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不善于质疑问难,而是未想清楚就质疑问难,也即所谓的“徒劳的质疑问难”,则有百害而无一利,影响甚至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最终影响教学效益。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善于质疑问难。

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题

影响学生善于质疑问难的原因有二:一是长期以来,我国教学领域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教师问、学生答,学生学会了“听”,学会了“答”,而没有学会质疑问难;二是有的教师本身就不善于质疑问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为了让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除了确实需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外,要自觉地采用“学生问,教师答,或者学生答”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教师要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提出明确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开诚布公地对学生讲,教师欢迎学生质疑问难,不怕被学生问倒。教师的最大成功是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其次,教师也要告诉学生,不要为质疑问难而质疑问难。虽然问难是积极思维的结晶,质疑是发明创造的开端,但要围绕教学内容来问难,来质疑。避免学生对“质疑问难”产生认识的误区,认为不管什么问题,有无价值,都要质疑问难;这样,“质疑问难”就形式化、庸俗化了。

再次,指导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再“质疑问难”。因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一节课仅仅45分钟,那些能通过自己努力,或者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或者通过与同学切磋、讨论能解决的疑难,则不必在课堂上提出。

又次,让学生表达问题时尽量清晰明白,声音洪亮。因为质疑问难是思维的火花闪现,如果不能用清楚明白的言语表达出来,一旦熄灭,便难再有痕迹;声音洪亮,要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以激起全班同学的思考。

最后,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质疑问难时应该注意礼貌和教学秩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反之,学生亦应尊重教师的人格。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倡教师要允许学生插嘴。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不讲礼貌,同教师胡搅蛮缠。如果七八个学生同时插嘴,七嘴八舌,彼此争论不休,导致教学秩序混乱,那么“质疑问难”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了。

二、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技能和技巧

“质疑问难”,作为一种能力,是可以培养、可以提高的。我国众多的优秀教师,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教师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让学生抓住“题目”质疑问难。语文课教学中,“题目”是文眼,是记叙的主要教学内容的结晶,或是描述的主要对象,或是表达的中心思想,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等等,让学生抓住“题目”质疑问难,能达到以问促读的目的。如有位教师在教《孔乙己》时,学生就提出了“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发人深省的问题。

2. 要让学生紧扣“关键词”质疑问难。如有位小学教师在教《了不起的中国女孩》时就让学生抓住“关键词”提问,于是学生提出了“题目为什么要用关键词‘中国’?”“什么叫‘了不起’?”“这个女孩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等等问题,直奔课文的中心。

3. 要让学生抓住“矛盾”质疑问难。大千世界,充满了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学生能够发现矛盾,就能发现问题,教会学生在矛盾处质疑问难,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如有位教师教《分马》这一课时,一名学生就抓住课文标题“分马”与课文内容的矛盾质疑问难:“我认为《分马》这个标题不恰当!”教师趁热打铁,问他为什么,他说:“白大嫂子分的是骡子,老初头分的是牛,李毛驴分的是两头毛驴,明明是牛、马、骡全有,而这标题却叫做《分马》,不恰当,应该叫《分牲口》。”教师鼓励了这位学生,并表扬说:“《分马》是著名作家周立波的作品,你敢于向名家挑战,值得表扬。”哪知另一个学生也发现了矛盾:“老师,他不是向作者挑战,是向编者挑战,因为课文注解写着呢,本文的标题是编者加的。”

4. 要让学生抓住“对比”质疑问难。教师要教会学生比较分析某些概念、结论、词汇之间有哪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让学生从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来质疑问难。如有位教师在教《再见了,亲人!》时,有位学生问:“小金花一向坚强,妈妈牺牲都没有哭,为什么在与志愿军叔叔分别时却落泪了呢?”像这样的问题就是学生通过对比提出的。

5. 要让学生抓住“细节”质疑问难。语文教学的文章细节,宛如藏在绿叶丛中的花朵,分开绿叶,显出花朵,就会色彩纷呈,别开生面。如有位教师在教《七根火柴》时,学生就抓住细节,提出了两个耐人寻味的问题。一是课文写卢进勇从那个无名红军战士身上取出了一个纸包,纸包里面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学生质疑问难,认为既“并排”就不能“成堆”,若“成堆”就不能“并排”。二是无名的红军战士把七根火柴交给卢进勇后,课文写到,卢进勇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学生质疑问难,认为脸色就是脸上的颜色,颜色只能说深浅,课文说舒展开来,用词不当。像上述耐人寻味的质疑问难,就是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抓住“细节”质疑问难的结果。

标签:学生 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