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谈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临床运用

“三辨”模式应以“辨体”为主的第二种情况是“未病先防”,即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和某些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以下是小编J.L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临床运用之论文范文。

谈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的临床运用

诊疗模式是人们对于医疗活动内在规律认知的反映,诊疗模式的实用性和先进性直接关系到临床水平与疗效。中医界存在片面强调辨证论治的情况。事实上,中医临床诊疗模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种诊疗模式相互结合应用。我们以中医体质学等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建立了辨体-辨病-辨证诊疗模式( 简称三辨模式) ,可拓展临床思维空间,丰富了中医临床诊疗体系。“三辨模式”应从何“辨”入手,施治应以何“辨”为主,我们通过分析“辨体为主” “辨病为主”“辨证为主”几种情况,总结了“三辨模式”的常规应用模式。

1 “三辨模式”的理论基础

“三辨模式”实际是“人-病-证”的综合诊断,体现“体-病-证”的一统观。多年来临床存在单纯强调辨证论治诊疗模式的现象,从某种意义上束缚了中医工作者的诊疗模式和治疗思路,因此,应用好“三辨模式”以提升临床疗效,首先要解放思想,通过临床实践来检验诊疗模式的效果。

1. 1 “主病主方论”是“三辨模式”的思想武器

根据清代徐灵胎《兰台轨范》中提出的“主病主方主药”构想,我们将主病主方的内涵界定为: 高度针对贯穿整个疾病始终的主导病机,以一方为主,并可根据病情、证候、体质的多样性,据主方加味,体现“体-病-证”的一统观。临床实践已经证明了主病主方论的意义与价值,中医应学会识病辨病、以病统证、据病施方,通过临床实践,尝试深入研究“某病”,抓住“病”的主导病机,由博而约,不断凝炼医疗经验,形成自己的“主方”。

辨病论治是“三辨模式”的关键所在,而“主病主方论”是辨病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三辨模式”诊疗疾病的重要思想武器。用好“三辨模式”必须深刻理解“主病主方论”。没有主病主方的思想, “辨病”就失去了支撑, “三辨模式”也就失去了稳定与协调,难以在临床上取效。

1. 2 中医体质学是“三辨模式”的理论基础

辨体论治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中医体质学是辨体论治的理论基础,也是“三辨模式”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中医体质学是中医基础理论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了解中医体质学是应用“三辨模式”的基本功,只有准确辨识患者的体质,明晰中医体质与特定疾病的相关性,掌握中医体质调整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在临床上用好“三辨模式”。

2 “三辨模式”的常规应用模式

我们将“三辨模式”常规应用模式总结为:先病后体,结合辨证,序贯用方。其含义是: 在临床病情明确的常规情况下应用“三辨模式”应以“辨病”为先,抓住疾病主要病机,明确“主病”,制定“主方”,配合“专药”,同时结合患者体质特征和证候特点加减用药; 随着疾病病程的变化,当症状缓解、疾病表现已不突出时,逐渐转向以辨体为主,结合辨证辨病,巩固疗效,调整体质,治本防复。以溃疡性结肠炎为例说明。患者,男,55 岁,2001 年7 月31 日初诊。主诉: 腹痛、腹泻、黏液便间断发作15 年。现病史:每日晨起腹泻、黏液便,伴左少腹隐痛,三餐后半小时复又临厕,夜间大便2 ~ 3 次,腹部胀气,肠鸣排气,里急后重,反复发作。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处方: 桂枝10 g,乌梅15 g,细辛3 g,党参10 g,生姜3 片,黄芪15 g,白芍10 g,炙甘草6 g,防风10 g,陈皮6 g,蒲公英15 g,黄连3 g,马齿苋15 g,神曲10 g,白术10 g,饴糖适量( 1 汤匙) 冲入。30 剂,水煎服,每日1 剂。2001 年9月21 日二诊: 前方投乌梅丸合黄芪建中汤、痛泻要方合剂,下泄黏冻物减少。处方: 黄芪15 g,补骨脂10 g,白术10 g,防风10 g,乌梅15 g,仙鹤草15 g,吴茱萸10 g,地榆10 g,罂l壳10 g,白头翁10 g,石榴皮10 g,白及10 g,五倍子10 g,儿茶6 g,木香6 g ( 后下) ,马齿苋15 g,赤石脂10 g ( 布包) ,诃子10 g。30 剂,水煎服,每日1剂。2001 年10 月15 日三诊: 大便次数由每天十余次到目前的六、七次,大便形状由稀便有黏液到成型,肠黏膜脱落现象由明显减少,伴腹胀、矢气、时有腹痛,仍感里急后重。处方: 乌梅15 g,黄芪20 g,补骨脂10 g,白术10 g,防风10 g,仙鹤草15 g,吴茱萸10 g,地榆10 g,白头翁10 g,石榴皮10 g,秦皮15 g,赤石脂15 g ( 布包) ,白及15 g,马齿苋15 g,厚朴10 g,生姜3 片,罂l壳10 g,肉豆蔻6 g ( 后下) 。30 剂,水煎服。药后患者排便次数显著减少,大便溏薄、黏液状态减少,逐渐成形。仍宗前法加减调治,前后历六诊而治愈。按: 此例患者诊断明确为溃疡性结肠炎,在临床诊治时即以辨病为主,以“主病主方论”为指导,选用乌梅丸、黄芪建中汤及痛泻药方合方论治,并以此为主导思路前后据证加减化裁。待病情控制后,仍以乌梅丸兼以调治其体质。此外,临床中还有两种情况应采用辨病为主,结合辨体、辨证的方式加以治疗。一是病情紧急且进展迅速,此类情况一般起病急骤、症状突出、病情发展迅速,此时务必采用辨病施治,力求快速有效阻止病情发展,缓解症状,如脑卒中、功能性子宫出血、急性胰腺炎等。二是诊断明确又无证可辨,此类情况患者往往西医诊断明确,但是无明显证候可辨,此时也应以辨病为主,如神经官能症、颈椎病等。模式一词是指“事物的标准样式”,但模式不是机械的、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在“三辨模式”的临床实践中,广大医生多数情况下可参考使用“先病后体,结合辨证,序贯用方”的常规模式,但同时也应注意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运用。

3 何时以“辨证”为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理论观察分析诊断疾病,确定治疗疾病的原则和方法。作为中医诊疗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辨”模式是辨体、辨病、辨证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在临床应用“三辨模式”时,以下两种情况应以辨证为主,结合辨病、辨体进行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