较大;各级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和校际间发展不平衡,应试教育倾向在基础教育阶段仍然根深蒂固,体制机制还不顺畅;教师管理还不规范;校园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教育管理方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还不能完全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等,这些问题不容忽视且必须亟待解决。

二、振奋精神,真抓实干 ,稳步推进我省教育基本现代化

2017年,全省教育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省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促进公平为核心,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党建为保证,以加快实现我省教育基本现代化为目标,改善发展环境,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扶贫,维护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关于今年的工作,会后省教育厅将下发年度工作要点,做全面安排。在此,我重点强调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党建工作,持续推进党的教育方针进校园。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深入开展国家主席总书记教育思想学习研究。有计划、分层次举办学习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推动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见行动。在全省高校开展院(系)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对中小学党建工作开展专项督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二是强化思想政治工作,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完善高校党的领导管理体制,健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体系,落实高校党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扎实开展系统化学习、融合式讨论、案例式教学,分层次举办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分管书记、省属高校书记培训和高校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院系党组织书记、民办高校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深入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三是强化干部素质提升,铸造队伍服务形象。强化教育行政管理能力提升,举办市县教育局长能力提升培训班、高校领导干部研修班。加强干部双向挂职锻炼,协调推进市县教育部门、高等学校、厅直单位与厅机关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严把选拔任用条件,加强厅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选任。全省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面向大局、面向社会、面向师生的服务意识,坚持从自我素质提升中不断寻找服务动力,从各级各类学校自身条件和师生实际情况出发,找准服务方向和内容,谋划设计好服务载体和活动,在科学有效的优质服务中促进教育发展、学校办学和学生成长,进而不断强化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是强化教育精准扶贫,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推进“9+1”教育精准扶贫专项支持计划。全面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民族教育、招生扶贫、学生资助、留守儿童关爱和革命老区教育跨越发展等十个专项扶贫计划政策措施,继续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保障体系。争取与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建甘肃教育精准扶贫国家级示范区,协同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完善教育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保障教育扶贫政策精准落实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努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建立教育扶贫协作推进机制。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制订实施工作方案和推进计划,努力提升贫困地区教育总体发展水平。加强教育扶贫东西部协作,积极引入外部资源强化教育扶贫举措。继续加大高校招生扶贫力度,积极争取教育部2017年进一步扩大部委属高校和外省省属重点高校在甘招生计划,特别是加大“中西部协作计划”“国家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等支持力度。主动与天津、福建等省市建立教育扶贫对口帮扶结对关系,加强在人才培养、高校招生、产业扶持等领域的合作。提高学生精准资助水平。推进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计划,对全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免除(补助)保教费;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除学杂费,对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免除全省中职学生学费,对农村户籍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及城市涉农专业的学生发放中职生国家助学金;对贫困县进入省内高职(专科)院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免除(补助)学费、书本费;落实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确保应贷尽贷,保障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良好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改革随迁子女就学机制,建立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入学政策,简化优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和证明要求,提供便民服务。落实和完善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和参加高考政策。推动落实精准扶贫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专项支持计划,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有关部门参与的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特殊教育,制定甘肃省第二期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持续开展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和随班就读骨干教师培训,持续改善特教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推进落实《甘肃省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专项规划》。召开全省民族教育工作会议。加大民族地区中小学、幼儿园双语教师培训力度。扩大“9+3”免费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继续开展大学生赴藏区幼儿园顶岗支教,重点加大对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师资支持力度。继续实施普通高中内地民族班扩招等系列招生计划,提高内地民族班办学水平。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两个共同”示范县建设。加强双语教育工作。加快推进我省与四川、青海交界地区教育发展。

五是强化教育信息化,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有序推进“互联网+教育”,通过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师互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完善“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2017年宽带网络覆盖全省所有中小学,“班班通”覆盖中小学所有班级。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管理、教学实践深度融合,培育和推广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建立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决策支持服务系统,建成甘肃教育科技云服务平台,开展系统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支持省属高校引进国内外优质在线开放课程,鼓励高校探索“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方法。指导并做好教育系统网络安全防护,保障信息安全。

六是强化协调发展,持续优化教育布局结构。进一步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启动实施我省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扎实推进《甘肃省精准扶贫学前教育支持计划》,深入推进学前教育资源向行政村延伸,在58个贫困县1500人以下有需求的行政村建设幼儿园,优先满足建档立卡贫困村需求。统筹城乡学前教育协调发展,出台实施《关于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体制机制的指导意见》,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和管理使用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建设好双语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积极破解发展制约瓶颈,加大学前师资补充力度。督促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贯彻落实《幼儿园玩教具配备指南》,进一步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积极推动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专项规划,督查市州落实具体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和百人以下小规模学校。继续推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确保完成2017年度规划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动规划在2017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县实现创建目标,并鼓励有意愿的县提前实现均衡发展(需要特别强调的是2017年度规划和申请提前的15个县市中除民乐县、甘谷县三项指标全部达标外,其他县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康乐县、榆中县经费投入三项指标均不达标;陇西、静宁、玛曲、合作市近三年“三个增长”有两年不达标等问题,必须及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弥补和改善,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化管理,开展省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实验区试点工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落实教育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推动职普比大体相当。实施普通高中改造计划,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优化调整中职布局结构,2017年底全面完成市州中职资源整合任务,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优化整合为160所左右。县域内中职学校(职教中心)整合为1所,每个市州重点办好1-2所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职学校,全省重点办好30-40所国家、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全面提升中职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办好职业教育是优化教育结构和协调发展的关键环扣,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下大力气完善职业学校布局结构、提升职业学校基础能力、强化大国工匠后备人才培养,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在招生规模、就业导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专业技能、工匠精神等方面构建一揽子培养发展方案,为我省培养一大批热爱家园、服务家乡、乐于做工、脱贫致富的工匠行家里手,为国家建设不断输送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甘于奉献、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大国工匠后备军。深入推进国家职业教育助推城镇化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省统建“三校一区”建设步伐,确保2017年秋季学期如期入住开学。争取将兰州新区职教园区纳入中德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范围,着力打造中德职业教育合作示范区,在兰州新区职教园区建设“甘肃省工业4.0-智能工厂综合实训平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引导已挂牌成立的省级职教集团做实工作,培育并推选5个左右职教集团进入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支持指导17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实质性开展工作。以赛促学,举办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拔参加全国大赛。持续推进职教精准扶贫,鼓励和吸引贫困家庭适龄青年接受职业教育,会同省人社、扶贫等部门完成100万人次技术技能人才年度培训任务。扎实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办学,为有升学愿望的贫困家庭学生开辟升学便捷通道,提高贫困家庭学生的学历水平和就业层次。推进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组织实施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确定高校和学科建设方案,同步开展建设工作。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制定《甘肃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支持符合条件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推动高校科研创新,落实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鼓励和支持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转化。落实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意见,新建一批省级大学科技园。加强成果转化和创新团队建设,在高校新建若干省级创新团队,支持一批科技成果重大转化项目。加强高校科研平台建设,制定出台加强全省高校科研基地建设的意见,培育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化省校合作、对口支援,与同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开展战略合作。争取国家相关部委共建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积极争取将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城市学院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序列。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全面开展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开展高职高专专业综合评价。做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飞天学者”工作。

七是强化立德树人,不断推进教育质量提升。全面加强德育工作。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人知人晓”工程,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续实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金种子”工程。开齐开足德育课程,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大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大力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和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指导,引导注重家教家风,培育文明风尚,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营造良好家校关系和共同育人氛围。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工作。推进实施《甘肃省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甘肃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积极改善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推进“一校一品”、校园足球、体育艺术“2+1”等项目。督促各地各校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深入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大课间和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阳光体育锻炼方案,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改进美育教学,推动落实学校美育改革发展备忘录、《甘肃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快构建大中小幼各类学校美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美育和社会家庭美育相互联系的具有甘肃特色的现代美育体系。开展“甘肃省美育创新示范县”培植建设工作。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落实《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大力推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继续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开展全省中小学生普通话水平评价试点。举办全省第20届推普周活动。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质量。继续实施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工程,组织开展“高校就业创业基础建设计划”“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计划”,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建设。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专项督查,督促高校提升就业指导和服务水平,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努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等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

八是强化创新驱动,全力推进综合改革。注重改革顶层设计。全面实施《甘肃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着力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健全重点改革任务台账,全力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全面部署启动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备案的《甘肃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推进事项实施方案》,针对七项重点改革事项分别研究制定专项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逐项选取若干县区、学校启动改革试点,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确保取得改革预期成效。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甘肃省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加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科学合理编制2017年全省普通高校、高中阶段教育招生计划,合理安排研究生招生计划。继续实施普通高考平行志愿录取模式。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五个千所示范校”建设,继续创建一批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德育示范校、快乐校园示范校、校园足球示范校和绿色学校,充分发挥示范校标杆带动作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中高职衔接贯通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中职“3+4”升本科、高职“3+2”升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探索联盟高校之间学分互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育人机制。深化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总结各地现有改革经验中符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的经验和做法,明确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边界和规范表述,在试点的基础上因市因县稳步推进。制定出台贯彻落实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统筹提升教育供给能力,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教育发展差距。积极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推行“学区走教”“联校走教”,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督促全省县区制定交流轮岗实施办法。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督促指导高校制定综合改革方案,推动建立健全现代大学制度。继续推进简政放权,研究出台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配套改革政策。进一步规范优化教育行政审批流程,继续做好行政审批取消后的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依法行政,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加快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落实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甘肃政府关于加快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试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大力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全面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各地贯彻落实义务教育语文等16个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教学推进计划,推进落实“六项任务”和“六项工程”。深化高职高专教学诊断改革,落实高职高专教学诊断改革实施方案。继续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立高校教学质量发布制度,开展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深入推进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工作。深入实施贯彻落实教育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方案、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和高职教学诊断改进方案,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扩大教育对外交流合作。推进落实《教育部甘肃省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中各项任务。推动“一带一路”高校联盟做实做强。设立“中亚本土汉语教师培训中心”。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学院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甘肃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办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继续推进实施“百校结好”行动计划。做好来华留学工作,扩大“甘肃省丝绸之路奖学金”支持范围,吸引海外学生来甘留学。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的交流合作,组织承办第24届华夏园丁大联欢活动。

九是强化教育保障水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农村标准化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出台有约束性的制度和措施,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补齐农村教育这个短板。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冬季温暖工程,改善取暖条件,完善供暖设施,实行集中供暖,切实解决因用煤等不安全因素带来的意外事件和学生受冻现象。持续推动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督促县区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加大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支持力度,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水平。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精准补充师资,按照“六个一批”的规划,着力解决中小学体育美育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实施好国家“特岗计划”和“免费师范生”政策,为农村中小学补充短缺学科师资1500名。积极破解学前师资短缺难题,按照《甘肃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核定幼儿园编制,多渠道补充幼儿园师资,争取教育部向我省增加“国家特岗计划”名额,并向学前教育岗位倾斜。扩大“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和“三区教师支持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加大为农村幼儿园补充师资的力度。统筹“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和外援项目,加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重点加强乡村中小学音体美等紧缺学科教师、幼儿园转岗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加强中职师资培训培养力度,扎实推进中职教师素质提升“双千计划”,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依法督查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推进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会同有关部门从2017年春季学期开始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同时,继续实施好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政策,继续落实好校内寄宿生公用经费补助政策、农村不足100人小规模学校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政策、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按每生每年6000元标准补助公用经费政策。继续推进实施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免费午餐全覆盖,同步保障好学生“舌尖上的安全”。加强教育经费审计监督,确保资金安全,发挥资金最大效益。加强教育督导和质量监测。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减少考试次数,淡化对知识的死记硬背,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身心素质、审美修养和意志品质,激发学生想象力、求知欲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制定出台《甘肃省贯彻落实教育督导条例实施办法》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专项督导实施方案》。全面落实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加强督导队伍能力建设,强化督导人员培训。组织实施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监测工作。组织开展教育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切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专项督导,推动工作落实和问题有效解决。推进依法治教。落实《甘肃省依法治教实施规划(2016-2020年)》和《甘肃省教育系统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积极探索法律进校园的有效路径与方式,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以活动为载体,以活动促队伍,以活动强法治,开展全省教育系统法治教育年活动,筹备召开全省法治教育工作会,有效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构建教育部门行政人员、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联动的依法治教工作格局,切实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延伸,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法治智慧、提供法治动力、共享法治红利。

三、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同志们,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将迎接党的胜利召开,国家拟于上半年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样一个重大历史节点,全省教育系统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大力学习宣传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力以赴完成好2017年各项工作任务。在此,我提几点要求和希望,与同志们共勉。

(一)加强学习,确保核心意识。全省教育系统要牢固树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意识,把深入学习贯彻国家主席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常态化,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在认识上、工作实践中,日常生活中心口如一,言行一致,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要加强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对重大教育法规、政策的研究和学习,准确把握政策内容与实质,不折不扣的贯彻党中央和省委政府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做到方向正、理论明、思路清,执行力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提供优质服务。

(二)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稳定。安全稳定事关事业发展全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意识,注重流程管理,建立完善校园安全综合防控体系,进一步强化安全管理各项措施,全面加强学校安全监管,督促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责任体系。健全学校意识形态安全、网络安全、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等全方位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特别要加强考务管理,确保考试安全。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欺凌治理工作,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加强应急管理与妥善处置工作机制,全力维护和谐稳定发展大局。

(三)从严治教,确保责任担当。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并向基层党组织延伸。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双十条”规定。持续巩固好教育收费治理成果,加强教育收费管理和项目经费审计监督。严格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积极探索和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继续严肃整治和查处全省教育领域违规违纪问题,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朽问题。加强政风行风学风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工作透明度。健全中小学减负长效机制。严肃整治和查处中小学补课乱收费、虚报冒领教育扶贫民生资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贯彻落实职业道德规范和学术道德规范,严肃惩治学术不端行为。推进教育政务效能建设,加强“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推进政务工作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狠抓工作任务落实,加强督查督办,强化重点工作过程监控与跟踪督办,实行重点任务目标责任制,确保决策部署落地生根。

(四)狠抓落实,确保提质增效。国家主席国家主席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指出,“上下同欲者胜。只要我们13亿多人民和衷共济,只要我们党永远同人民站在一起,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就一定能够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国家主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全党的动员令。希望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发扬奋发进取、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撸起袖子加油干。以不畏强手的胆气、直面竞争的锐气、勇创一流的豪气把各项工作抓好抓实抓细,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敢于攻坚,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真正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添动力,聚合力,增强执行力上,把抓好工作落实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的重中之重,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确保各项工作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完成。

(五)广泛宣传,确保正确导向。要强化教育系统新闻宣传,持续加大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协调和运用媒体,全方位、多渠道报道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工作成效,讲好教育故事,传递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全社会了解教育工作的部署与进展,共享改革发展新成果、新成就。坚持聚焦需求,健全和落实信息工作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教育系统信息工作水平。要扩大新闻宣传的覆盖面,拓展宣传阵地,加强与社会主流媒体之间的协作,利用新兴媒体构筑教育新闻宣传的有效平台,加强教育系统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新媒体和门户网站建设。要加大政务信息公开力度,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健全和完善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加强舆情引导,依法依规做好科学防范和应对处置工作,树立甘肃教育的良好形象,营造事业发展和育人成才的舆论氛围。

同志们,今年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已经明确,全省教育系统要按照今天会议和郝省长的讲话精神,把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重大使命,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系统谋划,精心落实,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为加快推进我省教育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为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组织卫生与健康大会讲话稿

今天,我们隆重召开这次会议,共同庆祝我市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表彰先进典型,弘扬创卫精神,激励和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再接再厉,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创卫工作付出辛勤劳动、做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衷心感谢!

今年3月,我市正式被授予“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增添了一张含金量极高的城市名片,这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喜事。国家卫生城市是全国卫生创建工作的最高荣誉,创建检查标准高,评审环节苛刻,通过率不足40%,难度非常大。目前,我省创建成功的城市只有3个,分别是大庆、伊春和黑河。我市自2011年提出以来,三年时间便迎来首考,困难和压力可想而知。回顾三年来的创卫历程,我们经历了资料初审、暗访、技术评估、综合评审、社会公示5个环节,城市管理、建设、民生等各项工作都经受了严峻考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力攻坚,战胜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仅用三年时间就完成了其他城市7—9年完成的工作,并且一次性通过申报、一次性通过初审、一次性通过暗访、一次性通过技术评估、一次性通过综合评审,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殊荣来之不易。全市广大干部群众要珍视成绩、保持荣誉,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意见,抓好爱国卫生工作,推进社会卫生综合治理,全面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卫成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国家卫生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其创建过程就是对黑河经济社会发展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的过程,对于提升城市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增强全市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动黑河跨越发展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

(一)创出了黑河城市的知名度。城市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黑河作为边境口岸城市,城市形象不仅代表着黑河,代表着黑龙江,也代表着祖国,黑河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三年来,我们坚持把创卫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向全国乃至世界,展示了我市良好城市形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叫响了“中俄风情之都、北国养生福地”品牌。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易、凤凰网等国内数十家主流新闻媒体,先后对我市创卫工作进行了动态报道,《美丽中国》栏目作了专题报道,各大网站搜索引擎点击量超过20万次,引发了媒体关注热潮。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新浪、腾讯开设了官方微博,借助百度贴吧、微信平台以及拍摄《亲亲的黑河》MV,进行全方位宣传,悠久的历史文化、特有的民族风情、旖旎的自然风光等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创出了加快发展的好环境。我们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不单是为了这份荣誉,重要的是通过创卫来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让更多的人来我们这里投资兴业,推动黑河经济发展。三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下大力气实施了“五小行业”、建筑工地、农贸市场等六项专项治理,开展了市容秩序“十乱”综合整治活动,市容市貌明显改观,来我市旅游人员逐年增加,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升。2014年,全市共接待旅游者557.5万人次,同比增长12.8%;全市旅游收入45.8亿元,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2亿元,增长13%。良好的城市环境吸引了一大批客商来我市投资兴业,先后引进了谷神大豆、科迪食品等大企业,正在与恒大集团、正大集团等食品产业航母,就绿色食品合作进行洽谈。三年来,全市累计完成投资270亿元,建设市级重点产业项目163项,多宝山铜矿一期、中兴牧业奶牛规模化养殖等79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或具备投产条件,一个个重大项目的落地生根,为黑河未来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三)创出了广大市民的幸福感。我们开展创卫工作,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增强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要把群众高不高兴作为衡量标准。三年来,我们坚持把创卫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高市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累计投入10多亿元,每年推进一批民生实事,先后实施了蓝天、秀水、绿地、降噪等八项环境改善工程,获得了“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十佳典范城市”荣誉称号。2012、2013年,我市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分别达到366天和365天,高居全省空气质量排行榜第一名。建成了黑河市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日处理污水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10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超过90%,城区街路清扫保洁率、生活垃圾清运率、街路清雪率均达到100%。建设绿化隔离带10.7公里,完成了3.7万平方米主要街路和黑龙江公园堤顶人行道铺装,以及279个小区、13条巷道亮化改造和145栋楼体亮化维修工作,路灯亮灯率98%以上,对698处过街架空管线进行落地改造,有效净化了城市视觉空间。强化噪音监测体系建设,噪音监测覆盖面积达25.6平方公里,餐饮场所、建筑工地、群众娱乐活动场地等噪声污染源基本消除。在东北三省率先推出便民自行车服务,倡导绿色出行,累计投放自行车2230辆,借还1699万人次。完成了黑龙江公园四期、生态植物园、社区绿化等20余项绿化工程,初步建成处处是公园、处处有景观的生态园林城市。

(四)创出了环境整洁的新城乡。城乡之美,在于全民健康、生态和谐、环境清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的小康,没有和谐的生态就没有发展的空间。三年来,我们将创卫工作作为建设健康、和谐、魅力、宜居城市的实践,全面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我们将爱国卫生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高位谋划、整体推动、分步实施,并调整了组织机构,增加了爱卫办工作人员编制,爱卫会成员单位也增加到27家,做到了组织有力、机构健全、体系完善。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全市6个县(市、区)和五大连池风景区全部晋升为省级卫生城,219个部门、96个村、12个社区被评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

(五)创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创卫的关键因素在人,只有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参与的工作格局,才能取得成果、达成目标。三年来,我们坚持把创卫作为推动干部考评、锤炼干部队伍的重要载体,以创卫实践来促进精神面貌和工作作风转变,激发广大干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扎根家乡、建设家乡的火热情感和坚强决心。在创建过程中,全市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至四大班子领导,下至一线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不讲条件、不计报酬,表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各单位都从创卫大局出发,克服人员少、工作紧、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对包保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班子成员亲自上阵劳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许多干部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实打实地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最困难的问题,进一步弘扬了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创卫考核的是干部作风,检查的是干部履职尽责,评价的是干部为民服务水平,全市各级干部为此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汗水,顶住了压力和困难的考验,这是我们收获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转化为推动黑河跨越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功,凝聚着全市干部群众的心血与汗水

成绩来之不易,奋斗充满艰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不同于以往的创建活动,任务重、难度大、标准高,是一场名副其实的硬仗。在创建工作中,我们瞄准目标,坚定信心、不畏困难,始终如一地强力推进,经受住了考验,也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一)创卫工作的胜利,得益于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靠前指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创卫工作取得成功的关键。国家省对我市创卫工作高度重视,国家专家组先后6次到我市检查指导,帮助我们整改提高,省卫生厅将黑河创卫工作列入全省卫生工作“十二五”规划,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市四大班子思想统一,认识到位,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和指挥部,实行厅级领导包保责任制,15名厅级领导集体挂帅上阵,分头指挥各项战役。书记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提出具体要求,经常深入实地研究解决问题。力卓、姚龙、潘杨、于凤荣、姜福、明海、陈光、成林、弘智、志国、洪生、世巍等同志,都冲在一线、靠前指挥,保证各项工作衔接有序。特别是志国同志,先后组织召开24次推进、研讨、反馈和整改会议,听取指挥部汇报50余次,对人员部署、任务分解、检查督导、上级暗访等工作逐一落实,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市人大、市政协对创卫活动大力支持,祥全、利群、晓杰、宝顺和马力、殿举、张岭、文兴、蔺波等同志多次检查市容市貌、城中村改造、市场改造等情况,对创卫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就重点问题持续跟踪监督,推动整改落实。这次创卫活动,组织规格之高、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使我市创建工作始终保持了强劲的势头。

(二)创卫工作的胜利,归功于责任部门的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国家主席总书记曾经讲过,“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创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面对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全市33个主要责任部门不怕吃苦、不推不让,没有一个消极退缩,都及时完成了任务。市卫生局既是牵头部门又是责任部门,克服人员少、资金紧张、没有可参考样本等困难,创卫工作与日常工作统筹兼顾,做了大量扎实细致的工作。市房产局对80个住宅小区558栋楼房进行统一改造,硬化路面、种植花草、清洁环境、粉刷墙体立面,完成了华寓小区、友谊嘉苑小区、4栋宾馆和筒子楼的环境治理。市行政执法局全体干部职工齐上阵,开展市容秩序“十乱”综合整治49次,提高了城市道路维修、生活垃圾处置、绿化养护管理标准。工商、药监、质监等部门严格按照要求,对中小餐饮、农贸市场和废品收购站进行整顿,“五小”行业整顿获得国家评审组高度评价。环保、教育、公安等部门,都根据责任分工,出色完成了所承担的任务。爱辉区作为市辖区,承担了大量基础工作,区委区政府先后召开推进大会6次、专题会议9次,投入4430万元硬化和修复住宅小区地面,修缮五中新区等城乡结合部道路、边沟,对居民小区、城中村以环境卫生攻坚战的形式强力推进,拆除违法建筑500余处,对乡镇村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六改、六建、六清”行动,农村卫生环境明显改善。在创卫活动中,各责任部门不讲条件、不计得失,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夺取创卫全胜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创卫工作的胜利,归功于相关单位的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创卫工作点多面广,离不开各单位的相互支持,通力协作。全市各相关单位充分发挥职能优势,谁有优势主动承担,谁有困难主动帮忙,积极为创卫做贡献。特别在最后的决战时刻,全市134个中省市直单位齐上阵,把创卫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不讲任何条件,给什么工作就干什么工作,交办什么任务就完成好什么任务,没有一个拖后腿、掉链子。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为医疗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棚改办对33处城市“伤疤”进行维修美化,完成了南部棚户区1074户动迁工作。市供销社自筹资金160余万元,完成了1430平方米小区路面硬化和2300平方米小区路面平整。水务、建设等单位,合力对市区水体进行除污净水。市公安交警支队完成了13个老旧楼体6000余平方米的墙壁粉刷任务。中省直单位都自觉把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上来,以主人翁的姿态,倾力支持创卫活动。26个中省直单位筹集500余万元对包保小区进行改造,通讯、电业等单位对各小区内架空管线进行了集中捆扎。广大驻黑部队官兵视黑河为家乡,充分发扬“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硬骨头精神,为创卫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次创卫活动中,各相关单位顾全大局、通力协作,体现出强大的合力,保证了各项工作顺畅推进。

(四)创卫工作的胜利,归功于干部群众的尽责敬业、无私奉献。“创城为百姓、百姓共创城”。三年来,很多基层干部连续作战,苦事无人叫累,脏事无人推诿,难事无人后退,始终坚守岗位,恪尽职守。市创卫指挥部王静霞同志,对全市500多家公共场所和全市街道小区存在的问题都能了然于胸,特别在创卫攻坚期间,每天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先后收集处理群众举报问题160多件,督办解决重点问题近600个。市行政执法局赵海峰同志,每天深入一线进行调查,提出合理化建议30多条,并主动协调各相关单位200多次,协调选定了5处建筑垃圾暂存点,解决了建筑垃圾乱卸问题。在创卫工作中,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积极支持,全市1000多家临街商铺、宾馆、饭店、网吧、超市业主,主动清理各自分担区,撤除临街摆设,更换破损牌匾。一些群众为了配合小区绿化、硬化工作,主动铲除了自己的小菜园,虽然菜园即将收获,但没要一分钱补偿。有的群众主动劝阻不文明行为,捡拾烟头纸屑,保持街路卫生。在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下,全市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明显减少,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在创卫工作中,还有很多感人事迹,由于时间关系,我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可以说,今天我们取得的这份成绩,取决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凝聚着全社会的无私奉献。实践证明,无论是抗洪、还是创卫,在每一个重大关头,黑河人民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显示出非凡的凝聚力,这是黑河人民的精神力量,有了这种力量,我们就一定能够把黑河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巩固成果,完善功能,增强城市发展整体实力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保持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和持之以恒的创建热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卫成果,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市民生活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激发工作干劲,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动力。作风关系发展,作风决定成效。在创卫过程中,全市上下表现出的精神品质,是对新常态下新作风的最好诠释。要总结创卫精神,以创卫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崭新的工作当中去。当前,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我省提出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作为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构建哈尔滨至黑河铁路过境通道,将黑河黑龙江大桥、韩家园子至黑河、孙吴至乌伊岭铁路、哈绥北黑产业聚集带等纳入其中,我市深化对俄合作面临难得机遇。美好蓝图要靠真抓实干来绘就。我们在年初确定的三大攻坚战、六大提升工程、十件大事和二十件民生实事,各项具体任务已经分解,责任单位和配合单位也已明确,这些工作都是刚性任务,是我们对群众的承诺,要细化实施步骤,卡死时间节点,不讲条件,集中力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

(二)借鉴创卫经验,进一步推进“三城联创”活动。国家卫生城市的成功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和环保模范城创建积累了宝贵经验,奠定了良好基础。今年是国家园林城检查验收年,目前我们所有申报工作已经全部完成,7—8月国家专家组将实地考察,这也标志着园林城创建进入攻坚决战阶段,对园林城检查标准涉及的8类64项任务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落实到各相关单位。各单位要发扬担当精神、协作精神,把任务落到实处,争取检查一次通过。同时,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也取得积极进展,但从创模指标完成情况看,26项考核指标,我们刚达标13项,还有一半未达标,差距仍然不小。6—7月省环保厅将进行初步验收,时间紧、任务重,各责任单位要对照创模指标差距和存在问题,分头抓好落实,按时限完成各自承担的任务。我们要不断巩固国家卫生城创建成果,继续鼓足干劲、坚定信心、凝聚力量,确保“三城联创”目标圆满完成。

(三)完善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要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做好城市规划修编工作,科学设置功能分区,为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生产生活需求,结合黑河水利防护工程建设,高水平实施沿江公园整体改造,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创业环境和人居环境。要根据新一轮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方案,组织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重点围绕治脏、治乱、治差,开展好清理垃圾、清洁水体、清除死角和绿化环境“三清一绿”活动。要加强早市环境卫生管理,市行政执法局要采取疏堵结合机制,杜绝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经过积极争取,我市已被列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要积极开展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四)建立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提升创卫成果。创卫成功不易,巩固成果更难。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机制(2015—2017年),各地各相关部门要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健全完善创卫长效机制,做到标准更高、力度更大、措施更实。要保持创卫工作常态化,每年的爱国卫生运动都要突出主题,开展集中性的大型活动。要进一步完善投入机制,继续加大对民生的投入,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要强化创卫“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责任意识,完善市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责任机制,完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网络体系,负责包保的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要定期了解责任区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持续巩固创卫成果。要完善管理机制,按照精细化管理标准,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数字化城管平台,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构建起职责明晰、责任落实、快捷高效的长效管理体系。

(五)弘扬创卫精神,进一步夯实人民健康防线。全民健康是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基。去年,国务院时隔25年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爱国卫生工作的意见》,这是指导爱国卫生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省委政府下发了《健康龙江行动(2014—2020年)实施方案》,对相关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部署。各县(市、区)及各相关部门要利用创卫成功的有利契机,将健康融入所有公共政策领域,认真抓好爱国卫生工作,深入实施健康龙江行动,各县(市、区)要及时拨付匹配资金,各级爱卫办要切实加强技术指导。要通过新闻媒体,开展卫生防病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社区中营造良好的健康氛围,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满意度。着力加强卫生创建工作,五大连池、嫩江、逊克要全面做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申报各项准备工作,其他县(市)要做好省级卫生城复检备检工作。按照国家相关要求,广泛开展控烟活动,尽快实现无烟环境的目标。做好病媒生物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健全各级监测网络,加强防治人员技术培训,有效防止传染病发生,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

同志们,创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后续工作任务还很繁重。我们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创卫成果,倍加珍惜业已形成的良好氛围,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为巩固提升创卫工作成果,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