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城郊结合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城郊结合部初中英语听力课中学生问题行为的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初中毕业时在“听”方面达到: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记叙文,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然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城郊结合部初中学生语言基础知识不扎实,未能掌握正确的理解技巧,听前准备不充分,做听力训练时有厌烦、畏难情绪。许多学生对听力材料乃至听力课本身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厌烦或恐惧的心理,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调整心理变化,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其听力理解受到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不少英语教师的课堂听力教学基本上以“走过场”的形式进行。许多教师认为,听力教学既费时又没有明显收效,因此基本上采用机械地“读题——听录音——呈现答案”的模式,结果是苦到了教师且难为了学生,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而且使很多学生对听力训练失去了兴趣,继而对英语失去兴趣。
        因此,笔者对城郊结合部初中英语听力课堂中学生问题行为进行了一项调查,以期了解学生问题行为形成的原因,探讨如何提高城郊结合部英语听力教学的效率和方法。
        二、研究方法
        研究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本校八年级10个班的学生
        调查时间:2009年12月
        调查说明:本次问卷采用匿名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听力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评价两方面内容,采用随堂调查的方式,共发放和回收问卷500份。
        (一)学生听力课堂表现的自我评价
        调查数据显示:(1)多数学生对不熟悉的话题课堂听力活动的参与热情不高。(2)多数学生对参加熟悉的话题听力活动兴趣很浓,这表明学生并非不喜欢所有的听力活动。(3)在播放听力材料时,没有集中注意力听。(4)部分学生听完之后,没有认真答题。
        (二)学生对教师听力教学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1)教师的授课方式传统刻板,很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重读写,轻听说”的思想仍影响着新课程的课堂;作业以笔头作业为主,口头作业明显较少。这说明教师自身对听力重要性的认识还很不足。(2)听力课堂活动出现冷场或学生听不明白可能与教师设计的听力教学活动难度大有关。(3)教师对学生课堂表现的激励性评价和反馈不足,且很大程度上向优秀生倾斜。
        三、城郊结合部英语听力课中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 学生的心理障碍:焦虑与紧张心理
        人们对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会很惧怕,否则就会产生一定的紧张心理。学生更是如此,再加上我们的英语教学偏重读写,忽略听说,相比较于有文字依赖的阅读,学生对听力,尤其是对听力材料不熟悉的听力活动容易产生焦虑和紧张的心理。听力理解的过程还是一个涉及各种心理因素的过程,学生听音时的心理状态和听力理解的有效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实践证明,学生心情放松,有着良好心态,听音欲望强烈,听音接收效果就好。相反,若是有厌烦、畏难情绪,气氛过于紧张等,效果就相对差。由于种种原因,如材料过难、气氛过于紧张等,目前许多学生对听力材料乃至听力课本身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进而产生厌烦或恐惧的心理,而多数学生又不善于调整心理变化,形成恶性循环,其听力理解就会受到影响。 
        2. 学生的知识障碍
        听力是听和理解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运用已有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进行理解,而由于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使他们在听时造成概念模糊,或理解错误,形成障碍。
        (1)语音不规范。由于城郊结合部的学生大多来自,小学时没有学过英语,而我们的初中教材又是针对小学有三年英语学习基础的学生而编写的,因此初一的英语教学任务特别重:既要完成音标、字母的基础教学,又要完成将近14个模块的教学任务。为了赶进度,很多老师忽视了音标这一关,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单词拼写跟发音间的联系,而是死记硬背,就这样记了又忘。另外,汉字注音的现象屡见不鲜,所以这样读出来的单词不仅令人啼笑皆非,而且根本不标准,也不可能听懂听力材料。
        (2)词汇量小。词汇是组成语言最基本的单元,是英语学习的基础,若想听懂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必须拥有一定量的词汇。按“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要求,掌握2000英语单词和一定数量词组对于初等难度的听力材料是基本够用的。但是许多学生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导致听力基础不扎实。  
        (3)语法功底浅。语法是语言的组织,是关于词形的变化和组词成句的规则。听力理解与阅读理解不同,听音时,一句话或一个词汇往往在耳边一晃而过,为了听懂后面的内容,听者必须努力使自己的理解与所听材料的信息传递同步进行。这就需要对语法知识特别熟悉。而学生对语法往往掌握不太熟悉,对简单结构的句子比较容易理解,对结构复杂的句子在短时间内做出判断就有一定困难。 
        3. 学生的技能障碍:未能掌握正确的听力理解技巧
        (1)听力开始前,未做好预习工作。学生应在进行教材中的`听力活动前,根据听力题目、内容、图片等推测听力内容,增加背景知识,做好预习工作。在进行中的听力题前,更要快速浏览听力材料的备选答案,对即将出现的材料作出大概的判断。但因部分老师缺乏这样的意识,因此学生也没有这样的技巧。
        (2)缺乏推测能力。推测能力是学生根据自己学过的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对所听材料的上下文词汇和语言含义进行判断的能力。遇到陌生的词汇或难以理解的词句,可以根据上下文进行联想猜测其含义。 
推测能力不强,难以疏通上下文,是中学生听力理解的又一障碍。 
        (3)缺乏笔记的意识。不少学生在听音时,可以听懂这个词的意思,但因为没有笔记的意识,光靠脑记又抓不住稍纵即逝的语言材料,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4)主次不分。对于听力材料,并非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同样重要的,只要抓住关键词与主要线索,听懂中心内容,就能理解全文。许多学生主次不分,平均分配注意力,什么都想抓,结果什么都抓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