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

生活化教学不仅要以学生的生活入手来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

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研究

摘要: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机械理论灌输已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摒弃旧观念与旧模式,将教学的视野引向生活,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才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理解水平,构建高效的思想品德教学。

关键词:思想品德;生活化;兴趣

思想品德是中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但长期以来,课程思想品德课程存在严重地学科本位倾向,忽视学生,无视生活,教师是搬运工,学生是接收器,只是空洞而机械的理论灌输,知行脱节,学生并不能将课堂所学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这正是传统课程教学的根本问题所在。新课程标准更加重视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明确指出,课程教学的基础是“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课程教学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就决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要回归于学生的生活世界,否则课程教学就会失去活水源头。

一、以熟悉的生活导入新课,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在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将学生带入繁重而机械的劳作中;而浓厚的兴趣则会让学生处于高度亢奋状态,思维更活跃,精力更充沛,会将学生带入愉悦而主动的探究旅程之中。导入环节的重要目的就在于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激起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巧妙导入,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是教师所必须重视的环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而以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来引入新知的学习,这样学生在心理上就可以对新知的学习有一个缓冲,以拉近学生与学科的距离,引发学生对新知的关注,进而让学生由课前的散漫状态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此时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高,正是展开新知探究的最佳时机。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密切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熟悉的生活来导入新知的学习,让每堂课都弥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以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探究活动。如在学习《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以学生所熟悉的在网络上发求助来引入网络交往,这样的导入更加亲切而真实,更能引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以真实的事例创设情境,让学生的理解更深刻

建构主义提出,知识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与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如果只是就理论知识本身来进行讲解,学生只能记住这个结论,而并不能与自身产生联系,这样就失去了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功效。而要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以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就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展开主动探究,帮助学生从中获取最直接、最深刻的认知,这样就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科学探究者与知识构建者。如在学习《维护消费者权益》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生活情境,你在购买某种物品时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在购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呢?学生都有购物的生活经历,这样的问题设计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又与教学主题密切相关,自然就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主动探究。经过短暂的思考后学生都可以想到在购物时会受到广告(如广告、促销海报),亲友介绍、售货员解说等。广告也好,介绍也罢,我们如何来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呢?以此来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面对众多的广告信息,我们究竟要如何来选择商品呢?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展开了主动的思考活动,进而总结出消费者要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接着再提出这样的问题,购买衣服、皮鞋,鲜奶、饼干、药品时需要注意什么?面对商家推出的各类促销活动,如打折、返券、低价等如何来选择?购物时有没有必要索取发票?通过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深入思考,透过表象深入本质,以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