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问题分析

 摘 要:近年来我国企业改革发展很快,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十分落后,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快创新现代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基于此本文试阐述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问题分析

关键词:企业集团 创新 财务管理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我国大中型企业逐步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集团发展的优惠措施,发挥了大型企业集团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然而由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这样无疑极大增加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难度,导致很多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破产倒闭。因此,需要加大对财务管理模式的理论研究,认真分析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的特点与问题,从而找到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促进企业集团长远发展。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

(一)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财务管理决策权主要汇集在母公司中,由母公司严格控制子公司,运用相同的审核措施,将母公司业务拓展到子公司业务中,共同对成本进行分配,实行聚集型管理。通过这样的规定,母公司能够管理集团内部全部层面的活动,包括会计测算、利益归纳、集团成本测算与抑制、资金储备和财务战略创制等。母公司能够对子公司的物、财、人与产、销、供进行控制,同时母公司也可以对子公司重点事务实行全权代理,比如资金重组、资金存储、投入及收益配置等。

(二)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虽然母公司可以为子公司分配一定决定权,但还是具备对子公司的.总体控股职能。子公司应在财务收支、支出使用、资本融合、职工工资福利、财务人员管理及奖金等方面做好决定权,并根据市场与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独立财务决策。这样母公司能够间接管理子公司各项生产运行活动,并非是以行政手段加以干预,要评估、核查子公司受托职责达成情况。另外在母公司调动下,子公司竞争力能够提高,从而促进自身发展,而子公司通过实行利润分配的方式,可以增加自身竞争潜质,不断扩展市场份额数量。

(三)集权与分权融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在极端领域集权与分权有着一定缺陷,集权与分权融合型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综合两者优势,分权是巩固集权的基础。[1]企业集团母公司与子公司都要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属于自下而上的多方面模式策略。企业集团在日常运营管理中比较活跃,因为母公司对主体财务事物集权很重视,要适当对子公司人员任免与财务管理决定权进行分权。集权与分权是集团财务管理中的难点,企业集团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侧重点。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机构组织不合理

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高度统一,两者的决策主体重叠,没有按财务和会计两类分设机构,使得机构运行具有低效性和高风险性。企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财务管理能够为企业集团提供有效的引导与指引帮助,如果分设会计和财务机构能够加强财务管理。

(二)管理协同问题

在进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各成员企业存在谋取自我局部利益最大化趋势。当个体企业的利益与集团整体利益存在冲突,不能统一整体与局部的利益,这体现了成员企业在理财活动中的过于单独、缺少协作的潜质。另外,集团公司与大多数成员企业在标准问题上有所不同的情况,增加了资源整改的难度,难以获得管理协同带来的效益最大化。

(三)讯息传播存在失真

在整个集团运行活动中,集团总公司是最高决策者,由于获得讯息方式过于单调,导致子公司在数值讯息报告过程中由其裁决。[2]并且子公司财务报告一般说明了公司运行后的情形,而不是子公司最新运行情况。对于企业集团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来说,由于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约束,母公司无法实时获得子公司财务讯息。所以在制定决定过程中,母公司仅能对子公司发送的财务数据状况进行参考,无论是从集团管理层往下级子公司传递财务信息,还是各级子公司上报财务信息,都是经过多级过滤后最终到达目的地。

(四)财务管理滞后

从目前的企业集团在进行财务管理来看,财务管控集中于事后控制,至关重要的事前预算控制流于形式,财务管理工作灵活度低,滞后效应明显。一旦发现问题,可能早已形成事实上的风险。正是由于确乏对分子公司会计核算事前监督,事中控制,事后的管理监督难以发挥及时监督职责,风险预警作用无法及时发挥。

三、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对策

(一)理财思维创新

要对理财思维加以创新,根据经济制度发展需求做出实质性转变,包括关联产权集团化管理、风险控制及成本运营等。[3]所组建的理财思维要将信息时代要求展现出来,对一体化质控、实时财务数值、动态都要有涵盖,由于全体营运由互联网技术决定,集团通过对资金集中管理的运用,协作内部资金。创设理财思维时要满足科学管理与知识经济的要求,比如资本机遇、测算控制、认知创新以及战略规划等。

(二)管理机制与体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