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职场知识 > 培训总结

医院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进行回顾和分析,从而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快快来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医院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医院疫情防控相关知识培训总结

为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目标,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固化院感防控制度,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按照《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巩固成果提高医疗机构肺炎防控和救治能力的通知》《市全面改善医疗服务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市医疗机构“双推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推进疫情防控常态化、推进医疗服务优质化”为主题的“双推进”活动。为保障活动顺利实施,特制定本方案,请各医疗卫生机构认真组织实施。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重要指示精神,落实中央、省、市、县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健康”建设,牢固树立常态化防控意识,把疫情防控作为前和今后较长时间的重点工作。紧盯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建立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机制,因时因势完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与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深度融合,找准群众关心的问题,坚持底线思维,改变工作作风,落实工作制度,创新服务模式,完善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提升卫生健康治理能力,促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提供有力保障。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目标

用三年时间,在全县医疗机构基本构建起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制度,制定常态化精准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将防控工作职责固化到现有的行政组织构架之中,将疫情防控制度和举措固化为卫生健康系统常态化工作,融入到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工作的方方面面,充分应用新理念、新技术、新路径,巩固深化改善医疗服务有效举措,推广固化医院工作制度,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避免因疫情防控给人民群众就医带来不便,在疫情防控中促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在改善医疗服务中坚守疫情防控防线,实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努力做到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捷、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医患更加和谐,全县医疗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人民群众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最终取得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双胜利。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提升工作实效。紧紧围绕我县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环节,更新举措,健全制度,进一步端正医疗服务理念,夯实医疗服务体系,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工作。

(二)坚持底线思维,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机构作为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要坚持底线思维,结合自身实际,明确在疫情防控中的功能定位,制定并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措施,认真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为人民群众筑起一道健康安全屏障。

(三)坚持平战结合,提高综合实力。突出“平战结合”的原则,进一步优化现有医疗资源,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强化人才培养,切实增强综合防护能力和医疗服务能力,能够履行“战时防控、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职能职责,将卫生健康系统打造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医疗劲旅。

(四)坚持协调联动,统筹推进工作。加强与发改、财政、人社、医保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强化部门间协调联动,将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融入改革发展大局,与深化医改同部署、同推进,以改革促发展,以改善促和谐,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

四、工作任务

(一)固化工作制度,构建平战适宜的管理体系。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坚持做好“六稳”、落实“六保”的工作总基调,根据疫情防控工作中暴露出的不足,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健全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领导指挥体系,重新梳理医院各项医疗管理工作制度,在进一步完善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的基础上,将涉及疫情防控的预检分诊、首诊负责、病人交接与转运、病人随访、陪护探视管理等制度固化为医院常态化管理制度,加强就诊患者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实行科学预防,积极落实“四早”措施,协助做好重点场所防控工作,形成机动灵活、运行高效、平战适用的长效工作机制,实现医院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塑和革新,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制度保障。

(二)再造诊疗流程,筑牢疫情防控的有力防线。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设置管理和医疗机构实验室检测的通知》《省肺炎境外输入疫情防控工作规程》等文件要求,二级及以上医院规范设置独立的发热门诊,严格落实三级医院“三通道”、二级医院“双通道”、其他医疗机构单向单通道流程要求,完成诊疗流程再造,完成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省发热哨点诊室设置要求(试行)》要求,加强发热哨点诊室的规范化建设,持续提升服务人员能力水平,当好健康守门人。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明确就诊指引,指示标识醒目、清晰可见,通过医院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向社会公布就诊流程信息变化,引导患者有序就医,避免因疫情防控给患者就医带来不便,为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院感管理,夯实疫情防控的整体水平。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站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的高度,杜绝麻痹和松懈思想,排查漏洞,补齐短板,持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开展院内感染风险排查整顿,落实落细院内感染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各项工作措施,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四项制度”,一要固化坚持病区陪护和探视制度,传染病区取消探视陪护,呼吸、感染等科室实行视频探视,其它普通病区全部实行一患一护一探视,同时限制陪护人员随意走动,最大限度减少病区人员聚集,避免交叉感染;二要全面实行病区全封闭严格管理制度,设置唯一进出口通道,严格限制无关人员出入病区。加大院内感染防控投入力度,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和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三要强化落实主管医师首诊负责制度,加强监测发现、依法报告和隔离,对疑似或确诊患者及时规范转入定点医院;四要切实抓好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落实医疗机构感控主体责任和一把手负责制,按照《省医疗机构感控督查员制度(试行)的通知》要求,配齐配足感控队伍,加强感控的主动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风险隐患,果断采取防范措施。

(四)强化防控意识,抓好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进一步增强风险意识和防控意识,认真汲取哈尔滨聚集性疫情等事件经验教训,按照《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防护技术指南(试行)》(国卫办医函[2020]155号),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诊疗操作的'风险高低进行相应等级防护,严格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工作流程,强化防控措施。严格实施三级预检分诊流程,在门急诊规范设置预检分诊点,安排临床经验丰富的感染性疾病科或相关专业的医师,从事预检分诊工作,实现关口前移,提升预检分诊能力。加强入院人员排查和管理、尤其是加强境外入(返)开人员的排查力度,大力推进健康通行码查验工作,做到不漏一人,及时发现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五)强化检测能力,提升肺炎诊断水平。按照“应检尽检、愿检尽检”的原则,进一步强化实验室建设,县人民医院要建设核酸实验室,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务件,县中医院、复康医院要加强实验室建设,逐步达到肺炎病毒核酸检测条件,满足大规模开展核酸抗体检测工作需要。县疾控中心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实验室全链条质量保证和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做好肺炎核酸检测信息记录、上报等相关工作,分级分类推进检验检测专业培训,开展定期抽查复检一致性评价和室间质量评价,保障检测质量和实验室生物安全。

(六)强化分级诊疗,落实医疗机构服务功能。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因势利导,聚焦公立医院门急诊患者高密度聚集、长时间等候的诊疗点位、检查点位、手续办理点位等,通过扩容、增源、错峰、限制人流等手段,进一步推进减量提质。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线救治作用,推动优质疗资源下沉和上下转诊机制落实,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医疗安全。

(七)推进“互联网+医疗”,切实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一是落实预约诊疗制度。二级以上医院通过采取自助预约、网络、银行卡、电话、手机APP等多种方式实现预约诊疗服务全覆盖,全力推行分时段预约,预约时段精确至30分钟内,完善就诊和检查时间段(点)告知,减少预约患者候诊时间,提高预约诊疗效率,避免因患者聚集加大疫情防控风险。到2020年底,二级公立医院预约诊疗率大幅度提升;二是推动落实远程医疗制度。积极建立完善县、乡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远程超声、远程心电、远程培训等服务,推进实施“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模式,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避免因不必要的转诊出现基层患者的流动和聚集;三是推进其他智慧医疗服务。围绕患者医疗服务需求,开展检查检验结果、电子病历自主打印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诊间(移动)支付、床旁结算、就诊提醒、结果查询、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减少就诊人员流动。

(八)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内涵。一是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要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多器官疾病等,设置多学科诊疗门诊,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避免患者院内流动,降低院感风险。二是落实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制度。各医疗机构要加强医院社工和志愿者队伍专业化建设,设立医务社工岗位,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设立医务社工部门,配备专职医务社工,开通患者服务呼叫中心,统筹协调解决患者相关需求,为患者提供引路导诊、维持秩序、健康指导、康复陪伴、疫情防控知识宣教等支持服务。三是提升后勤服务能力和水平。各医疗卫生机构要积极探索后勤服务中心模式,加强后勤服务管理,大力改善服务设施和就医环境,为患者提供优美、整、干净、贴心、舒适的就医环境。

(九)优化诊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一是落实临床路径管理制度。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并实现临床路径管理信息化,逐步扩大临床路径病种数,入径率达到30%以上,推行日间手术,增强临床诊疗行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减少住院天数,避免过度医疗;二是继续推进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二级以上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发〔2019〕50号),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避免过度检查,进一步减轻群众经济负担;三是提供优质护理及延伸服务。推动优质护理服务纵深力展,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二级以上医院优质护理服务活动覆盖率达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患者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服务;四是推进合理用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要求,严格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加强点评结果的应用与持续改进,二级及以上医院配备临床药师,实现药学服务全覆盖。依托药学质控中心,组织开展基层医疗机构处方点评,提升全市合理用药和用药水平。

(十)加强行风建设,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一是严格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卫生计生系统医务人员医德医风考评及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达市卫办发〔2017〕236号)要求,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医德医风考评制度,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市医德医风考评信息化平台,继续开展第三方行风满意度测评工作,持续提升患者满意度;二是严格落实医患沟通制度。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将医患沟通技巧培训纳入继续医学教育的内容,定期组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医患沟通意识和水平。完善“一站式”服务功能,对患者咨询做到一次性告知清楚,减少患者奔波。并将疫情防控内容纳入医患沟通的内容,助力疫情防控;三是加强医疗行为监管。充分利用医疗“三监管”平台,加强对不规范医疗行为监管,及时通报平台监测结果,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二级及以上医院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医患沟通中心(办公室),实行“首诉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处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维护患者合法权益。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6月底前)。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根据本工作方案要求,于2020年6月底前制定本辖区单位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并召开专题会议对该项工作进行动员和安排部署。

(二)督促实施阶段(2020年7月至2022年11月)。各地各单位要对照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及时发现疫情防控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建立工作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项整改提高。我局将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督促落实和指导,每年进行阶段性评估,对工作开展较差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

(三)总结评估阶段(2022年12月)。各单位要对该项工作推进情况、工作成效和问题不足进行全面总结,将好的经验和工作模式用制度的形式固化下来,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认真分析,不断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和改善医疗服务工作,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关系,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具体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分工,认真组织落实。

(二)强化督促指导。坚持明查与暗访相结合、随机抽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监督检查情况点上反馈与面上通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式,对该项工作从三个层次进行全方位督导。一是依托县级医疗质控中心,分类开展业务指导和工作督查;二是依托县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大队,对各单位工作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明查暗访;三是我局将于每年12月组织开展阶段评估,确保该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三)强化问责制度。我局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内容,对工作推动不力,防控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落实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并对相关人员依法依纪严肃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