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吧

百家讲坛读后感

不知道你们看完百家讲坛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呢?那么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百家讲坛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百家讲坛读后感

百家讲坛读后感【一】

自我看百家讲坛后,喜爱犹深,特别是苏轼。

喜欢苏轼这位大文豪是主要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的精彩讲解。北师大的教授个个另人敬佩,现在正在播出的《论语》就是北师大的教授于丹。以前只知道他的几首词和苏东坡这个名字。在看完节目后,在我的脑海中已经出现了一个生动的苏轼:豪迈,开朗风趣,爱憎分明,爱国为民,做人达观不拘小节,人生起起浮浮但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苏东坡追求的是儒、是道、是佛,但又非儒、非道、非佛,是仕进之人生,又是终生追求隐逸之人生。这些正是东坡人格魅力之所在。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大成,是一次最好的中和。

面对如此伟大的人物,我所能理解的实在有限,写的水平也非常有限。

但求大家看后能对苏轼有进一步的了解,也喜欢上这位千古难得的奇才。

先说苏轼的父母,苏轼的母亲程夫人是一位很有政治见解的妇女,官府小姐出身有非常良好的教养和学识。有一次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东汉名士范滂反对宦官专权误国,汉灵帝大逮党人,范滂镇定自若的前去投案,其母和他诀别说:“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全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程母讲到这里,激动不已。苏轼问:“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程氏坚定的说:“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苏轼因此自幼立志以范滂为楷模,为官后清正廉洁,奉公爱民。他在任开封府推官期间,秉公执法,断案精敏;任徐州知府时,洪水将淹城,他“誓与城共存亡”,发动吏民抗洪保城,使百姓免遭洪灾之害;在任杭州知府时,他关心民瘼,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百姓感其德,家家挂其画像,饮食必祝,并建生祠以纪念。由此可见,母亲的早期教育,对苏轼后来的道德节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觉得很感动,有这样的母亲,才有了这样的苏轼!父亲苏洵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要求很严格,他一公务员之家生没做什么大官,但却培养了北宋文学的两个奇葩,父子三人均位列唐宋八大家,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绝无仅有。

苏轼少年成名,22岁考了相当于现在全国高考的第二名,实际是第一名,当时的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的考卷,写的太好了,但怕人说他徇私,把这份考卷点了第二名,实际考卷是苏轼的。后来欧阳修对老友说:“捧读苏轼的信,我全身喜极汗流,快活快活!此人是当今奇才,我应当回避,放他出人头地。请大家记住我的话,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说起我来的!”当时欧阳修名满天下,天下士子进退之权全操在欧阳修一人之手,欧阳修这一句话,苏轼之名顷刻传遍全国,“出人头地”这一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苏轼25岁时在制科考试中被皇帝点为第一名。制科考试在宋朝只举行过22次而且不定期,录取的人员只有41人,苏轼是所有人中成绩最好的,百年第一。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起伏很大,他在北宋王安石变法上意见相反,属于保守派,官场上始终被卷入派斗。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

百家讲坛读后感【二】

《百家讲坛》,顾名思义就是讲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情。在这几年来,受到了很多听众的`赞扬,这几天,由袁x教授讲的《两宋风云》便拉开了序幕,这一个节目主要讲了:

宋徽宗刚即位时,也曾雄心壮志想要当个好皇帝。但是宋徽宗只是一个艺术家,他既没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也不懂得如何识人辨才,更不知道应该如何治理国家,于是宋徽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奸相辅政,宦官掌兵,这些贪官佞臣们千方百计地讨好他,并利用宋徽宗的各种爱好,乘机勒索百姓。宋徽宗爱好奇石异木,于是全国上下大兴花石纲;宋徽宗崇信道教,于是满朝文武皆穿道袍;宋徽宗贪好女色,宰相王黼竟然领着皇帝去逛妓院。这样的皇帝,最终便导致了北宋时代的灭亡。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不管做某一件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能一知半解,导致事情以失败而告终。

以后,我还要继续关注《百家讲坛》,它,就像一本厚厚的书,是永远也翻不尽的。古往今来,谈古论今,还有多少人和事需要我们来探讨,我期待着更多人来讲解更多历史上的故事。《百家讲坛》虽然是在中午十二点四十五分以后播出的,十分疲倦,但对于这时的我来说,能够看到这样好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古代的事即使不睡觉也很值得。在这里,我建议大家也及时收看一下《百家讲坛》,它对大家对历史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百家讲坛读后感【三】

今天我看了百家讲坛,主要讲的是贞观之治之李世民夺位。

当时汉高祖时期,皇帝李渊治国有方,当时全国上下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这时,李世民就起了夺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齐王开刀,他设计计谋在玄武门把太子和齐王杀了。这就是所谓的玄武门政变。为什么当时皇帝不处罚李世民呢?是因为他的声望太高了,杀了他天下就会。杀了齐王和太子后,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员大将去找皇帝要兵权。当时,皇帝和几个大臣在划船,看见一名全副武装的将士来到他的面前,就被吓着了,明白了此人的来意,但皇帝还是故作镇静地问他:你来干什么?此人就说外面有人生乱,请你把兵权交给秦王,让他来统一安排,全部听从他的指挥,旁边两位大臣也帮李世民说好话,皇帝没有办法,也只有交了兵权。从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让了,因为当时兵权就等于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顺理成章地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当上了皇帝,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他篡位,有的又说是继位。史书是史书,说法归说法,我认为李世民的做法是错的。因为他不应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杀兄囚父。虽然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却失去了手足、父子亲情。

百家讲坛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栏目。从纪连海的《正说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国》。这几天我就关注着于丹教授的《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与他的弟子的言行的书。孔子说,一个人要有人格的尊严.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为冤冤相报何时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说那是一种浪费.是对人生的浪费.试想,人家很对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负重,还在那里对他人宽容,忍让,会让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这样会让那个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应该做的事情.