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论语言美与语文学科教育的教育论文

语文教育从“知识”为中心到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中心,也即从“学会”到“会学”,是一次飞跃,但语文教育仍是充满功利色彩的。语文教育由“智能”向“审美”的发展,是开拓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

论语言美与语文学科教育的教育论文

一、语言与语言美

1.语言的概念

要明白什么是语言美,首先弄清楚语言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用八个特征把语言的概念表述为:语言是一个生成系统,是一套任意性符号,可以说是听觉符号和视觉符号,语言符号所表示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语言是一种交际与文化传递的工具,它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交际的,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语言具有共同性。语言的表现形式较多,一般包括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和行为语言等形式。我们平常的言语交际、书报上所见的文字等,都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2.语言美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用华丽的辞藻、优美的文字说出来的言语,写出来的文章就称得上语言美呢?其实不然,这也是为什么韩愈、柳宗元要求屏弃六朝以来的骄散华丽文风,树古文运动大旗的原因。美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美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就象我们读不同作家的文学作品所一样,从中体现出来的语言风格也是不一样的:鲁迅的语言犀利、咄咄逼人,朱自清的语言自然清新而无雕琢之感,冰心的语言亲切感人……总之,每一个大家的语言风格都是不同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但他们的语言都是美的。因此,我们对语言美的认识一定要不失偏颇,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语言美就是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恰如其分的情感,也就是指人们在应用具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时,语言要得体,要恰如其分地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话语形式表达其意义,这就是语言美。

二、语文和语文学科教育

1.语文的概念

那么,语文“是什么”?语文就是包括了语言和言语在内的“语言”。从本质上讲,语言是社会群体的、相对稳定的“语言”规则,更多地属于知识体系的范畴;言语则是个体的,比较灵活的“语言”运用,更多地属于实践行为的范畴。语言和言语共同形成了“语文”的两大内部结构。

2.语文学科教育

“语文”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之一,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记录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又深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语文学科教育”则是一门课程,它是一个民族以向下一代传授本民族“语文”这一文化内容的途径。“语文”作为文化的载体,作为人们表达、交流的工具,起着传播知识文化,承传民族文明的作用。

简言之,“语文”作为民族文明之一,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本体内容,研究的是自身的内部体系、性质特点和发展演变。“语文学科教育”作为一门课程,是传递“语文”这一民族文化的快捷途径,研究的是如何使人学会并更好地在生活中运用“语文”。

三、语文学科教育担起提高语言美的重任

1.加强学生自我修养,努力学习文化、拓宽视野

学生加强了自身修养,努力弥补自己在知识文化领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涵养,拓宽自身知识文化层面。自己主动去读书,读出语言中的理趣、精致和韵味。在语文学习中以及自己的阅读过程中,读读想想,了解语言所具有的巨大描写表现力,品味典范性作品所蕴含的情、理、韵,对于培养自己丰富的语感,提高自己对语言艺术的欣赏和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语言教学

(1)加强语言教学要重视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很早以前就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感觉。”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第一,学生必须在理解领悟的基础上熟读、背诵,理解是前提,重复是关键。对语言的理解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比如分析、比较、揣摩等。但是,理解了,懂得了,还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结,恰恰是学习语言的开始。因为理解了,并不等于化为己有,形成语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经过多次重复,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才会在头脑中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才会形成语感。第二,重视教师的精讲和点拨。因为,一些文章可能有深奥的地方,学生未必能够领会得到,需要教师的精讲和点拨。朱光潜先生在一篇谈美学的文章中曾说,在阿尔卑斯山中的公路上,遇到美好的风景时,路边就有路牌,上面写着:“慢走,请注意欣赏。”教师的精讲、点拨,无疑就是指引学生的“路牌”,在加强语言教学、培养语感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语言教学要联系生活。语言是交际工具,是在生活中运用的,运用语言必须注意场合、对象、目的,书面语言还要注意文体。《荷花淀》里对荷叶、荷花的描写就是结合生活实际的'成功例证:“那一望无际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象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这样描述的,但在这里,读者不仅不会感到不当,而且还会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因为既符合水生嫂她们的心理状态,又符合当时的战斗环境。如果将《荷塘月色》中对荷花的描写加以对比,更能加深理解。

(3)加强语言教学要做到知识教学和技能训练相结合。让学生掌握语法、修辞、逻辑等语言基础知识,对培养语感,培养听、说、读、写能力十分必要。问题是教哪些,应当怎样教,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张志公先生提出语言基础知识要“精要、好懂、有用”,这个提法为很多人接受。当然,要真正掌握语言基础知识,不能只停留在术语、概念上,还必须通过训练,才能真正形成技能。语言训练方法要得当,数量要适量,否则会适得其反。

3.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语言的不良现象,主要原因在于缺乏审美教育。当然,审美教育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各门学科须根据自己的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透渗美育内容。语文教材就象一座风景优美的大山,教师就应当充当一名向导,带领学生去攀登,去感受教材中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尤其是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文学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能开启学生的心扉,唤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在审美愉悦中使情感得到净化,心灵得到塑造,精神得到升华。美育不是说教和灌输,而应以美感育人,以真情感人,讲究熏陶和潜移默化,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例如,让学生慢慢地朗读《荷塘月色》,再配上《江南丝竹》一类的音乐背景,学生就会在朗读中进行审美想象和联想,从而获得心灵的净化与美的陶冶。

总之,语言的表达是一个由感知---内部言语(加工制作)——外部言语的心理过程。既能体现学生的思想水平、文字表达能力及智力发展水平,又能使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力等得到综合训练,同时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字、词、句、篇知识的有效途径。片面地追求语言的形式、文字技巧,而不讲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那么形式技巧再美的语言也会失去灵气、失去光泽、变成僵死的符号。这种语言表达形式也不会有人接受,而只会被人们讨厌和拒绝。只要所有的语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行动起来,充分重视并利用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开展语言美的宣传、教育与培养,相信现实生活中语言不美的现象会通过我们的努力而得到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