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浅议高校管理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高校 管教学 跨意识 培养

浅议高校管理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论文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的跨文化冲突日益增多。高校学生在学习学时跨文化意识淡薄,极不利于学生将来适应跨国组织中复杂的文化,因此,高校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要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精心选择教材合理加工利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及加强实践教学等多种途径来达到培养目标。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使得各国的经济、技术、文化及人员交流不断增强,也使得跨国公司的管理更加趋于多样性和复杂性。管理领域中有关跨文化管理的新观念和新理论不断涌现。相对于这些新理念,管理学教学中有关跨文化意识的内容偏少,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淡薄。这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不符,也不利于学生将来适应跨国组织中复杂的文化环境。

    一、跨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

    1.管理实践中的跨文化冲突

    跨文化(Intercultural)又称交叉文化(Cross-Culture ) ,它是指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跨文化冲突(Inter-cultural shock )是指不同文化、亚文化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否定的状态。跨文化冲突体现在包括计划、组织、领导、人事、激励、控制等企业运营的各方面和各个层次上—从宏观决策到操作细节,甚至态度、表情等。它既指跨国企业在东道国经营时与东道国的文化观念不同而产生的冲突,又包含了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员工分属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而产生的冲突。跨国公司在组织结构、技术方法、决策程序、设施配备等“硬件”正向趋同方面发展,但由于不同文化而形成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模式等却在“软件”层面形成文化差异。因此,跨文化管理便成为全球管理学界注视的焦点及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环节中跨文化意识的缺失

    (1)教师对管理学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认识不足。在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对文化意识重要性的认识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生是否弄懂了教科书中的知识,至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学生工作以后的事,目前最重要的是牢固地掌握知识。这种教学行为使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忽略文化差异,造成学生跨文化意识薄弱。

    (2)缺少合适的教材。跨文化管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的美国。目前,国内教材的编写主要参照国外相关教材,理论偏多,大部分教材没有涉及跨文化的内容,即使少数教材有所涉及,内容也非常有限。不能全面地、系统地、真实地反映出东在和实践方面的真正差异。国外的管理理论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情和文化环境。这样的教学不利于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教学方法单一。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大多数老师还是沿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应用,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只是将课本的知识陈述变相复制成问题的形式,涉及跨文化意识的高质量的问题更是少之又少。虽然,有些教师也采用了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但讨论的主题和进程都是由教师掌控的。这种单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方面是不能起到积极作用的。因为,只有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对比两种或多种文化才能将这些差异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跨文化意识。

      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内容

      1.跨文化意识与沟通

      当今,跨国经营日渐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学生将来在企业中所面对的文化氛围不再是单一的文化模式,不同文化模式有不同的沟通方式,来自不同文化的沟通双方很容易发生沟通障碍。所谓跨文化沟通是指在一种文化中编码的信息,包括、手势和表情等在其特定文化中有特定的涵义,当它传递到另一文化中,要经过解码和译码,才能被对方接收、感知和理解。所以文化是组织沟通的基础,文化决定了如何发出信息,如何对信息进行理解。如沟通的双方—信息的发出者与接受者—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则二者之间的文化差异  便会产生沟通障碍。由此可见,沟通中编码规则和解码规  则受不同文化背景所支持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的影响,使得跨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产生传导的误解。因此,在沟通部分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授关于沟通的基本知识,而且还要介绍文化差异对沟通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在以后的管理沟通中的跨文化意识。

      2.跨文化意识与决策

      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影响着管理过程的每一环节,文化的影响使管理中的决策模式呈现出文化交融的色彩,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决策模式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重心。在决策程序与质量方面,欧洲人倾向于把决策建立在过去的经验上。美国的管理者则相反,他们擅长于制定远期。在决策时效方面,南美洲的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等国,企业的领导偏好于作出迅速的决策。在决策绩效方面,拉丁美洲的企业决策通常体现为低效率,没有充分准备,而把决策建立在个体的直觉和情感上。在决策理性化程度方面,美国和瑞典强调理性化。在决策过程的集权分权方面,日本强调借助他人的力量,进行集体的分权决策。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领悟到文化影响深刻地体现在决策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