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位置:首页 > 学习经验 > 毕业论文

关于校企规范化建设中内部控制的思考

关于校企规范化建设中内部控制的思考
设计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优化公司的控制环境,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是校企在规范化建设过程中的深层次题目,也是最根本性的题目。只有建立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学校资产治理公司的职能才能有效地发挥,达到治理的制度化。   内部控制的四层内涵  内部控制有四个内涵,首先,内部控制是控制制度、控制机制和“软控制”。夸大的是企业内部属于精神层面的事物,如治理风格、治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控制意识等。也就是说,内部控制过程不可忽视人的因素,应留意对人的价值理念的提升,注重良好企业文化的培育。  其次,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系统。企业内部的职员,从董事会到治理当局到员工,他们都会充当控制与被控制的双重角色。  再次,内部控制以公司治理为基础,与企业治理互为“糅合”。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提供了一个必要的环境基础,同时,内部控制是治理的一种工具,但不能取代治理,也不能单纯将它理解为治理的一部分。  最后,内部控制是公道保证而非尽对保证,内部控制的目的是防止或发现错误或异常,但是完全地防止或发现错误或异常是非常昂贵的,并且在实践中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充分考虑到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以交叉审核为主要方法,有所侧重。  校企内部控制中轻易存在的主要题目  校有企业大多属于中小企业,组织治理不健全、不规范,加之由于过往享受诸多税收优惠,外部监管较松,内部控制一直十分薄弱,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在改制完成后,由于治理层在熟悉上还没有完成转变,经营治理仍然还处在凭经验的被动阶段,其内部控制主要存在以下题目:  ● 用人少,组织和治理不健全、不规范  校企为了控制经营本钱,往往会控制员工人数。各治理层因用人不足,工作无法分工,一个人常要分担多种工作。而且校企往往是由有老师背景的职员经营,有一定的家长式权威,碰到具体题目的处理,以夸大灵活性为由而不按规定程序办理,一个人决定经营政策和一切措施,无视会计法律法规的存在,有章不循、执法不严,造成内部控制严重失效。  ● 组织机构设置不公道、不完善,内控组织虚位  固然校企在改制后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在实际工作中,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董事”不“懂事”,经常只有一个“虚职”,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一些机构设置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 企业制度不健全  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出现题目时轻易顾此失彼。  ● 企业文化建设不受重视  多数校企治理职员熟悉的是学校文化,对企业文化知之较少,熟悉不足。即使熟悉到了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设企业文化的力度上还不够。没有意识到企业可以通过应用企业文化的治理思想和方法往唤醒员工的主体意识,唤起员工的主人翁精神,真正让员工成为自己的主人、企业的主人,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风险意识差,内部压力不足或者小富即安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校企经营治理面临来自各方面的经营风险,特别现在校企和社会企业完全处于同一经营环境时。然而,由于校企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没有形成风险意识,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熟悉不足、重视不够,更缺乏有效的风险治理机制。企业治理者对回报股东的意识淡薄,压力不足,或者以为依靠学校在当地的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使企业与个人共同处于高度风险状态。  ● 信息流不畅,职责不清,责任不明  在整个校企中,固然进行了资本的整合,但企业的信息不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流通都十分不畅,很多有关企业的信息被治理当局控制,而企业的员工对此一无所知。学校产业系统中,各个企业各自为政,甚至部分与部分的信息沟通缺失,员工对企业信息了解微乎其微,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部分。一切以企业治理当局要求为准,甚至会计信息系统由治理层随意控制,一不需要本钱信息,二不计算投资回收期及投资回报率,三不收集市场方面的`信息。   校企内部控制设计和控制环境的优化  通过上述对校企内部控制存在题目的分析,笔者对如何完善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如下几点浅见:
标签:校企 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